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告誡了世人怎樣的人生哲學?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藏著極大的知識寶藏,至今仍能源源不斷給後人提供智慧的源泉。古人留下來的許多經典對我們現今的人仍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比如,《資治通鑑》中提到戰國時期,在魏文侯與重臣李悝的一段對話中,李悝就向魏文侯提出了一套極其經典的“識人五法”,為魏文侯識人提供了經典的參考價值。戰國時李悝的“識人五法”對今天的我們仍具有借鑑意義,教我們怎麼識人,讓我們今天還受益匪淺。

魏文侯問李悝:“先生曾經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在我選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這兩人怎麼樣?”李悝回答說:“下屬不參與尊長的事,外人不過問親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職,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說:“先生不要臨事推讓!”李悝說道:“國君您沒有仔細觀察呀!看人,平時看他所親近的,富貴時看他所交往的,顯赫時看他所推薦的,窮困時看他所不做的,貧賤時看他所不取的。僅此五條,就足以去斷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說:“先生請回府吧,我的國相已經選定了。”

史上魏文侯和李悝都是傑出人物。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君主,志向遠大,禮賢下士又從諫如流,是一位極出色的諸侯國君主。李悝是戰國時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在魏文侯時為相。李悝頗有辯才,且深諳識人之法,他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識人五法”,並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使其廣攬人才,輔助魏文侯實現“兵強國富”,魏國得以迅速崛起,稱霸百年。

李悝告訴魏文侯的“識人五法”,原文是:“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窘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

居視其所親。

看一個人平常都與什麼人在一起,如與賢人親近,則可重用;若與小人為伍,就要當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我們從一個人平時喜歡和什麼人接觸以及和什麼人關係親近,就可以看得出這個人大致是怎樣的人了。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瀟灑英俊的金國小王爺楊康,豢養了一批江湖惡漢,比如侯通海、沙通天等等,都是江湖上唯利是圖、見利忘義之人,可見楊康也好不到哪裡去。

富視其所與。

看一個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如只滿足自己的私慾,貪圖享樂,則不能重用;如接濟窮人,或培養有為之士,則可重用。看一個人對待自己財富的態度,的確可以看得出這個人是私慾為重還是恢弘大氣,在滿足生活所需之後,不會太迷戀財富,這種人值得交往。《水滸傳》裡的柴進享受爵位,富貴逼人,但他卻好結交江湖好漢,所以博得了個“仗義疏財”的美名。

達視其所舉。

一個人處於顯赫之時,就要看他如何選拔部屬,若任人唯賢,則是良士真人,反之則不可重用。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一個人發達了,顯赫了,就大搞裙帶關係,這種人必然是不屑於再與從前的故交為伍的。反之,如果他顯赫了看人還是不論出身只看人品和能力,這種人就值得交往。《水滸傳》裡的高俅,一旦發達了就雞犬升天,豢養了高衙內這樣的人渣。

窘視其所不為。

當一個人處於困境時,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賣良心,則可重用,反之則不可用。一個人身處困境時,最能看出其人的品格高下。比如《水滸傳》裡的陸謙,貪圖榮華富貴,昧著良心幫高太尉父子幹著傷天害理的事,對無辜的林沖趕盡殺絕,置之死地而後快,最終喪命於林沖刀下,其人可恥。

貧視其所不取。

人在貧困潦倒之際也不取不義之財,則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處於窮困潦倒之際,最能檢驗一個人的品格,現在一些人過得不好了,就幹起了偷雞摸狗甚至傷天害理的事情,還有的人更是莫名其妙報復社會,傷害無辜的人,這種人就是品格下三濫,應該遠離。《水滸傳》裡的楊志,落魄到只好把祖傳的寶刀賣掉,而沒有去做打家劫舍的事,可見楊志這人還是有些骨氣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試著用這“識人五法”去看人、識人,相信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小人、遠離是非、遠離災禍!


喬鞅


《資治通鑑》是一部“帝王教科書”,宋代司馬光編《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它是一部中國式智慧全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雖不是帝王,作為普通百姓,個人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處世哲學。

1.明事理。如何去做好一件事,如何去做好一個人。我們研究歷史,通過看別人的故事,知道自己的宿命。看到這個中原大地活過哪些人,哪些人讓我們不齒,哪些人讓我們奉為榜樣,哪些人讓我們又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的優點,更看到自己的缺點。這些跟我們有相同缺點的人,他們的命運如何,我們的命運大抵也會如何。

2.知人性。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歷史是螺旋前進的。這是因為歷史是由人創造的,而人性是相通的。人性的弱點很難改變,所以歷朝歷代的人可能在犯同樣的錯誤。

3.防患於未然。讀《資治通鑑》,我們能讀出歷朝歷代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資治通鑑裡出現的一萬多名人物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那些可鄙可憐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小人如何步步為營,最終害人害己,這樣,我們可以在身邊發現類似的人物,防止他們為害他人,或至少避免殃及自身。

