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隋炀帝?

清心寡欲56352357


隋炀帝表示:朕乃千古一帝!什么?朕是暴君?那是李唐卖国叛臣诋毁朕!

隋炀帝的主要成就有六项:营建东都洛阳 · 修建隋唐大运河 · 平定西北、开通丝绸之路 · 创立中华文明朝贡体系 · 重视教育、修建藏书馆、开创科举制度 · 三征高句丽。

很多人并不明白,隋炀帝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意味着什么。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隋炀帝这些成就,棒子们吹的牛就会成为真的,中华文明早就消失了。

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曾经受到气候和地形限制的北方长时间冰封冻土以及南方丘陵山地硬土都能得到开发。中华文明的文明中心正在从传统的文明中心关中河南地区的长安洛阳向燕蓟江南地区的北京南京转移。唐朝以后,古代中国最强的王朝或是大一统的王朝都城都在北京。

因为隋唐大运河的修建,北京和南京两大新崛起的文明中心的力量通过隋唐大运河输送到了洛阳,使得隋唐两朝成就了大一统帝国的辉煌。

科举制度奠定了平民政治的源头,这与西方的寡头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都是如此。西方强大的帝国覆灭后从来就没有再复兴过,因为他们的王朝是贵族的。而中国即便衰弱,还能再崛起,因为中国的王朝是每一个百姓的。这个暂不论述。

文明中心转移的恐怖是一个文明的消亡,看看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已经消亡的文明,文明中心,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不在自己的地盘有多恐怖。一个国家,所有的地区都是以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标准,语言文字文化等等都是按照首都的标准统一起来的。文明中心转移,首都换了地区,意味着新的文明崛起。

因为隋唐大运河和中华文明朝贡体系,传统的文明中心仍然能够通过大运河辐射新崛起的文明中心,使得新的文明中心北京和南京成为长安洛阳的复制品,保证了首都转移的同时,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下去。而中华文明朝贡体系,却是为周边各族打上了中华的烙印,即便他们入主中原,他们的思想文化认同都是中原的,所以元清两朝在认同上是中国的。

可是高句丽、高丽、朝鲜、韩国他们不一样,这也是古代中国没有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央政府直辖、成为古代中国一个省份的重要原因。这也是隋炀帝以及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三人急红眼都要拿下高句丽、高丽的原因所在,直到彻底灭亡他们,将他们内迁同化掉。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高丽遗民逃到新罗,和新罗人融合成为了新的民族。

一旦高句丽、高丽在东北崛起,占据了燕蓟这个文明中心,那么燕蓟就会被高句丽同化,因为高句丽是国家,这与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不一样,因为这三者都是部落,都是各部落新融合而成的民族,在思想认同上已经华夏化了。

如果燕蓟被高句丽化,那么再凭借这个文明中心的力量,征服整个古代中国,那么整个古代中国都要按照高句丽化的标准生产生活,原来的文明,原来的思想文化等等都会被否定从而彻底消亡。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中华文明朝贡体系、隋唐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书同文、中央集权、万里长城,他们的作用是传递性的。古代中国能够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也只有这两个人。

隋炀帝几乎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赌上了一个朝代的命运,李渊父子建立的唐朝一定程度上带有鲜卑复辟的性质,是关陇集团对隋炀帝迁都洛阳、推行科举和禁胡语的不满,唐朝的建立是李渊父子向突厥称臣,引胡兵攻下长安后才有的,相比三攻高句丽损失的人口,胡兵肆孽长安,死的人更多。这也是后来,武则天能够成为女皇的根源所在。在武则天时期,百姓们多次请求废唐立周,对武则天诛灭关陇集团是十分支持的。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仇不报是时候未到。

如果不是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以及武则天在次以洛阳为中心,那么很可能就压制不住长安的关陇集团。

李唐不诋毁隋炀帝,就不能确定他建立唐朝的合法性。


青青说文明史


隋炀帝,即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和独狐皇后之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北周时期长安,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立为太子,仁寿4年(604年)继位。这个时期的隋朝是最强盛的,而却在14年之内亡国,也足己证明了隋炀帝时期的民愤有多大!

