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民國貧弱,只能用大豆換軍艦……

引 子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週年。

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里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如果您只看到人民海軍今天的輝煌,還不足以理解百餘年來中國人為擁有一支強大海軍所付出的艱辛。只有翻開中國海軍發展的歷史,才能明白今日海軍的來之不易。

請看“紀念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系列之二”……

首次亮相

北洋艦隊覆滅不到二十年,清王朝也隨即沉沉落幕。此後的日子裡,城頭變換大王旗,但中國人仍在夾縫中尋找重振海軍的可能性。

1934年6月,中國海軍剛剛下水的寧海號巡洋艦到橫濱港參加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的葬禮,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无奈民国贫弱,只能用大豆换军舰……

參加東鄉平八郎葬禮的寧海號駛入橫濱港。

寧海號長106.7米,寬11.9米,吃水3.96米;排水量2526噸,航速30節。

這艘深灰色的小型軍艦,看上去和我們的軍艦有著同樣風貌,她威風堂堂,壓倒了其他停泊的船艦。筆者所深受的印象是,雖然此艦匆匆來航,但是塗裝和保養竟然是如此的完美,而且甲板上的官兵動作又是如此敏捷。在我的腦海裡,交織著“精悍可靠”和“強敵”這兩種感受!

時任日本海軍造船少佐的造船專家福井靜夫,目睹了寧海號的英姿後,寫下了上面的話。

不獨福井,大概許多人都沒想到中國會有這樣現代化的軍艦。甲午海戰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自少年時代就遠渡重洋學習海軍知識的管帶們,自殺的自殺,充軍的充軍,革職的革職。一些倖存者終生不能再聽到“海軍”二字。從那時起,中國再也沒有一條像樣的軍艦。

一晃30年過去,海軍的衣缽傳到陳紹寬手中。這位由北洋海軍名將薩鎮冰帶領著走上軍旅生涯的軍官,從來沒有忘記中國海軍的大船夢。

空頭支票

1928年,剛剛踏上權力巔峰的蔣介石在咸寧號下水儀式上,雄心勃勃地宣佈:“我們要挽回國家的權力,必須建設很大的海軍,使我們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一等海軍國,全在諸位將士身上。我們預計十五年後,就有六十萬噸的海軍,做世界上一等海軍國家。”

何等宏偉的藍圖。臺下的國民政府海軍部長陳紹寬聽得熱血沸騰。但蔣介石的承諾卻從未兌現過。陳紹寬在《海戰》中稱,此後的10年間,國民政府每年給海軍的經費僅為英國海軍預算的二百二十六分之一,日本的一百一十五分之一,“尚不逮他國一艘戰鬥艦經常費之半數”。即便是在國內,也遠少於對陸軍和空軍的投入。

无奈民国贫弱,只能用大豆换军舰……

陳紹寬

不過,陳紹寬一直沒有放棄向海外訂購軍艦的可能性。英、美、德各國的報價太高,他不得已只好選擇了價格最為低廉的日本播磨造船所。1930年12月,陳紹寬代表南京政府與日方簽了合同。

寧海號造價432萬日元,摺合146萬美元。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告訴記者,陳紹寬選擇與日本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日方同意中國以東北大豆折價支付。

陳悅說,寧海號其實是一條教學艦。由於經費有限,只能造一條船,所以他讓日方把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都裝在寧海號上了。從現有的資料上可以看到,寧海號上配備了140毫米雙聯裝炮3座6門;76毫米高炮6門,機關炮10門;535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魚雷8枚;深水炸彈9枚;甚至還配了2架水上偵察機。

陳悅說,僅2000多噸排水量的小艦,裝這麼多武器,使寧海號從一開始就顯得有點頭重腳輕。不過,從中也能體會出陳紹寬的大艦情結。

與日方的合同中還規定,日方要向中方提供寧海號的設計圖紙。寧海號動工不久,江南造船廠根據寧海號的圖紙又造了一艘排水量稍小的軍艦——平海號。作為寧海號的姐妹艦,平海號是中國自制的一艘巡洋艦,排水量2383噸,艦長109.8米,寬11.89米,吃水4.04米。

寧海號、平海號這兩艘軍艦雖稱不上多麼先進,但終究是中國海軍抗日戰爭前排水量最大、最現代化的兩艘軍艦。營造時,九一八事變已經爆發,國內反日聲浪一陣高過一陣。輿論對陳紹寬在這個節骨眼上還找日本造軍艦多有詬病。既要保持民族氣節,又要在夾縫中發展自己的海軍,誰又知道他的苦衷呢!

