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喆:“一帶一路”為良性對話機制搭建平臺


專訪 | 萬喆:“一帶一路”為良性對話機制搭建平臺


——訪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道雖遼遠,無不到者。“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從理念轉為行動,從周邊走向全球,從倡議成為共識,成果豐碩。4月25日~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開幕之際,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採訪了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萬喆表示,“一帶一路”在歷史上就是一條自然存在的路,它的發展是順應市場、順應形勢的。經過5年多的磨合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穩步走向成熟和務實。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發展環環相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協調合作是必然選擇。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為各國建立良性的對話機制提供了平臺。

在新的經濟背景下,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因此有效的信息溝通變得非常重要。萬喆說,“危機感使人類進步,凝聚力使人類生存,‘一帶一路’是走出來的,它提供了一個互通有無的平臺,各方攜手共同找問題、找辦法,找合作、找夥伴。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政府之間的助力,使融合變為可能。如果沒有政府間的對話與協作,就很難推進具體項目實施。”

近日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顯示,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文件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數量逐年增加。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各參與國和國際組織本著求同存異原則,就經濟發展規劃和政策進行充分交流,協商制定經濟合作規劃和措施。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區域。

對此,萬喆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項目合作的不斷深化和細化。企業的發展在市場的推動下,基於自身的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最終達到多贏的局面。

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成功案例,萬喆分析道,“首先,能夠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的項目公司,本身都是市場化很高、有基礎、經驗豐富的,他們的實力和能力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能夠推進立體的、對外的產能合作。其次,這些合作項目本身也是有意願的,同時,在全球經濟疲弱的情況下,技術創新格外重要,要腳踏實地,務實地實現更多的合作機會。”

此外,萬喆還表示,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差異性的影響,要想使經濟整體性地向前發展,需要利用資金融通的方式,在金融創新的支持下,使當地的經濟、就業、民生、福利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

談及防範化解“一帶一路”金融風險問題,萬喆認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正經歷著深刻調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新風險凸顯。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以新思路防範化解“一帶一路”建設中重大金融風險,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據悉,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聚焦務實合作,其中“政策溝通”分論壇以“深化合作共識,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下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政策對接”和“堅持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深化規則對接”兩個議題,旨在交流、展示首屆高峰論壇以來政策溝通的進展、成效和經驗,提出完善政策溝通機制平臺以及深化規則標準對接的建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袁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