很多人说秦朝和隋朝很像,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统一了乱世,进行了改革,完成了千秋霸业,他们都是明君,而隋炀帝和秦二世犹如败家子一样,把祖上攒的钱财都给祸祸光,然后混吃混喝等死,因此他们都是昏君,"昏君"这个词形容秦二世那是十分在理的,但是形容隋炀帝可就大错特错了!

隋炀帝登基后,迁都洛阳,伐突厥,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修建大运河,改州为郡,这一系列事情都证明了隋炀帝的军事才能和商业头脑十分优秀,而且隋炀帝修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为华夏文明带来了极大的贡献,是就在这一点上,你说隋炀帝是昏君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吐谷浑,吐谷浑的大致位置在河西走廊附近,那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是东亚唯一通往外界的陆上通道,往北走,是一望无际的蒙古沙漠,路途遥远,往南走,是青藏高原,更不用说了,所以河西走廊就成了一块军事要地,五胡十六国末期,西北崛起了一个小国家,这就是吐谷浑,到了隋朝时,吐谷浑凭借自己的地理优势,己成为了一个大国,隋炀帝早己看见吐谷浑猖狂的样子,于是亲征吐谷浑,灭掉这个国家,后来趁着隋末大乱而复国,唐朝费了很大劲才彻底灭掉了这个国家。这也证明了隋炀帝的军事才能。

隋炀帝这个人,没生在文景之治时期,却做着汉武帝的事,不能说他是昏君,但可以说他是暴君,假如他取代了汉武帝,相信他也会像汉武帝一样有一番作为!

大家有时间可以听一听大隋风云这首歌,为极陇所作,是史图馆隋朝的主题曲,这首歌讲述了隋朝的一生,也讲述了隋炀帝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是"载舟覆舟俱凡人"歌词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和叹息,一代雄主,到最后竟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

一句话概括杨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水清山蓝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后世对其的评价贬义居多,“名声”确实不太好,而历史上隋炀帝究竟怎么样的?下面我们简要叙述一下。

杨广出生于北周时期的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在杨广十三岁时,被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

杨广这个人呢,很会装,就是擅于藏拙,他家中乐器的琴弦大多都是断的,而且又有尘埃,以告诉别人不喜欢歌舞艺伎,其实就是告诉自己的老爸,也就是隋文帝。而在自己的生活上,杨广的只和自己的正室萧妃起居在一起,不沉迷侍妾;车马侍从都俭约朴素;对待朝臣,更是谦恭。由此,杨广的名声在隋文帝的儿子里是最好的。这些也都促成了之后杨广取代杨勇成为太子。

而在隋文帝驾崩后,杨广继位为帝,史称隋炀帝。在其登基后,改革官制,增设殿内省;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迁都洛阳,改州为郡;军事上,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杨广在西巡期间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开展贸易、畅通丝路。

而隋炀帝最著名的政绩,莫过于隋朝大运河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运河之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

虽然隋炀帝政绩上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其他方面便让人诟病了。先说杨广的继位,有史书典籍记载,隋文帝驾崩的原因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杨广命人所杀;杨广为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杨广游江都时,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命人挑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不理朝政。

所以,对于隋炀帝杨广,我个人认为他有功,有过,不算是昏君,但也称不上明君,看到了国家的发展,却忽视了民生,也没有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道理。


說与山鬼聽



有喜梅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突出的暴君之一,他是封建统冶阶级中较有作为的皇帝杨坚的次子。按封建社会法统,隋朝皇位继承者应是文帝长子杨勇,但隋炀帝却不顾亲情,使用其阴险恶毒的卑鄙手段,杀死兄长,自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六十三岁的隋文帝卧病不起,杨广指使心腹张衡将文帝杀死在皇御仁寿宫。杨广杀父屠兄,非法登上了皇帝宝坐。隋炀帝即位以后,凭借文帝时积累起来的强大国力和财富,大肆挥霍,荒淫无度。对内釆取血腥统治,横征暴敛,