派系林立的民國海軍

平海號雖然是中國自己造的第一艘巡洋艦,但艦上的武器裝備還要到日本去安裝。九一八事變後,中日關係降至冰點,平海號安裝武器的工作也一拖再拖。當它裝好全部武器開回中國時,已經是1936年6月了。

平海號服役剛剛一年,七七事變爆發了。在接下來的大戰中,海軍將扮演什麼角色呢?

无奈民国贫弱,只能用大豆换军舰……

平海號

1937年國民政府的《國防作戰計劃》中,對於海軍有這樣一段要求:“海軍於開戰初期,以全力迅速集中於長江,協同陸空軍及要塞,掃蕩撲滅敵在我長江之艦隊,爾後封鎖長江各要口,並杭州灣、溫州灣,阻擊敵之登陸。”

大戰未開,制海權已經放棄,海軍變成了“江軍”,陳紹寬只有搖頭苦笑。

縱觀雙方實力,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1937年,日本海軍噸位在76萬噸以上。雙方若想在海上一較高下,中國海軍的實力至少須是日軍的七成,也就是54萬噸左右。可當時中國海軍共有艦艇53艘,噸位6萬,相去甚遠。

封鎖長江成為海軍在抗戰中的主要任務。封鎖哪裡?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江陰。長江一路東來,流至江陰,江面突然收縮轉向東北,過了這個大轉彎,江面又逐漸變寬,直奔入海口。江陰距上海90海里,距南京也僅有105海里,被稱為“江尾海頭”。此處,江面窄、江水淺,是不折不扣的咽喉要塞。

此時,還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以旗艦“八重山”號為首的數十艘日本艦船和300多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員,正滯留於長江中上游。如果及時封鎖江陰,正好可以來個甕中捉鱉。這雖然不會對戰局起到根本性的影響,起碼可以煞一煞日本的囂張氣焰。

就在蔣介石猶豫要不要使這個殺手鐧時,長江上游那些日本軍艦卻一艘艘開出了長江口。是誰走漏了軍事機密?許多史書提到了一個名字——黃浚。

黃浚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機要秘書。據說,他與日本著名女間諜南造雲子有染。中國要封鎖江陰堵住日本軍艦的情報就在耳鬢廝磨間,傳到了日本人耳朵裡。

一個極富戲劇性的描述曾反覆出現。8月6日,漢口的日本僑民突然亂了起來,大批日僑哭爹喊娘地奔上停泊在碼頭上的貨輪。有的飯菜剛剛擺上桌,顧不上吃一口就匆匆上船跑了。一場甕中捉鱉的好戲還沒上演,日本軍艦和貨輪已經載著軍民,溜之大吉了。

對於這個傳說,陳悅並不贊同。他告訴記者,實際情況相當複雜。國民黨海軍派系林立,陳紹寬的中央海軍是主力艦隊,人員多半來自福建,稱為閩系;沈鴻烈的東北海軍,原是張學良的老部下,稱為青島系;陳策的老牌革命黨海軍,被稱為廣東系;還有蔣介石自己培植起來的嫡系電雷學校。封鎖江陰的方針下達後,各派都不想讓自己的軍艦首先沉江,難免互相推諉。

更重要的是蔣介石一直猶豫不決。中日開戰以後,中國軍隊在上海打得異常慘烈。陳悅分析,蔣介石希望這種頑強的表現可以引起國際輿論的支持,從而吸引西方調停,與日本進行和談。既然要和談,他多少想給雙方留點餘地,所以一直沒有下狠心把日艦捂在長江裡。

陳悅的證據是,他曾看到日本檔案中記載,當日本軍艦從長江上游下來時,途中遇到中國軍艦,中國軍艦竟然還敬禮、升旗。後來隔了很久,還有一條載著日軍的日本商船,大搖大擺地從武漢開到南京。其間沒有任何人過問。

