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提到孫中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拓者和先行者,是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同時也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首次舉起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被後人稱為“國父”。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1911年10月10日,轟動歷史的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都紛紛積極響應。當時,孫中山還遠在美國,當他得知消息後,於12月下旬回國後。隨即被17省的代表,以16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共同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267年的清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3月11日,帶有明顯資產階級進步意義的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事實上,在這期間,不僅僅只有孫中山在戰鬥,有一個人甚至比他起到了更大的作用,這個人被明顯忽略了,他的名字叫做黃興。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黃興(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叫黃軫,字克強,號慶午或競武。雖然他是孫中山一生的知己和戰友,但他的民主革命思想,與孫中山等人有很大的不同。

孫中山是從小接受西式教育,受國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啟迪,最終才逐漸從改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而黃興,自光緒二十九年起,由漳江書院畢業後,目睹了中國的現狀後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革命思想更加貼近中國實際。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在推翻清王朝的長期鬥爭中,孫中山的革命手段主要靠“說”,因為他經常的組織演講和宣傳;而黃興的革命手段主要靠“打”,因為他經常的組織起義和暴動。當時,倆人被並稱為“孫黃”,是辛亥革命後的“雙元領袖”,革命黨內部有“孫氏理想,黃氏踐行”的說法。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事實上,孫中山在革命黨內部的人氣和威望,甚至不及黃興,尤其在早期時。1907年,章太炎帶頭,掀起了“倒孫風波”,嚴重質疑孫在革命黨內的領導能力;1909年,陶成章又發動聯署,要求罷免孫中山的職位,推舉黃興為領導。但是,黃興為了維護團結,堅決的抵制了這種風潮,足見其個人的品行高潔。

武昌起義後,直到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才從美國趕回上海,而之前則由黃興主持軍事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推選黃興擔任大元帥,但他堅決不同意,力主孫中山擔任此職位。

孫中山革命主要靠說,而黃興革命主要靠打

但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在歷史上的地位,卻被很多人忽視,甚至被邊緣化了。更可氣的是,談起辛亥革命來,大家除了知道孫中山,甚至連黎元洪、章炳麟、陶成章等人都知道,卻很少有人記得黃興。

最後,對於黃興被歷史的忽視,我只想講一句:幹得好不如說得好!

參考資料:《孫中山與黃興比較研究新論》

《黃興與辛亥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