巧取豪夺,残酷压榨人民,对外进行大肄的扩张。同时,他动用强大的人力物力,开始了建造豪华宫殿,修复万里长城,疏通运河,开凿驰道等浩大工程,并且强征了千百万人参加内外战争。在炀帝的暴政下,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陷苦难的深渊。隋炀帝政治昏庸,妒贤忌能,佞臣当政,统治暴戾。他罗织罪名,杀死开国功臣名将高颎等;任用佞臣御使大夫裴蕴等把持朝政。朝中掌权官员多是"默默苟容、偷安高位"。他们置国家前途和民生于不顾,只一味讨好,孝忠隋炀帝。甚至劝隋炀帝及时行乐,莫管朝事。如此一群昏君佞臣当政。隋朝的迅速灭亡是必然的。隋炀帝虽是历史有名的暴群,臭名昭著,令世人唾骂,但他修复

万里长城,疏通大运河,开凿驰道这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防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骚扰,增强了我国南北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能力,方便了隋朝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当时隋朝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融合,具有一定的作用。直至现在,虽然经过了二千多的历史沧桑,这此工程仍在发挥着它的效能。所以我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有功又有过的人,但毕竞过大于功。


渤海绿洲


有能力,但急功近利,有志向,但却刚愎自用,且好大喜功。



历史的功与过,孰与非取决于后世的评说。很多时候并不像《隋唐演义》的那样,把隋炀帝刻画为荒淫无度,残暴无能之辈,相反历史上的隋炀帝,是一个励精图治,有远大抱负的有为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穷兵黩武,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帝王。也正因如此,他极大的影响了隋王朝的命运轨迹,为后世的评说留下了两极化。也正因如此,他是可悲的,但也是可敬的。


隋炀帝简介


隋炀帝,名杨广,是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在位期间14年。在位时期开创了多个政治举措,开拓了版图,是一个有为之君,对后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华夏的文明再次复兴鼎盛奠定了基础。


隋炀帝的功与过,孰与非。


隋炀帝被后世广泛认可的地方,就是其开创了京杭大运河这条贯穿南北的交通枢道,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南北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是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举措。当然利与弊只是一面之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对开创初期来说,确实是一次劳民伤财的政治举措,不仅加重了财政的支出,更是加重了民族的负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隋炀帝的急功近利和远大抱负,不仅限于政治上的有为举措,更多的是穷兵黩武对领土上的扩充,年年征战和大兴土木的改革,确实把隋炀帝以及隋王朝的命运推向了边缘,但最终压垮隋王朝的最后一丝希望的,还是民心所向。

隋炀帝是无奈的,但同时也是可悲的,他错在急功近利上,忽略了日益突出的民族问题。大兴土木,年年征战造成了国库的空虚和民族的负担,民意的缺失,最终压垮了这新兴王朝的命运,走向了灭亡。


后世的评说,已经笔者的总结。



后世的评说,多站在功的对立面上,这一点从《隋唐演义》以及后世的文学著作里,都能看出一二。这不乏有蓄意抹黑丑化行为,也有颠倒黑白之嫌。确实后世的文学演义里,将隋炀帝的形象刻画地过于虚假,与真实的历史形象确实有很大的出路,所幸后世的考古发现以及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逐渐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形象。他是一个有为之君,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抱负极大的人,也是一个过于理想化而忽略现实问题的主义者,正因如此,他才备受争议,这是他的可悲之处,但同时也是他的可敬之处。


森蚁聊史


一个理想主义者,其实他的那些措施以现在的人来看是有一定的先进性的,但是,正所谓领先别人一步是天才,领先别人一百步是疯子。杨广太着急了,不考虑当时还很底下的生产力,数个大型项目一起开工,并且在国内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又对外进行战争,而且还打输了。导致国内出现饥荒,社会动荡。再加上山东门阀世家和关陇军事集团 在背后推动,使得刚刚安定下来大隋政权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轰然倒塌。但是如果杨广可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将他的那些建设项目逐一建设完成,特别是大运河开通,使得中央政权对江南控制力度加强,江南丰厚的粮食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北方。'那个时候,就没有李家父子什么事了。


