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治病” 將採礦廢棄地變為礦山公園


華鎣山“治病” 將採礦廢棄地變為礦山公園


整治中的華鎣山(前鋒區段)採礦廢棄地。

華鎣山“治病” 將採礦廢棄地變為礦山公園


整治後的華鎣山(前鋒區段)礦山公園效果圖。 廣安市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供圖

深閱讀

4月以來,在華鎣山西麓的山坳裡,機器轟鳴聲一直沒有斷過。在挖掘機的作業下,曾經亂石嶙峋的採礦廢棄地正在向礦山公園轉變。

2017年底,“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作為全國6個項目之一、四川省唯一的一個項目,成功納入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並獲得財政部支持資金10億元。

曾經的礦山如何修復生態?試點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的華鎣山區將是什麼樣?本報記者赴廣安進行了調查。

華鎣山“病”了

半個世紀的環境“透支”讓生態系統全面受損

作為華鎣山(前鋒區段)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的現場負責人,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劉亮的手機裡存儲了很多照片。“我們做了那麼多項目,這個現場環境最糟糕。”去年7月,劉亮第一次來到現場踏勘,崎嶇的山間小路繞了好幾個彎,路的盡頭已經被亂石覆蓋。

華鎣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或已發現的礦藏有煤、天然氣、石油、岩鹽、石灰石、硅石、玄武岩、白雲岩、頁岩、石膏等30餘種,具有較大工業價值、曾經開採和尚在開採的共有17種。

前鋒區桂興鎮及周邊6個鄉鎮,是華鎣山礦產開發的一個典型代表。這一帶地下有煤礦,地面有石灰石礦。開採石灰石礦需要大量採石,歷經半個世紀的開採,曾經連綿起伏的山坡山峰被削平。從劉亮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治理前,整個區域山體裸露,寸草不生,如同隕石砸出的天坑。

豐富的礦產資源一度是華鎣山的驕傲。現在,綠色的山坡變成了荒禿禿的大坑,有些地方地面出現了裂縫,一下雨,山上的石頭泥巴一起往下滾。

華鎣山“病”了。問題出在山上,影響了“全身”。從地形構造來看,華鎣山所在的川東平行嶺谷是我國最典型的褶皺山系,也是世界上三大褶皺山系之一。受川東褶皺帶構造影響,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谷相間,彼此平行,呈現出“三山兩槽一江”的格局。其中,“兩槽一江”沿岸的平壩、丘陵地區,是華鎣山區農業生產和城鎮化建設的集中開發區。

“山”與“槽”,“槽”與“江”之間有豐富的水系連通,環境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據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無序的過度開發,導致華鎣山區河湖汙染嚴重,森林質量不高,地質災害頻發,也引發了人地矛盾緊張、產業形態滯後等問題,華鎣山也被貼上了“貧困山區”的標籤。

尋找合適的“藥方”

“治病”不再五龍治水

而是統籌治理,合力共“煎”一副“藥”

為華鎣山“治病”,早在2014年就開始了。當年,廣安規劃成立了500平方公里的華鎣山旅遊文化景區,並開展了對區域內生態資源的修復。

在2014年至2017年申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期間,廣安先後開展了“潔淨水”行動、礦山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強力推進煤礦、採石場、採沙場關停並轉與技術升級改造,減少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水環境的治理,採取PPP模式引進中國水環境集團參與治水後,國控、省控斷面全面達標,保障了重慶等下游地區用水安全。

階段性成效和區域性成效都不錯,但生態系統的整體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根據項目實施前對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進行的系統量化評價,生態環境質量分級為較差。

從治理內容上看,此前各個部門都有項目投入,山、水、林、田、湖的項目全都有,但為什麼沒形成“1+1+1+ 1+1>5”的效果?

“以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開的‘藥’不是重複了,就是藥力不夠,功效沒有發揮出來。”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專家馬志剛負責《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編制,他在調研中發現,按照傳統思路,管理山、水、林、田、湖的部門各自安排項目,項目管理和驗收不能越界。比如治水的項目就盯著水,但問題根源其實在岸上。

試點就是要打破這種邊界,實現生態系統整體修復。“現在我們把過去分開吃的‘藥’,合煎成一副,但是每味‘藥’放多少,先後順序怎麼樣……這些都是從沒有遇到過的難題。”馬志剛說。經過與廣安市國土、林業、環保、住建等10多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近一年的闖關,終於理順了各方關係,《實施方案》正式出爐,華鎣山區的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與保護自此全方位展開。

按照施工藍圖,到2020年,“廣安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將實現生態環境基本恢復,生態功能支撐和生態涵養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華鎣山區“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淨”。結合區域經濟轉型,大力發展紅色文化、綠色旅遊、循環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治病”後如何康復

放棄開礦後,做強綠色產業

把“撂荒村”變“產業村”,未來將採礦廢棄地變為礦山公園

根據《實施方案》,華鎣山區生態治理總投入預計超過100億元,但國家首批支持經費只有10億元。廣安提出“一池水”理念,統籌多元化資金使用模式,以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目前已籌集資金65.77億元。

在前鋒區蘆溪河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中,總投資7.44億元,先後整合世行貸款、區屬國企資金、PPP資金、社會資本。近期完成招投標的華鎣市生態修復工程(海綿城市)PPP項目,擬投資9億元,其中引入社會資本就達8.3億元。

摒棄以礦山、森林、水等自然資源消耗換取經濟發展的舊模式,廣安正積極探索將生態資源轉化為財富的新路徑,試圖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華鎣山區之路。

2017年以前,前鋒區許家村還是一個典型的“撂荒村”,田塊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根據因地施策的治理思路,引進廣安正邦農牧有限公司在這裡打造種養循環示範產業園,其中有1萬餘畝土地用來發展柑橘產業。從“撂荒村”轉變為“產業村”的,還有大安鎮飛鳳村,在平壩地區種檸檬樹並套種蔬菜,在半山種核桃,在高山區域則種植紅楓等綠化樹種。

更遠的探索在旅遊開發。在華鎣山(前鋒區段)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挖掘機、運輸車等大型設備正在忙碌工作。在項目治理過程中,有意保留了採礦留下的痕跡——廢棄的礦井門洞、採石後留下的陡壁等。據前鋒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地環站站長袁昌華介紹,將把礦坑底部坑凹地方填平並覆蓋土層,再根據礦坑地形進行復綠、復耕,採礦留下的痕跡將有計劃地保留,作為未來礦山公園的元素。這些“礦”元素將被巧妙利用起來,經過精心設計,讓它們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該項目現已完成廢棄礦渣清理40萬立方米,基本完成礦坑平整。後期修復後礦山將重新披上綠裝,一草一木都是風景。

“根據規劃,未來將依託現有的礦坑礦山群,以戶外運動為核心,打造獨具特色的川東北戶外礦坑公園。”馬志剛說,後期預計開發天空之網、3D體驗道、極限場地、房車露營等旅遊項目,打造“全景體驗式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