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在中國藝術史上,梅蘭芳這個名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他是中國京劇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化身。梅蘭芳所開創的,不僅僅是一門流派,而是一個體系、一個時代,他的藝術,至今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帶來最高層次的美;他的功業,是整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基石,依然滋養著與戲曲相關的各個行業。

2019年,是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也是他的愛子、梅派最重要的傳承人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為此,上海梨園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於4月22日在中國大戲院獻上這出《太真外傳》,作為對這父子兩代人最誠摯的紀念。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回看梅蘭芳與梅派藝術的發展史,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那一代藝術大師的艱辛與不易,正所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梅蘭芳所處的,正是一箇中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整個國家與民族都處於動盪的轉型之中。作為一位京劇演員,梅蘭芳既要繼承前輩藝人的藝術精華,更要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乃至引領整個社會的審美風尚。從留存下來的各種藝術資料來看,梅蘭芳對京劇的唱腔、音樂、身段、表演、劇本、舞美、容裝,乃至市場運營、宣傳等各個方面,都做了逐步的改革。如今仍常上演於舞臺的梅派經典,如《太真外傳》《霸王別姬》《洛神》《鳳還巢》《全部宇宙鋒》等,幾乎都首演於1920年至1930年這十年間。可以想見梅蘭芳還有他的合作者們,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創造了這些澤被後人的藝術財富。今天,乃至未來,中國古典藝術的繼任者們,在繼承這些藝術成就的同時,更應該學習藝術大師這種積極進取與勇於革新的精神。

梅蘭芳為京劇所做的貢獻,不只在舞臺之上,亦在於舞臺之外。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訪問日本,1930年訪問美國,1935年訪問蘇聯,梅蘭芳用自己的力量把京劇推向世界,使以寫意為核心精神的中國古典戲劇藝術,如書法、繪畫、工藝一樣,令世人驚歎不已。同時梅蘭芳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盡力提高京劇藝術與從業者的社會地位,在他與許多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京劇被世人奉為國劇、國粹。今天的從業者應該知道,這個過程,有何等來之不易。能保持國粹的地位,更是需要一代代繼承者不斷地貢獻力量。

梅蘭芳大師能有如此廣闊的視野、做出如此卓著的貢獻,當然與他個人的天賦與努力密切相關。但不能忽視的是,他身邊有一個被世人稱為“梅黨”的智囊團,以馮耿光為首的一批政界、軍界、商界及文化界精英,如吳震修、舒石父、許伯明、李釋戡、黃秋嶽、齊如山等,積極地為梅蘭芳出謀劃策,可以說是事無鉅細。而梅蘭芳本人也能包容各方面意見,兼聽則明。今天紀念梅氏父子,亦應銘記梅蘭芳身邊的各位智囊們,為中國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此次紀念演出的地點,我們選在了上海的中國大戲院。梅蘭芳曾經定居上海近二十年,梅葆玖即是出生在上海。中國大戲院這座舞臺,與梅蘭芳及梅派藝術有著太多淵源。1945年抗戰勝利後,梅蘭芳重登舞臺,1946年曾經長期在此演出;1949年到1950年,梅葆玖首次參加梅劇團的營業演出,也是在這座舞臺上,梅蘭芳身體力行地完成著梅派藝術的傳承工作。《太真外傳》這出戏,更是家喻戶曉的梅派名劇,首演於1925年,是梅蘭芳舞臺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2003年梅葆玖先生曾主持排演《大唐貴妃》,即是以頭四本《太真外傳》為基礎的。此次的演出,則原汁原味地保留了頭至四本《太真外傳》的精華,觀眾可以領略到八十多年前梅派原作的神髓。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百年一瞬,歷史的車輪時刻不停地向前輪轉,舞臺上演員也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更迭。這次擔綱主演的梅派演員白金,雖然只有二十多歲,但已是青年梅派演員中的佼佼者。她自幼師從前輩京劇名家雲燕銘,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傳統基礎。後又拜梅葆玖先生為師,是非常正統的梅派傳人。現為北京京劇院青年領軍。工青衣,藝宗梅派。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3歲開始刻苦習練,5歲即已登臺演出。2010年以全國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本科,2014年以全國第一名成績錄取北京京劇院工作至今。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2014年榮獲中央電視臺第二屆“京劇學生電視大賽”金獎。青衣組榜首。先後榮獲“國粹文化傳播使者”“關心下一代公益大使”市級“首都市民學習之星”“關心下一代公益大使”“最佳票房人氣之星”“青年領軍”“西城區五四青年獎章”等稱號。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戲曲春晚主演之一。2017、2019年參加北京衛視春晚、元宵晚會領銜主演《穆桂英掛帥》《梨花頌》。《太真外傳》這出戏,集中體現了她對梅派藝術的領悟與掌握,實現了她對梅派藝術傳承發揚的夢想。

