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激光武器打航母嗎?

手機用戶50941725207


激光武器,恐怕對於航母不僅不是威脅,還可能是其獲得新生,繼續稱霸於大洋的關鍵助力。

其中的關鍵在於,激光武器作為一種工具,既然可以被裝載在其他平臺上來打擊航母,當然也可以被搭載在航母上來打擊其他平臺。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比拼的其實是互相的功率、射程等。相對於其他平臺,航母的體積要大得多,所以可裝備的激光武器的體積、重量也要大得多,造成其武器的功率、射程也要大得多。

地面固定的“激光炮臺”固然可以製造比較大的體積,但是,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其實對“地平線”目標的射程很有限(根據平臺高度,射程在20-200公里範圍),對航母基本沒威脅。地面移動的目前通常為戰術激光武器,功率(目前30-100KW)、射程(目前4-10公里)都比較小,同樣也要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所以,有機會對航母造成威脅的,是空基、太空基激光武器搭載平臺。

美國早在2004年就測試了自己的ABL機載激光導彈攔截系統,併成功摧毀了一枚彈道導彈。ABL系統是以波音747-400F運輸機為平臺改裝的,使用的是兆瓦級(1MW,也就是100萬瓦,1000KW)的化學氧碘激光器(COIL)。波音747是一種長度達71米,翼展65米,最大起飛重量400噸級的重型飛機。其起飛重量,已經接近了運20的兩倍,與C-5、安-124重型運輸機是一個等級的。可以說,除了安-225這種“稀缺物”,該平臺算最大一級了。COIL的在高空中的有效射程接近200公里,如果是針對海面目標,雖然會有所削弱,但是也是可以達到100-150公里的範圍。

這種射程,用來打擊航母恐怕是不行了。不過,技術總是在進步的,當機載激光武器功率增大到10MW級別時,其射程就足可以威脅到航母了。而這個時候,也就是雙方“互懟”的時刻了;雙方要比拼的,就是抗擊毀能力了。空基平臺當然是比較脆弱的(因為很薄),一旦被航母上的激光武器鎖定,基本短時間就會被摧毀。航母由於厚度、體積要大得多,又是在水面航行,常規的些許損傷對其威脅並不大。所以,空基平臺的打擊要有針對性,比如對著艦島的指揮室進行“掃射”,對準航母“水線上方”位置等。只是,航母的抗損性設計還是比較強大的,單個空基平臺固然能造成一些破壞,但是殺傷力還是有限度的。而且,一旦空基激光武器出現,航母也會艦島指揮室等關鍵位置進行防激光的強化措施了。

天基平臺恐怕也是類似的道理。 而且天基平臺成本更高,體積更小,軌道、位置相對固定,對於沒有大功率激光攻擊能力的國家,當然是“無往而無不利”。但是,一旦是同等水平的對手,則一旦戰起,天基平臺還沒怎麼對對方航母發起攻擊,就被對方的陸基、海基、天基大功率激光武器給消滅了。所以,太空基的還有待加強自身的威力和防禦能力。

相對來說,空基激光平臺雖然對航母的威脅沒那麼大,但是對於航母艦載機的威脅卻是比較大的。平時很多人都設想過運輸機、轟炸機等大型平臺,搭載一大堆的中遠程空空導彈和大功率的雷達,在空戰中“橫掃天下”的英姿。只是,因為其機動性差、防禦能力差而作罷。但如果搭載的是激光武器,則就是另一回事了。激光武器並不需要平臺“機動佔位”,而且“瞬時到達”,雙方比拼的就是射程、功率、偵察能力和反應速度。如果配合預警機等其他體系平臺作戰,空基激光武器平臺的安全性就大增,其威力也就可以發揮出來了。


晨曦談兵


用激光武器打航母的結果就是被航母吊打!