4.照亮了未來的路。我們要從《資治通鑑》這面鏡子中,照到人性的光輝,照到人性的醜陋,照到自己的不足,照出自己應該走的路,更要照出自己這輩子可能會走到哪裡去。

以上是個人讀《通鑑》的所思所獲,希望能幫到你。




讀書與分享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二百九十四卷,約三百多萬字,經過十九年創作完成,以時間為大綱,從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記起,到五代的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止,全書囊括了十六個王朝,1362年的歷史。起初書名是《通志》,剛提交給朝廷審閱時,受到了宋英宗特別的重視和鼓勵,至宋神宗繼位後,御賜書名為《資治通鑑》。在書中司馬光通過煌煌史冊總結出許多朝代興亡的經驗教訓,供當朝者借鑑,書中刪減冗長,專書機要,著重書寫有關國家興衰,民生修養的史實,在跨越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長河中,對近代的人物事件詳細書寫,對年代久遠的粗略帶過,光隋唐五代區區371年的描寫就佔全書篇幅的40%之多,非常明顯的大書特書比較賢明的時期,比如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等,從書中不難看出,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當時的封建統治,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司馬文正公把歷史上的帝王君主根據他們的實際水平和平生事蹟大體分為了五種類型:第一種創業型,第二種守成型,第三種陵夷型,第四種中興型,第五種亂亡型。另外書中對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戰役描寫的非常生動,不得不佩服司馬光妙筆生花的文筆和才華,特別是戰局的起因,戰事的分析以及戰術思想的闡述都鞭辟入裡,像著名的“淝水之戰”、“赤壁之戰”等。《資治通鑑》按朝代分為16個部分,分別是《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後梁紀》、《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司馬光在書中具有鮮明的正統思想,在分裂割據時期,像三國時期,魏國有紀,蜀國和吳國沒有紀;南北朝時期,南朝有紀,北朝沒有紀;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有紀,十國沒有紀。
雖然《資治通鑑》是一部和《史記》相媲美的史學鉅著,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中也是有些瑕疵。書中對政權統治和軍事戰爭描寫居多,而對經濟民生涉及很少。項羽的亥下歌和劉邦的大風歌,書中都沒有提及,杜甫這樣的文學鴻儒書中只提到過一次,而柳宗元是政治領域的人物,其文學地位遠遜於杜甫,書中的篇幅卻不少。記錄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而不提隋朝的開設科舉開科取士,凡是與政權統治無關的,概不收錄。《資治通鑑》從成書至今,歷代的皇帝皇族,文臣武將,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無不爭相讀閱,其中點評寫注的各界大家也是絡繹不絕。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同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為中國史學界的經典鉅著,是為“史學兩司馬”。不足之處還請指正,歡迎評論關注!


春野喜雨


《資治通鑑》這本書我還是很喜歡的,我沒有看完,僅僅看過三國篇。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處世哲學,在這本書裡所有歷史留名的人物,幾乎沒有愚昧無知之輩,都有自己的處事手段。

這和其他史書非白即黑、非智即愚的觀念大不相同。



當時司馬光等人編修《資治通鑑》,是因為長期以來的史學不振,此書誕世如同晴天霹靂,響徹寰宇。

宋神宗認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金筆御批“資治通鑑”。

但凡優秀的史書都蘊含著處事良言,有些豐富的哲學理論。資通鑑也是如此,他和史記一樣,都是經史結合的產物!


瀟湘夜雨l


《資治通鑑》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是司馬光等人編纂的歷史書,為的是讓皇帝瞭解歷史以治理當世。有很多人生的哲學,這裡不可能全部說完,在不少事件中,司馬光都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像他覺得大領導不應該成為“察察之君”。這對於古代的皇帝有很大作用,而對於現在的領導藝術也有很大的幫助,畢竟中國人性幾千年來並沒有變化,那咱就說說這個觀點


我贊同司馬光的這種看法。因為我覺得當領導的人是要統籌大局,考察下屬的事情自己不用勞心費神,“察察之君”反而會導致下屬對工作的懈怠。像唐太宗時期,他為了檢驗官員,就暗地裡給一位官員送去了賄賂,然後就在朝堂上指責這位官員,還說要把他殺了。唐太宗的做法出發點是好的,為的是檢驗官員的廉潔,可他用錯了方法,這是唐太宗的一種欺詐手段,是他對權術的運用,這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官員為了自保就會欺上瞞下。裴矩就說這是不符合“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所以說,皇帝不能做到“察察而明”,什麼都要留一分,這樣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

察察之君實則是對權術太過在乎,他們想把權力緊緊掌握在自己手裡,官員只能臣服於他們。而這種行為只會導致官員們的失聲,因為他們不敢說,因為他們知道這種領導只要一說真話就會死,他們只能在表面逢迎領導。所以說司馬光的看法對,作為一名領導,要做到心胸寬廣,不要事事都觀察入微,因為啥事都有度,超過了反而適得其反,領導也要學會揣著明白裝糊塗。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一、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

二、中庸之道,不左不右。

三、伴君如伴虎。

四、官場如戰場


曉寧亂彈琴


世間萬物百態眾生,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另外模樣,識人首先識己。很多人窮及一生,也未曾認識那個真正的自己,有何從識人呢?只有找到了自己,才能認識他人!



馬氏雲之飛


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史書,

資治述證,通鑑描述戰爭,展示歷代君王臣子功過,敘述百姓生活,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封建帝王和後人。

所以資治通鑑所展示的人生哲學,以史為鑑。


文史愛好者1992


只要你們不反抗上主,就不必怕那地方的人民,因為他們要作我們的掠物;護佑他們的,離開了他們,上主卻與我們同在;所以不要怕他們。」(戶藉紀 14:9)

來自聖經小助手


回家153081990


司馬光“資治通鑑”是一部史書,它把各方面都融入進去了。讓我們借鑑他人的長處,短處,成功,失敗,教訓,來提升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