說到夢想,近年來,黨和國家一直在弘揚“中國夢”這個理念,這是我們整個國家與民族為之奮鬥的目標。這個夢,我想即是一種夢想、一種理想,如果每一個人都懷揣著夢想與理想,那麼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的未來一定是充滿光明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得到復興。所以我排除萬難,把公司的名字命名為“梨園夢”。我希望能將以京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遊戲與課程等多種方式植入到幼兒教育之中,讓這個夢成為一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隨著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而成長,最終使他們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先賢的追慕,對未來的期許,都是我們現實中應該完成的事業。

活動海報: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精彩劇照: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太真外傳》專場獻演——紀念梅蘭芳大師誕辰125週年暨梅葆玖先生誕辰85週年

演出特邀著名央視主持人趙寶樂主持

活動主辦:梨園夢(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十九大以後國家號召,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聯合發佈《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意見》,《意見》指出應加強戲曲通識普識教育,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戲曲進校園基本實現全覆蓋。校園是普及和傳承文化的主陣地,只有真正落實戲曲進校園的工作,才會真正實現戲曲傳承與發揚。

周永生先生積極響應國家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號召,憑其投資教育10年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傳承傳統文化熱愛,憑藉對幼兒系統化課程的教學研究成果,在多位戲曲專家、教育專家的支持幫助下,組織研發了多款以中國傳統文化京劇基礎知識為內容的幼兒教學課程和京劇基礎知識為內容的幼兒遊戲。課程和遊戲以中國傳統節日為導入,巧妙融合京劇(應節戲)元素,宣揚愛國、感恩、敬老、文化傳承。同時覆蓋幼教五大領域(健康、社會、語言、藝術、科學),以動漫、多媒體、遊戲、服裝道具、手板模型、繪本、的形式全方位的呈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玩中學、聽中學、看中學、做中學。多角度、多維度、多感官的浸泡式體驗及感受。激發孩子對傳統文化、京劇文化的興趣。最終達到普及傳統文化的目的。

梨園夢(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還在傳播其他傳統文化方面進行投資:

一、開設梨園夢戲曲文化體驗中心。

宗旨:傳承和體驗傳統文化---京劇等戲曲藝術。

主要內容:

1,動漫表現的戲曲知識課程體驗。(多款)

2,多媒體表現的戲曲知識遊戲體驗。(多款)

3,戲曲文化、文創、及衍生品展覽銷售。

4,戲曲人物扮裝體驗攝影。

5,戲迷戲曲交流沙龍。

6,戲曲體驗親子活動。

7,戲曲培訓等。

8,上戲學生實踐基地。

9,戲曲類書籍及音像製品發佈。

10,戲曲藝術講堂。

二、資助年輕京劇藝術家(白金)專場演出。

三、資助京劇微電影《梨園追夢人》拍攝。

四、梨園夢“屋戲餅”。

五、梨園夢“咖啡屋”。

通過梨園夢(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努力,讓孩子們多維度聽到、看到、品嚐到中國傳統文化,以達到傳承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讓中國傳統文化根植於孩子們內心伴隨孩子們成長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