主要原因在於激光武器其實是沿著直線發動攻擊的。也就是說要用光束照到航母上。

由於目前大功率激光發射器都是成百上千噸重的大型“廠房”,因此不可能出現裝在飛機上的激光炮。大部分還得裝在陸地上或者是裝在船上。當然了做一個天基激光炮的費用夠建造十幾艘航母了,所以現在想也別想。

由於地球是圓的,所以就要考慮激光能夠直線照射到航母上的距離。

就激光炮攻擊地面目標的射程來說,有一個速算公式:攻擊距離=5371X(目標海拔的平方根+激光炮海拔的平方根),例如我們要在一個海拔100米的山頭安裝了一門激光炮,我們要攻擊航母水線部位讓航母沉沒。

這樣放到公式裡就是 5371 X(0+10)=53.7公里。


基本上激光炮就是完全在航母的各種戰機的打擊範圍以內。話說你還沒有辦法瞄準航母的時候,艦載機就過來轟炸了。


所以激光炮打航母,還得用這玩意

但剛才說了,這玩意造價是十幾艘航母的費用(光遠地軌道發射上去拿出120億美元的運費都很緊張),真心不划算的。


至於大功率激光能給航母帶來什麼樣的傷害,這個問題就是——激光功率足夠大,汽化了航母都可以!問題是越大的激光炮費用就越高。


軍武數據庫


激光作為強大的定向能武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在極小的面積上集聚極大的能量,這種能量足以燒穿航母的鋼鐵結構,激光燒蝕金屬表面導致的電離現象也能夠破壞航母裝備的各種雷達以及電子設備。而且激光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速度極快,每秒30萬千米,根本不需要考慮航母的機動,即發現即摧毀,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誤差,因此從理論上來講,激光武器是比導彈更能勝任打擊航母的有效手段。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激光武器未來的路還很長!首先從搭載平臺上來說,如果是陸基和海基平臺,由於受到地球速率的影響,而光又是直線傳播,因此激光能夠有效打擊航母的距離不會超過100公里,而要將搭載激光武器的平臺抵近到航母一百公里範圍之內,恐怕是對護航艦艇和艦載機的打擊半徑有什麼誤解?所以在地面和海上,激光武器打擊航母的可能性就被基本否定了。

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空基和天基了,而這其中天基以戰時存活率高,抗打擊能力強,攻擊範圍廣而成為最優選擇。想象一下,一個搭載了高能激光武器的太空武器站,在發現並鎖定了敵方航母后,從幾百公里的太空發射一道激光就將敵方的航母化作灰飛煙滅,那是多麼酣暢淋漓的一件快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來看,這樣的技術還難以實現!首先要製造出能夠摧毀航母鋼結構的激光武器,功率至少要在100萬瓦以上,考慮幾百公里的路程損耗,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1000萬瓦以上。而激光武器要發射激光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還要製造巨型的發射裝置,目測重量至少在百噸以上,要一次性發射這樣龐大的組件上太空,不僅技術上很難達到,而且花費的資金將以百億美元計算,而且光是使用太陽能板製造的電能肯定也不足以支持功率在千萬瓦以上的激光武器運轉,可以說如果不是十分成熟,沒有國家願意為這種虛無縹緲買單。


其次,激光武器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雲山霧罩,而在太空看地球,一大半時間都覆蓋著厚厚的雲層,再加上幾百公里大氣層的助攻,如果再來一場大雨,那激光武器即使功率再大,經過這一層層削弱,那也是所剩無幾,強弩之末,再難對航母造成實質性傷害。美國人曾經設想在2013年就部署天基IFX激光武器形成全球覆蓋,以實現其對敵方衛星以及彈道導彈助推段和中段的攔截,然而至今仍是隻聽雷聲,不見下雨,原因就是因為激光武器目前還極其不成熟,並且面對環境的抗干擾能力太差,美國尚且如此,其他國家要是想用激光打航母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軍武吐槽君


