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本文大概2400字,讀完約8分鐘


「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

「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當世界都在關注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要做什麼時,11月5日至10日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讓我們看看進博會到底有什麼“不一般”。

本文系搜狐財經社論獨家約稿,作者為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


「關注」萬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五個“不一般”



2017 年 5 月,中國將從 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18年註定是“不一般”的一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世界經濟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逆流的激烈衝擊下艱難前行。

當世界都在關注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國要做什麼時,11月5日至10日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讓我們看看進博會到底有什麼“不一般”。

“不一般”的主題。進博會是迄今為止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不一般”的首創。眾所周知,在世界貿易領域的各大博覽會多是有買有賣,進出口集於一身。進博會則完全不同,單純以進口為主題,將全球優質產品和服務引入中國市場,是個“只進不出”的博覽會。說到中國的進出口,就不得不提到同樣是改革開放前沿廣州的廣交會。

進口博覽會與廣交會的定位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一個是側重出口,另一個是側重進口。創辦於1957年的廣交會,原名“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年正式改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出口驅動型經濟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推動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

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註定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大量外國參展商也希望抓住中國消費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藉助進博會的平臺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進口博覽會正是滿足國內人民需求,專門設立的更加專業的國家級展會。

“不一般”的擔當。當前,世界經濟雖呈現緩慢復甦勢頭,但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湧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受到了嚴重的挫折。2018年,美國貿易霸凌和貿易恐怖給復甦基礎還不牢固的世界經濟和世界貿易再次蒙上一層陰影。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雖在不同場合宣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要攜手維護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但在行動上卻鮮有作為,全球治理進入了“失序期”。

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是一項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國不僅沒有實行單邊主義,反而是敞開大門,主動擴大進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僅僅一年多就成為現實,這不僅是中國支持世界多邊貿易體制的一項實際行動,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自信,彰顯了中國對促進世界貿易和世界經濟穩定發展貢獻力量的切實擔當。

“不一般”的平臺。進博會之所以“不是一般的會展”,因為是集“貿易、投資、外交”於一體的綜合平臺。貿易平臺,進博會首先是個經貿會展,既有國家館,又有企業館,各自展示國家和企業的商品,通過會展達到經貿交易的目的;

投資平臺,進博會為首次進入中國企業提供了近距離接觸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的機會,不僅可以為其開拓中國市場提供機遇,而且可以尋找中國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全球範圍內的第三方市場;

外交平臺,進博會期間將舉辦主題為“激發全球貿易新活力,共創開放共贏新格局”虹橋國際經貿論壇,由開幕式和三場平行論壇組成。

論壇安排了包括嘉賓演講環節和互動討論環節,重點探討當前全球經貿發展的關鍵問題。可以預見,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將成為探討全球重大問題的又一重要平臺。

“不一般”的關注度。“不一般”的貴賓陣容,11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舉行相關活動,約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與會。

“不一般”的國家展,82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設立71個展臺,其中印度尼西亞、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羅斯、英國、匈牙利、德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成為12個主賓國,設立了獨具特色的展館。

“不一般”的參展企業,進博會企業展分7個展區、展覽面積27萬平方米,3000多家參展企業。

“不一般”的公共產品。進博會是中國政府在貿易投資領域面向全世界提供的一個全球公共產品。為解決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經濟體在國際貿易鏈條中的弱勢地位,為其產品提供市場出路,進博會展區按產品類別進行劃分,其中既有技術含量較高的智能高端裝備,也有初級產品,比如農產品。此舉不僅為發達國家國家產品,而且為發展中國家產品提供了不同層次的需求對接。

針對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進博會公佈了若干優惠政策,包括為參會的最不發達國家免費提供兩個標準展位。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一站式”交易平臺,閉會期間繼續提供線上展示和交易服務。進口博覽會的不僅涉及G20全部成員,覆蓋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也有超過30個前來參加。

這就意味著,各種產品都可以在進口博覽會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外,囊括全球的參展商和豐富的產品不僅為中國國內企業深度參與全球採購供應鏈構建,豐富採購來源,也為其他國家的採購商,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採購商降低採購成本。

進博會是中國肩負大國責任的主動擔當,是捍衛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首創之舉,但畢竟是首屆舉辦,各方面需要積累的經驗還很多。

一是儘快推出進博會長遠規劃。在總結首屆進博會舉辦經驗的基礎上,確定長遠規劃,以便國外企業提前做好下一年的預算,提前安排好年度參會後勤事宜。

二是要積極培育大型跨境電商平臺,幫助進口品牌更好地瞭解中國消費,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監管系統。

三是進一步完善國家促進進口政策配套。在通關便利和關稅調整方面可以進一步改革,特別是推動下調進口環節增值稅。

四是進一步為境外參展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進博會組辦方可在落地接待或者其他進博會相關事宜等方面設置一個單一的窗口,集合相關部門,為參展的境外企業提供官方的答疑解惑渠道。

縱觀世界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中國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願意在擴大開放中與各國分享機會和利益。有了改革開放40年積累“不一般”的自信,舉辦首屆“不一般”的進博會,必將為中國改革開放注入“不一般”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