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無戰爭也無災難,歷史上臣服於中國的龜茲古國為何突然消失?

解強強


龜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西域古國,其轄地以庫車綠洲為中心,強盛時下轄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區。都城在延城一帶,即今庫車東郊的皮郎古城。



龜茲國在我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西漢時為西域綠洲城邦國家中的大國,資料記載其東西千餘里,南北六百餘里,人口有8萬多人,早先曾為匈奴所降服,又曾與烏孫聯姻,後被西漢朝廷納入版圖。

西漢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龜茲王曾經攜夫人來長安見漢宣帝劉詢,宣帝對龜茲王及夫人皆賜印綬,其夫人號稱公主,並賜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之後龜茲國數來朝賀,並學習漢服著裝和按漢朝制度治理轄地。


東漢時期,龜茲國也在很長時間中歸漢朝政府管轄,其中班超出力甚多,魏晉時期,龜茲國多屬於藩屬國性質。

南北朝時期,中原朝廷無暇他顧,龜茲國有時自立,有時從屬於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堅之大將呂光滅龜茲,將龜茲樂帶到涼州,從此龜茲樂在我國中原地區傳播開來並大行其道,成為對我國音樂舞蹈等文化方面有著重要影響的藝術派源,從某種程度上講,龜茲國為人們所熟識,也是龜茲樂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



隋朝建立後,龜茲國也曾前來朝貢。到了唐朝貞觀十六年(664年),唐太宗派遣昆丘道副大總管郭孝恪討伐龜茲,破其都城,郭孝恪自留守,龜茲國相那利率眾遁逃後率眾萬餘來攻,與城內降胡表裡為應,郭孝恪中流矢死,將軍曹繼叔又收復都城。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設安西節度使,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而安西都護府的治所就在龜茲國城內,有戍兵二萬四千人。


宋朝時期,龜茲曾前後遣使朝貢十二次。之後龜茲漸漸沒落,11世紀末,來自西亞的伊斯蘭教進入新疆地區,改信伊斯蘭教的回鶻黑汗王朝開始到處打擊其他民族,迫使他們改信伊斯蘭教,14世紀,改宗伊斯蘭的察合臺汗禿黑魯帖木兒也對本來信佛教的龜茲國進行打擊;16世紀,龜茲隸屬於葉爾羌汗國,17世紀下半葉又成為準噶爾汗國的一部分,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龜茲(時稱庫車)重新歸於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

如今的龜茲王國遺址在庫車縣城以西約兩公里處的皮朗村,這裡有一座只剩殘垣斷壁的古城,稱為皮朗古城(又名哈拉墩古城),它周長近8公里,其中發掘出土了大量的中西方文物,包括石器、骨器彩陶片、銅件、漢五銖錢、龜茲小錢、開元通寶等等。經過反覆考證,這裡被確定為龜茲古國的故都,2013年5月,此地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麼龜茲王國為什麼會沒落並消失呢?可能有人認為會與西域各國之間的戰爭以及外來打擊有關,這樣認為是不對的,雖然戰爭可以影響它的發展和繁榮,但是戰爭的影響通常都是短暫的,也不會讓它消失,而且龜茲國屬於西域大國,敢對其發動戰爭的國家並不多,並且龜茲歷代國王都很懂得夾縫中求生存的道理,因此龜茲國才能歷經兩三千而不滅。



龜茲國之所以衰落和消失,還是和那裡的氣候變化關係最大,2000多年來,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一直都在向著乾旱化演變,也是新疆,甘肅,青海,內蒙一帶很多湖泊消失的原因,比如羅布泊,古稱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湖面面積最大的時候達5300多平方公里,比現在的青海湖還大,著名的樓蘭古國就在它的湖畔,樓蘭國也是因為羅布泊而興盛,但是當羅布泊傾向於消失的時候,樓蘭國也漸漸地消失了。


樓蘭之外還有精絕國(尼雅文明)等地,其衰落和消失也基本一樣,龜茲國也是如此,氣候越發的乾旱導致當地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當地的人們只好遷徙到別的地方,此地也就自然而然地衰落和消逝了。


文史大世界


語文課代表,為您解答,供您參考。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臣服於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附屬國因為種種原因逐漸消失。但消失的只是一個政權,民眾並未消失,他們以各種形式融入到中國各個民族之中。龜茲國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消失的悄無聲息。


一、詛咒


關於龜茲國的記載,最早出現於班固的《漢書》中。漢昭帝時,龜茲國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附屬國之一。658年,唐朝把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790年吐蕃佔領龜茲,後來龜茲就消失了。



