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梨花頌》,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一首戲歌,有人說它是梅派唱腔,它不是什麼梅派唱腔,它只是一首戲歌。不過,很多喜歡一點戲曲的人,或者對戲歌感興趣的;或者多少有一點小嗓的,基本都喜歡唱。KTV裡也有這個曲子的伴奏,很著名。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這首戲歌的出處,是著名編劇翁思再編詞,作曲家楊乃林作曲,這首戲歌是給新編古典大型京劇《大唐貴妃》寫的,結果居然大受歡迎,喜歡戲的不喜歡喜的,都知道。一些場合有時候,唱戲的不去唱戲,卻專門去唱這首戲歌,很有意思。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新編大型古典京劇《大唐貴妃》

其實這首戲歌旋律很簡單,朗朗上口簡單明瞭,極易學唱。

它的唱詞是: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天生麗質難自棄,天生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梨花頌》唱譜

由於這首歌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自梅葆玖先生以及梅派弟子傳唱以後,就受到人們的青睞,於是乎會唱戲的,不會唱戲的也都在學唱。那麼我個人分覺得,因為它是戲歌,裡面的一些上口字,還是應該學學。 因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這首歌,聽來聽去,還是梅葆玖唱得最好,原因就是梅葆玖很多字他是上口的。

上口字,是京劇字音的一種特色,指的是過去流傳下來的保留到京劇字音裡的方言古音,有順口之意。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梅葆玖帶弟子胡文閣演唱《梨花頌》

由於很多人,學這首歌學了一個似是而非,所以出現了很多發音古怪,令人忍俊不禁的唱法,比如有一個人在網上還教別人唱梨花頌,她說“入”字念“日”,“春日泥”,另外一個人反駁說:你說的不對,不念“日”,念“瑞”!“春瑞泥”,我天,把大傢伙都弄得糊里糊塗。

其實他們唸的都不對,都是想當然的猜測,聽了人家唱感覺是那樣,但是卻毫無根據。他們不知道那是瞎唱,還好為人師,去瞎教別人,讓人啼笑皆非。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其實你就按照普通話唱也行,但是好像多少感覺缺乏點韻味,所以有些字上一點口,感覺很有意趣。那麼專業的人士,可能還會加上尖團字的區分,那就更接近戲曲的唱法了,感覺更加的講究和與眾不同。

下面我就把這首戲歌的尖團上口字標出來,大家參考的看看。其實一首戲歌,不用像對待戲曲那樣弄得那麼麻煩,但是什麼事情我們還是要往好了往高了弄。還是那句話,為了讓歌曲更加好聽,加入戲曲字音的一些元素,就是為了這首歌與眾不同更加優美悅耳,富於韻律。有感興趣的也可以參考的去用到這首歌的演唱裡,讓它更加有韻味,更加好聽。

戲歌《梨花頌》怎麼唱

加了標註尖團上口字的唱詞是這樣的:(不標註的字就按照普通話的發音唱)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上口字)泥。此生(上口字)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尖字)也痴,情(尖字)也痴。天生(上口字)麗質難自棄 ,天生(上口字)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尖字)古迷,長恨一曲千(尖字)古思。

這首戲歌我下面就用音頻把他念出來,大家參考學唱。

戲曲衰落了,原因很多,但是很多時候,不是戲曲本身不好,旋律不美,而是缺少發現和推廣,陽春白雪我們需要,下里巴人同樣需要,二者不可偏廢。推廣戲曲,先得讓人們喜歡,一首戲歌作用好像不大,但是也許哪一位聽了它就想學唱,從此喜歡上了戲曲,這個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我們多做對戲曲傳播有利的事情,是好事也是有功德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