自沉長江

戰略上的誤判貽誤了戰機,但沉江的決心最後還是下了。8月11日,蔣介石下令封江。陳紹寬站在寧海號艦的指揮台上,看著通濟、大同、自強、德勝、威勝等8條老舊艦艇和招商局等輪船公司的20多艘商船,沉入了長江。從這一條條軍艦的名字,不難看出人們對海軍寄寓了多大期望。苦心經營的艦隊未發一炮就沉入江底,陳紹寬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8月12日中午,40餘條大小艦船,185艘裝滿石料的民船、鹽船,沉入了江陰封鎖線。這是中國海軍史上最悲壯的一幕,為了抗戰,剛剛起步的中國海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過,這道封鎖線把日本軍隊擋在了長江之外,粉碎了日本人“三個月結束支那戰爭”的夢囈。直到1938年2月,日軍才在江陰封鎖線上打開了一個僅容一艘船通過的缺口。

長江被中國沉船封死,日本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大批的日本戰機很快出現在長江上,開始對僅有的幾艘中國軍艦狂轟濫炸。以平海號、寧海號二艦為主的中國海軍毫不示弱。9月22日至23日,海空大戰達到了白熱化。

海空大戰

9月22日,細雨霏霏。午飯剛過,平海號艦長高憲申就發現7架敵機穿破雲層,從三個方向逼來。由於平海號升著司令陳季良的中將旗,因此成為敵機的主要攻擊目標。

一顆炸彈落在平海號的左前甲板上,飛來的彈片打中高憲申的腰部,頓時血流如注。艦上的士兵操著高射炮和機槍向敵機猛烈開火。一個署名“文刀”的軍官曾在回憶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幅慘烈的畫面:

張炮手因為機關槍壞了,不離開職守迴避,正在修理,被丟在艦舷附近水裡的炸彈炸倒了,遍身是傷。鄭禮湘望到情形,奮勇衝過去想放槍,還不知機關槍已壞了,才跑了幾步路,幾個炸彈又在船舷附近爆炸。他翻一個滾身,整個腿肚子給彈片削去了。但他這蠻子,雖失去了腳,仍想爬到槍那裡去。“噠噠”,敵機掃射下來的機關槍恰又打穿了他的胸膛。在他手剛摸到槍柄的剎那,他才感到痛苦,撒開握槍的手,仰天翻倒過去。他睜目對著天際,若含有無限的恨意,想看打死他的敵人是誰!

直到暮色將近,敵機才漸漸退去。這一天,平海號前後苦戰6個小時,傷亡35人,擊落敵機5架。直到最後一刻,已昏迷多次的高憲申才被抬下軍艦。寧海號、應瑞號等艦均受重創。

當晚,陳季良在艦長會議上下令:平海號旗艦決不能為躲避轟炸而降下將旗,各艦不能擅離戰場,一定要戰鬥到最後一刻。

第二天午後,26架敵機向平海號、寧海號諸艦撲來。江面和空中霎時織起一張火力網。寧海號上空的敵機如蒼蠅一樣飛來飛去,炸彈一撥一撥瘋狂砸來。艦長陳宏泰回憶:“當時彈群紛紛落在本艦艦首並望臺左右舷水中,距離僅咫尺,爆炸時水柱爆煙高避桅頂,爆片橫飛,前段左右舷被洞穿多處。”

不久,苦苦支撐的陳宏泰發現不遠處的平海號艦身已經傾斜,一寸一寸地挪動著身子,終於擱淺在淺灘上。平海號失事後,更多敵機向寧海號撲來,4枚60公斤的炸彈直接命中甲板。艦艙進水,彈藥打光,傷亡嚴重。陳宏泰知道大勢已去。當晚,寧海號沉於江中。

兩天的激戰,中國海軍的將士們擊落20多架敵機,同時也損失了平海號、寧海號兩艘主力艦。當時在江陰要塞觀戰的一位德國顧問感嘆道:“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我所看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戰。”

此後,中國海軍變成了一支沒有軍艦的海軍。整個抗戰期間,海軍將士們硬是靠在江底布水雷,炸沉了300多艘敵艦。

1945年,慶祝抗戰勝利的閱兵式上,一群衣衫襤褸的士兵走來,打著一個牌子寫著“海軍”。看到這一幕,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黃加佳 |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