激光武器打航母,誰都沒見過,誰也未試驗過,恐怕軍事專家都難以說清。只能屏上談兵,戰爭錯綜複雜,瞬息萬變,達到極致時,人的智慧也達到極致,有矛就有盾,有盾就有矛,交替變化,交替進行,循環往復。人類進行的戰爭從未停止,勝敗交替,現在勝者在美一方,暫時領先。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母艦,有海上武器的優勢,遠程打擊目標,癱瘓敵方作戰系統,幾乎所向無敵。近二十年的戰爭,逢美必敗,美國當然驕橫一世。航母就無堅不摧了,沒有被對手檢驗的無堅不摧。撕開密密麻麻的航母防空網,航母的致命點就暴露無遺。所謂的激光武器是現時最前衛的新式武器,可裝備在大型軍艦上,對艦對空,發揮優勢。將來飛機能否裝備,或製成激光彈,最理想。它的作用,光束可熔化各種裝備系統,可致敵方人員眼盲,擾亂敵方陣腳。這是單方面考慮打擊敵方的問題,比較簡單,只用激光武器打擊航母,絕對可行,摧毀航母甲板上的那一層就足夠了,怎麼突破航母的其它保護就複雜了,比如激光武器對激光武器,對其它武器的攻擊,對來自四方八面的攻擊,除武器因素外,人的因素怎麼主導,就是一個謎,解開它,靠人的智慧,人定勝天!傳說下去。


M座流星雨


首先要明白激光武器的殺傷原理。

通常而言,激光武器的攻擊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攜帶的巨大的能量毀傷目標,但激光束必須在目標上照射一段時間形成高溫才能有效摧毀目標,這個時間根據激光能量強度而定,有些高能激光武器只需要幾微秒就能殺傷導彈等目標。而細分下來激光通常會有3種殺傷形式:

激光燒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激光的聚能作用產生高溫,燒燬甚至融化目標。很明顯這需要長時間的集中照射,且目標為低熔點材料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而對於通體使用鋼材製造且航速極快的航母來講,很難奏效。

輻射殺傷:在目標被融化過程中會有大量汽化出的等離子體,這種粒子會輻射紫外線甚至X射線,雖然輻射劑量不會像核武器那樣致命,但對航母船體以及艦載設備的損傷還是很驚人的,不過要擊沉航母就顯得太有想象力了!

激波毀傷:被激光照射後目標表面汽化出現蒸汽,在蒸汽向外噴射的極短時間內,又會給目標一個反衝作用,進而在目標內部形成激波,這種激波在目標內部來回傳播會導致部分支撐件斷裂,聽上去很難理解,但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樣的激波能否摧毀航母呢?估計很懸,因為航母在海上航行經常遇到高海況環境,幾米高的大浪對航母龍骨的損傷遠在激光照射形成的激波之上,當年的蠻牛哈爾西率領編隊穿過颱風,也只是損傷了航母的甲板,並沒有沉沒現象發生,足以說明想利用激波摧毀航母,有些不切實際。

(企業號燒成這樣都沒事)

激光武器裝備到軍艦上也已經是比較成熟技術。如2009年,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測試一種新式激光武器,並將之命名為“百夫長”激光炮,還成功設計出艦載型號,2010年美國海軍專門對準備列裝的激光炮進行定型試驗,在加州海上靶場成功擊落一架無人靶機,在潮溼、顛簸且鹽度高的環境中,該型激光炮展示出比較強的海上適應能力。

到2012年,美國海軍首次將“MLD”型激光炮發射裝置裝備到“斯托克戴爾”號驅逐艦上。為檢驗該型激光炮實戰能力,美國海軍專門進行試驗,而該型激光炮也不負眾望,成功擊毀試驗靶艇。從中可見,激光武器已經完全可以在海上作戰平臺上使用。而在英阿馬島之戰中,經常會有阿根廷飛行員遭到英軍激光武器攻擊,進而出現戰機失控或飛行員致盲,激光武器表現出一定的防空、反艦能力。

很顯然,激光武器能有效擊毀的都是些小型目標,因為無人機、快艇之類的輕薄目標很容易被燒燬,激波、輻射等可以有效的毀傷這些目標,只要戰術條件允許,激光武器在海戰中攻擊航母也是可以的,但僅能產生一些輕微的損傷,徹底將其擊沉有些困難。

(企業號大火之後仍然活到退役)

(燒成這樣的福萊斯特號航母仍然沒事)