龜茲國消失千年後,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庫車縣以西一個叫皮朗的村子裡發現一座古城。該古城方圓八公里左右,有許多城牆保留下來,古城內出土了大量文物、陶器、銅件及漢朝時期的銅錢等。考古專家從這些文物上斷定,這是龜茲國的都城。



關於龜茲國的消失,並沒有具體的歷史記載。不過卻有很多傳說,考古專家從這些傳說中發現了古龜茲國消失的一些真相。


公元840年,回鶻人佔領了龜茲,從此龜茲國消失並被回鶻人統治。歷史上把龜茲這段時期稱為“龜茲回鶻”,此時的可汗叫龐特勤。



龐特勤認為龜茲都城受戰爭的破壞嚴重,應該儘快修復。而城裡的龜茲民眾卻不想待在這裡,因為這裡發生過無數次戰爭,他們的親人都死在這裡。此時便出現了一個傳說,龜茲老百姓認為龜茲都城受到了詛咒,不管誰在這裡當可汗都會發生戰爭。龜茲的巫師也出來散佈更為可怕的說法,於是龜茲人開始零星的逃離。龐特勤發現後下令抓住逃離的人並斬殺。卻不曾想這樣反而讓龜茲人更加相信詛咒是真的,於是紛紛逃離龜茲都城。


二、遷都


龐特勤對於百姓的紛紛逃離最後決定遷都。於是龐特勤派遣大臣去尋找新的都城。最後在距離龜茲都城四十多公里的地方,突然出現一對迎親隊伍,新郎新娘在歡快的對唱。歌聲中多次出現“逛新城”的話。



大臣們看了下此地,這裡距離唐朝玄奘法師講經的昭怙釐寺不遠,大臣們認為這裡就是最佳的新都城位置。於是龐特勤組織兵馬遷都。城裡的龜茲百姓也跟隨大軍從容遷走。


關於龜茲古城被廢棄的傳說,並不能全信。但龜茲古城因何突然消失,歷史上並無任何記載。這就給考古帶來一定的難度,雖然龜茲都城消失成迷,但龜茲人的變遷卻很清晰。


三、同化


古代龜茲人的變遷主要有兩支。一支遷移到中原地區,融入漢族,逐漸同化。另一支留在西域,後來也被其他民族同化。


遷入中原的一支龜茲人,並是不在龜茲國消失後遷移的。而是一個持續千年的遷移史,從西漢開始就有龜茲人到中原生活,一直到唐朝中後期。有時人多,有時人少,斷斷續續。



融入中原的龜茲人與漢人無異。不僅出現了許多優秀人才,也為中原王朝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留在西域的一支龜茲人,經歷了回鶻喀喇汗王朝針對佛教國家的聖戰。這一支龜茲人後來有一些被伊斯蘭教同化,有一些人被屠殺,有一些人逃走。


語文課代表D


龜茲古國並不是無緣無故突然消失的,而是受到宗教迫害後,被強行吞併的。

龜茲,西域三十六佛國之一,位於天山南麓,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樞紐地段。最強盛時其疆域以今天的庫車為中心,東抵輪臺,西達巴楚,北控天山草原,南到塔克拉馬干沙漠腹地。

龜茲故城遺址,位於庫車縣城以西的皮朗村,又稱哈拉墩遺址。漢代稱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龜茲是西域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班固在《漢書》中記載:

“龜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酐彌、北與烏孫、西與姑墨接。能鑄冶、有鉛。東至都護所烏壘城三百五十里。”

在漢武帝還沒有派張騫“鑿空”西域之前,龜茲國便已經存在。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漢武帝為了實現“斷匈奴臂,張漢朝之掖”的戰略,極力聯絡西域各國,龜茲成為漢朝、匈奴爭相拉攏的對象。此後,龜茲開始頻繁的與漢朝進行交流往來。

武帝之後,漢昭帝有感於西域動盪的局面,採取桑弘羊的建議,任命西域小國扞彌太子賴丹為校尉,屯田輪臺,西漢軍隊第一次有了在西域屯田的記錄。不久,龜茲在匈奴人的授意下,擊殺屯田軍。但旋即迫於漢軍的聲威,俯首求和。