老狗兄


杨广既是暴君,也是昏君。

杨广靠挥霍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丰厚遗产去做事,才有了点作为。而且,真正仔细看看历史,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其实绝大部分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只是被挪用给杨广。例如,开大运河、立科举制度等等的主要工作是其他朝代做的,主要功绩也是其他朝代的,不是隋朝杨广的。(后面有具体说明。)是其他朝代“功在千秋”“利在千秋”。杨广没有“功在千秋”“利在千秋”。

杨广接手的前人留下的产业与局势,是古代中国最丰厚、最好的之一,但是却被杨广迅速败坏了。多亏后来其他人结束了杨广留下的隋末恶劣形势,否则,华夏就要被杨广搞的灭亡了,就要被杨广造成的恶劣形势搞的灭亡了。

即使把那些丰功伟绩都算作杨广的,杨广给华夏造成的破坏仍然远大于功绩。综合杨广的功过,杨广的总影响是严重损害了华夏、造成华夏面临灭亡的恶劣局面。其实,杨广是罪在千秋,杨广是既罪在当时、又罪在千秋。多亏后来其他人结束了杨广的留下的恶劣形势,阻止了罪在千秋。

隋朝有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庞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强大国家),本来即将迎来盛世了,但是却被杨广短短数年就败坏成了隋末烂摊子与恶劣局势,严重损害了华夏,杨广不仅败坏了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还对后面的朝代造成了极大困难与负面影响。

隋朝杨广造成极其严重的隋末大乱,彻底败坏了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庞大疆域、大量人口人力物力、强大国家),严重削弱华夏,人口户口锐减到约200万户,疆域大量丢失,严重分裂,内外众多强敌,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隋朝杨广过度优待dong突厥,结果隋末dong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极盛程度,一度围杨广于雁门,杨广脱险后至死没报此仇,至死没能削弱突厥,隋末dong突厥还把河西、陇右、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等地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隋朝杨广不收拾他留下的隋末烂摊子与恶劣局势,反而到江都去醉生梦死去了……隋朝杨广留下的是隋末烂摊子与恶劣局势,华夏面临外敌突厥吐谷浑等N胡乱华的危险,隋朝杨广是既罪在当时,又罪在千秋。多亏后来李渊李世民击败众多强敌,改变了恶劣局势,阻止了“罪在千秋”。

-----------------------------------------------

实际杨广没有多少远见、韬略。杨广这种通过挥霍、败坏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去满足自己的幻想,造成烂摊子与恶劣局势后不收拾、反而躲江都去醉生梦死,远不是什么战略构想、伟大计划,反而类似幼儿的胡作非为、闯祸了就不管了。

李渊李世民唐朝没有黑隋朝杨广。

隋朝统治崩溃、名存实亡之后,李渊李世民才起义。(李渊李世民是贵族,但是)李渊李世民起义时只有太原一地,几乎没有地盘。之后,李渊李世民逐步攻灭众多割据强敌,做到统一,李世民攻灭多个外部强敌,扩张占据庞大疆域。唐朝的江山是李渊李世民唐朝打下来的,是夺取自割据势力以及外敌,而不是取自隋朝。李渊李世民唐朝的合法性来自结束严重分裂大乱,做到统一。 所以,李渊李世民唐朝根本不用抹黑隋朝杨广,也没有抹黑隋朝杨广。

如果李渊李世民唐朝黑了杨广的话,那么民间野史里的杨广应该比唐朝官方写的《隋书》里的杨广好。而实际上,民间野史里的杨广,比唐朝官方写的《隋书》里的杨广,更垃圾。

而后世《资治通鉴》与后世其他史书里记载的杨广、以及现代历史大家考证的杨广,比《隋书》里的杨广更差。

何况,杨广本来就有很多过度残暴、昏庸的行为,而杨广那些所谓的功绩很多是被过度夸大的,很还有很多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功绩被挪用给了杨广,这不仅是唐代史料证明的,也是五代、宋代等等历代史料证明的,古代史料、现代历史大家的考证都证明了的。

