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側滑下水簡單粗暴)

3月3日環球網引述美國媒體的報道稱美國海軍第23艘瀕海戰鬥艦"庫珀斯頓"號在位於威斯康星州的造船廠正式下水。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依照其艦型被分為獨立級和自由級兩種,其中自由級為傳統單體艦船,而獨立級則為新式的三體艦。本次下水的庫珀斯頓號是自由級的第12艘。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瀕海戰鬥艦,英文縮寫為LCS,原本是美國海軍設計開發,用於後冷戰時期由海到陸作戰的先鋒主力,美國海軍曾經對其寄予厚望。在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龐大的美國海軍開始轉變建軍方向。因為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的主要潛在對手是蘇聯海軍,所以建軍目標是能夠在大洋上和蘇聯海軍決戰。為此美國海軍的軍艦普遍噸位較大,並且以防空、反潛、反艦等主要海軍作戰任務為設計方向,整個艦隊偏重於遠洋作戰的需求。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強大的航母戰鬥群是美國海軍稱雄世界的根本,但是航母雖好,卻難以在近海、淺海施展戰鬥力,所以美軍設想研製瀕海戰鬥艦)


但是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突然失去了全球競爭對手,即使在今天,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能夠像當年的蘇聯海軍一樣,對美國構成大洋威脅。為此,美國海軍改變了作戰策略,開始把自己的防禦線向前推進,企圖推進到"潛在對手的海岸線"。按照新的戰術設計,美軍軍艦需要頻繁進入敵對國家的近海活動,這樣原先的大型軍艦顯然施展不開,而且由於目標巨大,容易暴露目標並遭到攻擊。所以美軍開發了先進的瀕海戰鬥艦,以專門用於在"潛在對手"的近海周邊活動。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是針對潛在對手海軍能力都不強的情況下,能夠由海向陸投送兵力和武器,並且在大艦隊(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掩護下,在敵方近海地帶從事偵察、破襲、反潛、掃雷、搜救等輔助性工作而設計的多用途艦艇。因此瀕海戰鬥艦更加強調隱身、高速和高耐波性等要求,由於要搭載海軍特種部隊和陸戰隊士兵,所以瀕海戰鬥艦本身的火力明顯弱於美軍此前裝備的佩裡級護衛艦。而且由於當時通用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出的方案各有千秋,最終美軍同時採購了兩種方案的瀕海戰鬥艦,並將通用公司的方案命名為獨立級,而把洛馬公司的方案命名為自由級。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由於採用了三體船設計,因此具備更大的飛行甲板,並且設計有雙機庫)


不過俗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美國海軍對於瀕海戰鬥艦有太高的期望,而最終換來的卻是一大堆的失望:首先,多功能≈無功能。由於美軍希望瀕海戰鬥艦能夠同時承擔偵察、破襲、反潛、搜救、反水雷、兵力投送等多種功能,這導致瀕海戰鬥艦"什麼活兒都能幹"但是,代價是"什麼活兒也幹不好",因為在設計上各項任務之間本身就充滿了矛盾,而妥協的辦法只能是降低性能,結果就是看似什麼都能幹,但是什麼都幹不好。美國海軍原本計劃用模塊化的任務包進行替換,以確保瀕海艦的作戰能力,但是卻發現任務包替換時間過長,而且過程中需要"大興土木"基本上和改裝戰艦的工序差不多,所以最終只能作罷。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海外部署中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其次,瀕海戰鬥艦的一個致命缺陷在於,它無法防禦反艦巡航導彈!這一點是基於該艦最初的設計初衷就是在低強度海上衝突中活動,但是隨著反艦巡航導彈的擴散,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也都相繼裝備了高性能遠程反艦巡航導彈,而瀕海艦由於其噸位限定在3000噸左右,又需要增添大量的作戰功能,所以其對空防禦只能用"貧弱"來形容,不具備有效防禦反艦巡航導彈的能力,同時其反艦火力又很弱,所以一旦被敵艦發現就意味著被摧毀,這是瀕海艦的致命軟肋。

剛服役12年的“壯年”軍艦,美國海軍就百般嫌棄:趕緊退役吧

(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美國海軍新世紀兩大"失敗工程")


基於以上原因,瀕海戰鬥艦在交付美軍服役很短的時間內就遭到了美國海軍的嫌棄,因為其設計功能和實際使用差異太大。最早服役的瀕海戰鬥艦才剛剛服役12年,正處於艦艇的"壯年",但是美國海軍在上個月正式提議,讓第一批服役的4艘瀕海戰鬥艦退役!那麼問題來了,美國海軍既然如此嫌棄瀕海戰鬥艦,那為什麼還在造?這不剛剛有新艦下水嗎?答案就是美國海軍現在也沒有辦法——佩裡級護衛艦已經全部退役,美軍雖然已經發起了研製新式護衛艦的計劃,但是從設計到定型再到造出成品,這中間無疑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儘管嫌棄,美軍也只能捏著鼻子,繼續使用中看不中用的瀕海戰鬥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