公元前60年,漢宣帝在龜茲東部的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鄭吉為第一任都護,正式將塔里木盆地納入中國的版圖。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以後,中原大亂,無力顧及西域諸國,匈奴便再度乘虛而入西域,最後一任都護李崇率軍迎戰親匈奴的焉耆叛軍,苦守龜茲數年,直到最終戰死。“崇遂沒,西域因絕。”西域又因此落入匈奴的控制之下。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國力恢復。西域諸國因反感匈奴的苛政,三次向東漢請求重置都護。

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任命陳睦為東漢第一任西域都護。第二年,龜茲與焉耆叛亂,共同攻殺陳睦,都護府再度廢止。著名的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段時期。

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班超率疏勒等國士卒一萬餘人,攻破姑墨,兵臨龜茲。建初九年(公元84年),龜茲、姑墨、溫宿投降,班超廢除龜茲王尤利多,立親漢的白霸為新龜茲王。

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大破北匈奴。與此同時,東漢正式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重新經略西域諸國。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徹底平定龜茲的叛亂,將都護府從烏壘城移至龜茲境內的另一座城市它乾城(今新疆新和縣玉奇喀特古城)。從此,龜茲再次成為漢文明與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中心。

東漢以後,龜茲再次與中原失去聯繫。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政權更迭不斷,龜茲多次遣使入關,先後歸附過前涼、前秦、北涼、北魏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北朝時期是佛教盛行時期,連年的戰爭,使社會經濟一片蕭條,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飽經戰亂的人們需要用宗教來慰藉自己。而佛教正好契合了人民的這個願望,得到快速發展。此時的龜茲,佛教文化同樣達到頂峰。《晉書•四夷傳》記載:

“龜茲國西去洛陽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廟千所。”

唐朝建立後,中原王朝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西域。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軍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防西突厥,第一任都護喬師望,後由郭孝恪接任。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郭孝恪擊敗龜茲,將安西都護府遷至其王城,統管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從此,龜茲再度成為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文化中心。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帝國將西域駐軍的大量內調,參加平叛。吐蕃乘著這個機會佔領河西,切斷了中原與安西四鎮的聯繫。留守的唐軍在郭昕的帶領下,在西域苦苦堅持了四十年,唐軍將士從一個個年輕後生,變成白髮蒼蒼的老卒,始終堅守在大唐在西域最後的城池。最終依然不敵,龜茲淪為吐蕃的勢力範圍。

九世紀中葉,回鶻擊敗吐蕃,將勢力延伸到塔里木盆地地區。龜茲成為回鶻人的領土,並曾以此為中心建立過龜茲回鶻。

斗轉星移中,歷史的車輪來到了十一世紀。此時大唐榮光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宋朝,宋朝沒有漢唐那般開拓進取的精神,在與周邊國家的戰爭中常常處於下風,自顧尚且不暇,更別說重新經營西域了。

11世紀末,伊斯蘭教傳入西域。信奉伊斯蘭教的強權國家喀喇汗王朝(突厥族後裔,回鶻人的同宗)再西域強制推行伊斯蘭教,原先信仰佛教的龜茲人,大量被迫皈依伊斯蘭教。

14世紀,改宗伊斯蘭的察合臺汗禿黑魯帖木兒對龜茲的佛教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佛教文化走入蕭條,佛像廟宇被毀,佛徒僧侶被殺,千餘年曆史的佛國文化,破壞殆盡。

16世紀,龜茲隸屬於葉爾羌汗國。17世紀下半葉,天山北麓的準噶爾汗國日漸強大,葉爾羌汗國被其併吞,龜茲又成為準噶爾汗國的一部分。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軍在剿滅了大、小和卓的叛亂,並統一新疆後。龜茲(時稱庫車),重新歸於中央政府的統治之下,直至今日。


一卷青史


在李世民,在位期間,還一個少數民族,叫突厥,書上記載,薛仁貴,和突厥作戰,死在白虎山,以後太子,李志,微監軍,範麗花,為兵馬大元帥,薛丁山,V先鋒,程咬金,為後勤官,打了幾年?唐朝也,付出沉重代價,把突厥,趕出天山,以後這支民族,在宋朝以後,就沒有,記載了,歲月流失,不知道哪裡去了,謝謝大家


北斗星3557


這個既無戰爭又無災害的結論是誰告訴你的,你去問問他旁邊已經乾枯的羅布泊,看看幾千年來哪裡到底都發生了什麼?


夢竹62142066


一個民族或國家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龜茲消失於唐後期,唐朝後期正處於政治混亂的時期,戰爭頻發加上西域複雜的民族關係 一個弱小的國家在時光中消失是很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