杨广那些所谓的功绩,其实很大部分是其他朝代、其他人的功绩被挪用给了杨广的(例如,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功绩大部分不是杨广的;杨广有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修的东都竟然“无外城,仅有短垣而已”,后世武则天 才修了洛阳外城……具体说明在之后的段落里);还有一些根本不是功绩(例如,搞垮突厥的根本不是杨广,杨广反而导致突厥崛起入侵;杨广三征高句丽导致天下大乱对华夏的破坏远大于对高句丽的破坏,对后世征高句丽反而有不利影响;杨广没有打压世家门阀阶层,杨广仍然维护世家门阀阶层的利益……); 还有一些是杨广靠挥霍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丰厚遗产人力物力做事,结果造成大乱,严重损害了华夏的实力。 隋炀帝就没有定下什么计划。唐朝前期的发展路线根据就不是沿着隋炀帝定下的计划实施。唐朝占据漠南、西域、漠北,而隋炀帝没有占据漠南、漠北,反而丢了河套,隋炀帝只是很短暂的占据了西域东部的一小部分。 唐朝这疆域扩张实际是李渊与李世民定下的计划,先后由李渊、李世民、李治实施。 从617年李渊太原起兵开始,到668年唐高宗灭高句丽,唐朝可不只是灭掉了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和高句丽。617年李渊起义时只有太原一地,面对内外众多强敌。(李渊起义之前,隋朝已经统治崩溃、名存实亡。 隋炀帝杨广造成隋末大乱,华夏被严重分裂内战削弱,外敌崛起入侵,形势非常恶劣。李渊起义时只有太原一地,几乎没有地盘。李渊起义时,因为隋炀帝留下的恶劣形势,为了防止突厥与刘武周攻打,李渊才暂时结好突厥。后来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之后,不久就与突厥开战。唐朝一面打败众多敌人,扩张,进行统一战争,另一面抵御突厥,还消灭突厥支持的割据势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与威望,还分化突厥。) 李渊李世民攻灭众多强敌,完成统一。李世民登基之后,攻灭了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诸国等势力,并且占据了漠南、西域、漠北这广大疆域,并且真正在这些地区建立了统治,使唐朝开始统治漠南、西域、漠北。李世民还出兵彻底打垮了吐谷浑汗国,吐谷浑成为被唐朝控制的下属;李世民出兵打败了吐蕃、西突厥、松外诸蛮、高句丽,松外诸蛮归降于唐朝,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吐蕃、西突厥、高句丽称臣于唐朝唐太宗。唐太宗征高句丽的结果是唐太宗取得的战果远大于损失(与隋炀帝那损失远大于战果不同)。之后唐高宗又攻灭西突厥汗国、百济、高句丽等。 李世民是结束了隋炀帝留下的隋末恶劣形势与隋末大乱。

杨广的那些所谓的功绩,但凡拥有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那丰厚遗产,并且皇帝不是傻子,就能做成,而且做的远好于杨广做的。另外,杨广诛杀贤臣高颎、宇文弼、贺若弼、张衡、薛道衡等,言者有罪,如再不称昏君,真不知昏君其为何物了。隋朝征高句丽,在国力军力上都拥有绝对优势,却因为杨广的战略战术错误而一头栽在高句丽手下。

杨广其实是维护关陇贵族、门阀世家阶层的利益。杨广严重损害的是广大平民百姓的利益。

隋朝那所谓的科举既没有做到允许“投牒自进”,也没有考试黜落法,没有打击门阀贵族阶层的作用。隋朝的科举只允许贵族门阀、世家大族的人参加,而不允许寒门、平民的人参加。

与之前相比,隋朝没有增加削弱门阀贵族的作用,更没有为寒门、平民开辟新的上升通道。 后来唐、宋、明的科举都做到了允许“投牒自进”,允许寒门、平民自己报名参加,为寒门、平民开辟了新的上升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