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近年來,俄羅斯頻頻傳出有關雙體航母的消息,大有要摘下世界第一艘雙體航母”桂冠“的架勢。說起雙體船,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如我國的022型導彈艇(穿浪雙體船,WPC),美國“海影”號隱身實驗艦(小水線面雙體船,SWATH)等,都是典型的雙體船型。不過這些艦船大多排水量不大,因此,難免讓我們對於雙體航母的可行性產生質疑。當我們對雙體船再進一步瞭解後會發現,雙體船其實還可以再細分為常規雙體船、非對稱型雙體船、小水線面雙體船、穿浪雙體船等。在這其中常規雙體船誕生了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船 “Pieter Schelte”號。該船由兩艘大型油輪改建而來,船長382米,寬124米,以及遠超航母的排水量。這樣看,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這一問題就變得有意義了。接下來,筆者就以常規雙體船的一些特點來簡要探討一下。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Pieter Schelte”號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利好的一面)

快速性上的優勢:

快速性指的是艦船在一定主機功率下取得某個速度的能力,代表艦船阻力與推進的綜合性能。因此,同型艦船,主機功率一定時,能達到航速較高者;或者一定航速時,所需主機功率小者,可以認為快速性好,反之為差。由此也就知道,當航母擁有不錯的快速性的時候,在同功率下,可以跑的更快更遠;而在同速度同航程下,可以選用更小功率的主機節約艦艇空間。總之,快速性對於航母快速部署,利於艦載機起飛,提高戰鬥力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快速性是航母的重要指標

常規雙體船是通過水麵上的連接橋把並列對稱的兩個相同線型的水下浮體(片體)牢固的連接在一起構成的。水下船體一分為二,在長度和總排水量不變的條件下,則修長係數和長寬比分別增大1.26倍和2倍。顯然,水線以下的片體變得修長,相應的溼表面積增加了,船舶在低航速下的摩擦阻力也變大了。但是隨著航速的增加,興波阻力在船舶總阻力的比重逐步增加。此時,更薄的船體對於減少興波、降低興波阻力和形狀阻力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此外,雙體船的螺旋槳佈置在每個片體的中縱剖面上,其工況如同單槳的單體船,螺旋槳處在船體伴流的正中,工作效率高。航母的航速一般能達到30節左右,屬於中高航速,因此採用雙體形式能有效提高航母的快速性。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小型雙體船的結構

甲板有效面積上的優勢:

航母就像是一座小型的移動機場。而在這座只有不到陸上機場1/10 面積的飛行甲板上,需要設置了起飛區、著艦區、停機區(停機坪)、右舷式上層建築等,以滿足艦上艦載機進行頻繁的起飛、回收(著艦)、調運、駐留、裝彈、加油、充氣、檢測、維修等保障作業。因此,整個甲板顯得非常”擁擠“。倘若能在不增大排水量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增大甲板面積,那麼對於提高艦載機數量,保障艦載機安全可靠地進行高效的出動回收,以及起飛”大型“飛機等都有很大的優勢。常規雙體船水下浮體(片體)由連接橋連接,因此,可以在不增大船舶航行阻力的時候,把甲板做的儘可能寬。這樣使得雙體船船在同排水量下,獲得優於單體船的甲板有效面積。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縮小艦島能提高甲板有效面積

抗風浪能力上的優勢:

風浪是威脅航母海上航行作業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能提高航母的抗風浪能力,意味著航母能在惡劣海況下活動。雙體船由於獨特的結構,其船寬遠大於普通單體排水船,因此,使其有更好的抗衡搖能力,具有更優越的抗風浪性能。通常情況下排水量500t的雙體船可以達到3000~4000t的中型軍艦的抗風水平,那麼再延伸下去,10萬噸的雙體航母,必然要比10萬噸的單體航母的抗風浪能力強,那就意味著同排水量的航母,在惡劣海況下的對抗,雙體航母更具優勢。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風浪嚴重威脅船舶安全

結語

單從以上筆者簡要歸納的優點來看,雙體船型是非常適合航母。但是因為雙體船的橫搖週期與縱搖週期比較接近,在波長較短的波浪作用下易發生橫—縱搖耦合諧振運動,使人暈船;以及當船舶過大後,連接橋的結構會非常複雜;還有興波阻力峰較大、重心不好控制等缺點,所以國內外不少學者在多體航母的研究上,更傾向於三體船型。

雙體船型適不適合航母?

三體船

作者:小船人的夢想 2019年11月24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