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急召李鸿章进京,他为何迟迟不动身?

1900年慈禧皇太后对光绪新政极为不满,立载漪之子为大阿哥,视图废黜光绪,史称“己亥建储”同时想利用神教义和团对抗联军,于是宣布向“万国宣战”。但是现在看来无异于螳臂挡车,眼看着清军节节战败。慈禧太后与5月19日急召李鸿章迅速来京,相机议和。但此时朝廷中以袁昶、徐用仪、许景澄、立山、联元为首的主和派和以载漪为首的主战派正因战与不战争的不可开交,因此此时的李鸿章处于观望状态。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急召李鸿章进京,他为何迟迟不动身?

李鸿章可以算是主和派,因为他清晰的知道战争对帝国和百姓意味着什么,于是他上书慈禧太后应该“先清内匪,善遣驻使,速送彼军”极力反对宣战,然而慈禧太后此时已经被“联军要逼她还政光绪”的声音冲昏了脑子,一直想向万国宣战。

6月13日朝廷又一再催促,并授李鸿章北洋总督,宣其火速进京。但是李鸿章此时还是建议朝廷先清除义和团,正如他儿子在一封信中说“我父亲还是决定只能前往上海,仍作观望态度。” 6月21日,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了,7月13日慈禧授李鸿章全权,要求其迅速来京,但就在此时袁昶、许景澄等五位主和派先后被杀的消息传到了上海,李鸿章诚惶诚恐,担心议事是假,要他命是真,毕竟在主和反战和“江南互保”中,李鸿章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当时就有人在奏折中将李鸿章视为最大的“汉奸”要求朝廷处决他。于是李鸿章称病再次请假20天,滞留上海。盛宣怀的话可以看出李鸿章的担忧“合肥(李鸿章合肥人)请假廿天以相事机。许、袁被害,合肥亦不敢仓卒入都。”欢迎大家来我的公众号:逆旅苦行人,看更多内容!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急召李鸿章进京,他为何迟迟不动身?

这期间,李鸿章一直以死上谏,冒着可能会触怒慈禧的危险,要求清政府下 令“剿 匪”,否则不会北上。7月31日在答复慈禧连召北上的密折中,李鸿章扔然要求清政府“先清内匪,善遣驻使,速送彼军”

8月1日,李鸿章奏称“思今欲排解纷,挽回危局,送使剿匪两层均未实力办到,虽有百噪难以自明,断非区区绵力所能胜任。”9月2日李鸿章又上折称以俄财相维特可以相助,千载时机,绝不可失为由,催促清政府对义和团“立即派兵剿平,勿令滋蔓”,因为“臣到沪以来,接见各国领事等,众口一词,以为始终未见剿办义和团之旨。故各国联军由天津而入京师,且人京师而仍添兵不止,皆为此也。”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急召李鸿章进京,他为何迟迟不动身?

在李鸿章的一再催促之下,加之八国联军兵临城下,义和团在抗击联军的过程中不堪一击且对国内破坏的更大,较洋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政策。8月20日慈禧以光绪(背锅)的名义发布“罪己诏”。9月7日正式发布“剿匪”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荤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可怜的义和团,里外不是人……

9月8日慈禧电旨李鸿章“罪在朕躬,悔何可及”令其“即日进京,会商各 使,迅速开议”。此时李鸿章要求清政府下令剿匪议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也为后来谈判奠定了基石,于是他才动身进京议和。在议和的过程中李鸿章可谓呕心沥血,极力告知列强,宣战非本意,是义和团挟持慈禧做出的宣战决定,罪魁祸首乃义和团,现在政府已经剿灭义和团。因此只赔款不割地,当时沙俄极力想让清政府割地加赔款,但是美国只要战争赔偿。中华几千年,沙俄一直都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反而是美国最后发现赔款过多,反而返回清政府建立了清华大学,这是后话。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慈禧急召李鸿章进京,他为何迟迟不动身?

最终在李鸿章的努力下,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慈禧召见李鸿章进京时,他滞留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原因。第一,形势不明朗,进京的目的不明朗,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袁昶等人被杀以后;第二李鸿章认为义和团是造成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先剿匪;第三李鸿章在上海期间与各国使团广泛接触为争取清政府的利益最大化,做出不懈的努力!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公众号:逆旅苦行人,看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