(福萊斯特

最後,現代武器專家通常喜歡將激光武器分為“戰略型激光武器”和“戰術型激光武器”,前者主要是用於攻擊大型彈道導彈或衛星,如美國2013年定型的天基IFX激光武器,可以在1300千米高空軌道對處於助推段和後助推段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還可以摧毀敵方衛星。

後者則主要是一些用於常規作戰的激光武器,採取中小功率激光發射器,以致盲或防空為主要用途。較為典型的便是美國1973年裝備的紅寶石袖珍式激光槍,攻擊範圍大概在10米內,大小基本和“英雄”牌鋼筆相當,我國也出現了激光槍械。而傳統上,部分專家還是喜歡用“高能激光武器”和“低能激光武器”來進行分類,畢竟激光武器是一種高能耗武器,以用途分類略有不妥。


兵器世界


激光武器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研發成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像美國等世界強國都已經掌握利用激光武器打擊無人機、火箭彈、迫擊炮彈等中小型武器的技術。但是對於航空母艦這樣的龐然大物,僅用激光武器能否將其擊沉仍然是未知數。我個人覺得還有一下幾種原因:

一是發射功率限制。目前美國實驗的能夠擊落無人機的激光武器只有32千瓦,我國在2017年研發的超級激光武器雖然可以實現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1拍瓦功率就是“1千萬億瓦”,相當於全球電網平均功率的500倍),但是從聚能、儲能裝置到平臺部署都缺乏實戰意義。而航空母艦水線一下部位的平均厚度也要200毫米,而目前30千瓦功率的激光武器只可在800米距離擊穿5層2毫米厚的鋼板,或是在1000米距離擊穿5毫米厚鋼板。這說明,至少在800米左右使用20臺激光武器同時使用才能在航空母艦上燒出一個70公分以內的小洞,更不要說航母還有多層水密隔艙。在實戰中激光武器如果可以近身到航母5公里以內,沒有激光武器用魚雷反倒可以取得較大戰果。

二是聚能儲能裝置限制。這一點剛才也提到了,激光武器目前的主要能源還是根據從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來使用,聚能裝置的落後難以支撐大功率輸出。這就像目前的區塊鏈技術一樣,看似有巨大技術飛躍,但是仍然在現有互聯網技術或算法裡打轉轉。真正能使激光武器或者電磁武器變成大殺器的,預計只有是未來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屆時人類才能真正擺脫化石燃料的束縛,將地球文明升級到星際文明。

三是投放平臺的限制。當下各國設計的激光武器主要為陸基、海基、空基、天基四種。現有技術條件下陸基、海基可應用功率提升潛力最大,但是由於基礎技術的落後,龐大的儲能裝置在天上難以駕馭。

綜上所述,激光武器現在打航母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以化學能為依託的槍支彈藥都將隨風逝去,激光武器將隨著核聚變時代的到來,帶領我們征服星辰大海。

全部在手機上打的,先寫這點吧,以後仔細寫一篇關於核聚變技術的。


興替金鑑


激光打擊航母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要了解激光的性質,激光是高能物質粒,現有科技雖然能將激光照射到很遠距離,但它有很多限制,而能用於打擊的高能激光武器,受到的限制很多,如天氣變化,雲霧,雨水,等等都會衰減激光能量,而使其失去作用,而激光只能用於直線打擊,除非有中繼轉換,而且用於打擊武器,能量足夠強大,這就需要足夠大的發生機器,作為能量產生平臺,如果對付航母,應該是大型飛機或衛星作為平臺,而且能量供應應該是核能,才可以滿足需求,現階段還不具備,但是隨著科技進步,軍事發展的需要,今後這種能力一定會實現,除非大國簽訂條約,限制這種能力的發展!


大漢西域


我國量子點脈衝激光炮的威力是每平方釐米有35焦耳K的威力,也就是一噸TNT的破壞力,打航母當然沒有問題,5秒內毀滅航母指揮艙雷達和所有艦載機,一分鐘毀滅航母發動機住艙武器庫


用戶6573587049661


可以,航母上的電子設備,飛機,可以全部摧毀


用戶3826144262238


激光切割機能切割多厚的鋼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