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企業競逐新材料“藍海”

东莞企业竞逐新材料“蓝海”

■盟大塑化在第11屆加博會上展出的拉桿箱 資料圖片 鄭志波 攝

第十一屆中國加工貿易產業博覽會日前在東莞閉幕。在媒體對今年加博會的報道中,碳纖維成了一個“高頻詞”:碳纖維拉桿旅行箱、碳纖維材料製作的“最薄”手錶、輕量化碳纖維做車身的電動汽車……以碳纖維為代表的新材料在東莞的製造和應用已經初具規模。

《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東莞未來將發力五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新材料名列其中。記者採訪發現,新材料產業對各個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助力“東莞製造”品質提升,刷新了外界對“東莞製造”的印象,更是東莞搶佔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重要機遇。

新材料助力“東莞製造”品質提升

“這是一款用碳纖維製造而成的拉桿行李箱,具有防彈級堅固耐牢的特質。碳纖維材料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材料,強度是鋼的7—9倍,重量只有鋁的一半,超輕、超強,空箱可以承重達150公斤以上。”盟大集團董事長李實對記者說。只見他邊說邊站上旅行箱,在承受一箇中等身材成年男子的體重後,拉桿箱未見絲毫變形。除了碳纖維拉桿旅行箱,李實還在加博會上展示了速溶馬桶墊,將馬桶墊放入水中,竟很快和水融為一體。

業內有句話“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新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當下的東莞而言,正處於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很多設備、應用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

新材料的應用,對於“東莞製造”產品品質的提升顯而易見。如得利鐘錶參展的手錶中,一款採用碳纖維製作錶盤的手錶厚度只有4.75毫米,“這是世界上最薄的手錶。”該公司總經理劉仁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款手錶用到的特殊航天碳纖維材質,就是一款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新型纖維材料,具有密度小、質量輕、強度及彈性模量高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航天火箭的製造中。

而愛高電業(東莞)有限公司在今年加博會上展出的“網紅”車——Biomega電動汽車,由於採用了輕量化碳纖維車身,整款車的重量在800千克以下,有望在2021年—2023年實現量產。此外,該公司還展示了Biomega品牌的碳纖維及鋁合金電動自行車,看著體積挺大的自行車,一個嬌弱的女孩單手就可以拎起,非常輕便。

湧現一批新材料產業生力軍

新材料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提升東莞產業整體素質、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去年7月,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正式發佈《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東莞未來將發力五大重點新興產業領域,新材料名列其中。

“東莞其實擁有大量從事新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數量足以支撐舉辦一個單獨的材料展。”李實說。記者查閱發現,近年來,東莞在新材料產業上湧現了一批新力量,並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

早在2014年2月26日,由鴻納(東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建設的全球首條千噸級石墨烯生產線在東莞大朗投產。上市公司宜安科技2010年開始研發液態金屬,是行業內極少數實現液態金屬產品在消費電子領域商用的供應商之一,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而廣東光大集團旗下的東莞市中鎵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業生產氮化鎵襯底材料的企業,取得了多個國際第一和國內第一的創新科研和產業化成果;同樣隸屬於光大集團的東莞市中圖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產品是GaN基LED基板的2-6英寸微米級圖形化藍寶石襯底(PSS)。目前已經成為全球PSS領域的隱形冠軍。

“這些新材料科技企業在國內國際競爭中已經處於優勢位置,這也令光大We谷打造新材料產業集聚區有了深厚的基礎。”光大We谷產業園總經理林建強表示,該產業園已成功引進包括散裂中子源創新中心(東莞高能前沿技術應用產業創新中心)、艾斯迪新材料、石成科技、聖諾新材料、新威環保等近30家相關企業。

產業規模仍有差距,東莞奮起直追

儘管一批東莞企業前仆後繼地投身到新材料產業,但統計數據顯示,我市在新材料產業上的發展規模,與省內廣州、深圳仍有較大差距。

據《廣州日報》報道,廣州是全國首批7個城市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在新材料研發和生產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去年廣州新材料企業就已超過400家。在深圳,新材料產業也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事新材料產業的企業超過3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0家,全市新材料技術專利超過1萬件。

東莞也在奮起直追。記者在去年底舉行的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四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上獲悉,2017年東莞新材料產業產值約660億元,企業超過280家。到2025年東莞新材料產業產值的目標是2000億元。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此前我市啟動了中子科學城項目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正式建成。而早在2016年,國內唯一能生產超精細石墨烯納米帶的研發團隊落戶東莞,並組建石墨烯研究院;去年,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也正式落戶東莞,這一切都為我市打造新材料創新產業基地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例,該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首批啟動建設的四家廣東省實驗室之一。選址在松山湖高新區、中子科學城範圍內,緊鄰散裂中子源、南方同步輻射光源(籌)等大科技裝置設施建設,首期投入超過50億元,已引進了來自中科院物理所、香港城市大學等首批10個創新樣板工廠項目科研團隊。(記者 曹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