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該補課的,是家長

最該補課的,是家長

孩子沒空,補課檔期很滿,這是一個不新鮮的話題。對於那些已經把孩子培養成才的學霸家長來說,這是一個不能理解的現象。“孩子上課上到快半夜,那他自己學習、思考的時間在哪裡?”是啊,人家孩子都念到世界名校了,也沒這麼個學法啊!這不事倍功半嗎?

我沒當過家長,但是我知道典型的中國式家長會怎麼回答他:“你們家孩子是那樣的啊,不用操心!我們家孩子不行,就得讓老師看著。”

如今,這種不給孩子留空的育兒方式,已經波及到了學齡前兒童。有個同學說,和她女兒一起學太極拳的同學中,有個小男孩,母親原來是個銷售冠軍,生孩子後辭職,將攻克客戶的勁頭全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外語、圍棋、奧數、擊劍、鋼琴、二胡、畫畫……每天,這個昔日女強人和兒子不是在上興趣班,就是奔波在上興趣班的路上。不久前,這個小男孩上小學了,很快被約見了家長,老師反映:這孩子根本聽不懂課。

可是,也有很多相反的例子。曾經採訪過一個世界級的小提琴家,他從4歲就被父親逼著練琴,哪怕大年三十兒也雷打不動,捱打也是少不了的。兒子成才後,面對一些質疑的聲音,這位父親依然不改初衷:“他有一個不自由的童年,為的是有一個自由的成年,付出很值得。”

還有前幾年被熱炒的“虎媽”蔡美兒:她為兩個女兒制定十條家規,自稱“採用咒罵、威脅、賄賂、利誘等種種高壓手段,要求孩子沿著父母為其選擇的道路努力”。想參加無聊的同學聚會?門兒都沒有。很多人預言:這兩個女孩長大後一定會有心理疾病,性格冷酷而呆板,有一天甚至會自殺。多年以後,兩個女兒都從常春藤名校畢業,年輕有為事業有成,同時,她們也熱情開朗,是派對上活躍的人物。《紐約郵報》發表了Sophia寫給母親的信,在她看來,世人誤解了媽媽蔡美兒。媽媽在養育她們的過程中教會了她們如何獨立思考,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她們如何拼盡全力、用力地生活。“我承認,有你做我的媽媽決不是件輕鬆的事。但是現在我18歲了,將要離開‘虎穴’面對世界。我很高興你和爸爸用你們的方式養育了我。”這應了中國人那句話:玉不琢不成器。

這真讓人困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空”呢?尚沒有孩子的我,其實並沒有發言權,但是這些年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旁觀者不一定清,卻絕對可以從另一個視角做一個總結。

我的結論是,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空”,什麼時候不能給,這個節奏的把握取決於家長本人的素質。

這種素質,可以是微觀的學習能力。比如,那位琴童爸爸,自己本身是自學成才,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一舉考入文工團。比如,那位虎媽蔡美兒,自己本身便是哈佛本科、耶魯碩士。

這種素質,也可以是宏觀的人生哲學。比如有些文盲母親,也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因為她只是不認字,不代表她沒文化。曾經採訪過一位60歲學認字,70歲出書加入作協的老奶奶,很多人稱她為傳奇,可是聽她女兒講述母親從小對自己的教育,你就會明白,老人家一直都是有見識的人,漫長的人生路上她早已完成了成為一名作家的藝術積累,只剩下學一個基本技術:認字寫字。與此對應的是,時下有很多母親是有學歷而沒文化。

在那部著名的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裡,那群來自不同階層的小朋友,幾十年來被跟蹤拍攝,成年後,他們基本上覆制了自己父輩的人生軌跡。我不贊同把這種結局理解為,是精英家庭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和人脈背景,我更相信,是他們的父母在獲得自己人生成功的過程中,所總結出的人生智慧,在孩子人生十字路口上,可以有一個冷靜的把握和指引。

孩子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但是你自己首先得是“藍”。明代有個狀元叫王華,他兒子沒他學習好,只考到進士。王華沒強求,後來這個兒子名氣比他大多了,叫王陽明。

曾國藩的爺爺小時候家窮沒念書,可是他一生都沒放棄學習。曾國藩的父親比范進還慘,到了50多歲才勉強中了個秀才。祖輩雖然都不是學霸,可是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卻讓曾國藩將讀書的習慣堅持了一輩子,不論是在屢試不第落魄時,還是在身居高位一呼百應的時候。

所以這個對家長“藍”的要求,就是你可以不成功,卻不能以孩子為藉口而停止成長。

有位同事大姐,一生摯愛自己的導演事業,業績輝煌。當初去北京做節目,動輒一走就是3個月。兒子上小學時,她只給兒子留了一句話:“我是搞音樂的,數字只用到7,數學就別指望我輔導了。你爸會,但是你爸也沒時間。”小朋友如臨大敵,只好自己玩命學。初二時,小少年到了青春期,跟父母提出“要求”:本暑假不寫作業,要去俄羅斯旅遊。一夜白頭後,夫妻倆表示支持兒子的做法,並立刻雙雙請假,遵命陪同。一年後,少年參加中考,順利考入南三。孩子高考前夜,這大姐又被領導拉去應酬,喝了個不醉不歸。第二天,她兒子從容應戰,成績是650分。如今,這枚大好青年三十而立,視加班為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母親當年就是這樣的。

很多人羨慕這位姐姐命好,攤上了個優秀的兒子,卻沒有看出這一波三折的經歷裡,那簡潔又深刻的價值觀,概括說來就兩條:學習是自己的事。想讓孩子成為什麼人,就做一個這樣的人給他看。(魚會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