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備案延期,國家力挺P2P行業!

據可靠信源,監管部門在近日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發放網貸備案登記細則(正文及徵求意見稿),已有多地監管部門人士向前述信源證實該通知的真實性。

在距離網貸登記備案不足3個月的時間節點,備案細則發放被緊急叫停,最直接的影響是網貸備案工作可能會延期,甚至延期相當之久,廣大投資人期待的備案落地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深有體會,平臺忙著合規備案,迎來的是一輪又一輪的降息,這次國家再次發聲力挺行業,宣佈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投資者更加的安全,提升體驗感,這無疑對行業實屬最大的利好!

網貸備案延期,國家力挺P2P行業!

5年來,政府工作報報告對互聯網金融的描述,從促進發展,到規範發展,到警惕風險,再到健全監管,呈現了互聯網金融在國內發展的規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互聯網金融。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瞭解,這是繼2014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第5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投資者成為最大受益人!

陽光下的金融

自2016年8月《網貸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發佈以來,互聯網行業的嚴監管一直在持續。一批又一批業務模式不成熟、發展不規範的平臺遭到淘汰,行業環境得到肅清。而受益於此,一些專業實力強大、堅守合規底線的平臺也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一直在收緊,在這種大趨勢試下,也產生了兩種不同做法。

一種企業是試圖通過各種逃避監管的方式在灰色地帶渾水摸魚,逃避監管——雖然在一時之間似乎降低了整改成本,也獲取了市場收益,但是隨著監管漸趨嚴格,最終難以為繼。

另一種企業則是更多則是通過合規合法的方式,去順應監管,提升自身技術、風控能力,尋找新的發展出路。這類企業在監管部門留下的合規出口面前,最終還是可以獲得新的發現。

金融作為涉及國家民生大計的命脈,一直備受關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曾提到要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P2P優勢明顯,是理財的首選

P2P已經搶佔銀行80%的市場,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互聯網革命下帶給人們金融福利不可阻擋的趨勢:

1、出資門檻: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高,大多數都要求5萬及以上,另一方面P2P門檻則很低,起投金額從1至100元不等,相對更受小理財戶的歡迎和追捧。

2、年化收益率:P2P平臺>銀行理財

據數據計算,2016年銀行理財商品年化收益率為4.3%;而P2P平臺收益相對而言高很多,年化收益率約為6%-10%。理財的目的是為了錢生錢,而從收益率這一點來看,P2P理財優於銀行理財。

3、資金流動性: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普遍都是產品到期後一起結算本息,這就導致資金的流動性大打折扣;而P2P理財模式採取一次性還本付息、先息後本(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等額本息、等額本金等多種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財風險,也滿足了日常的流動性需求。

4、手續費: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要求收取手續費、保管費、管理費等多種項目,無形中瓜分了理財投資者大量收益;而P2P平臺的收費內容更加簡單明瞭,通常僅需收取少數的充值提現手續費和服務費,甚至有些渠道連提現手續費都不收。

5、便利程度:P2P平臺>銀行理財

首次進行銀行理財需要投資者本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到銀行櫃檯辦理,而大多數P2P理財,只要通過網絡就可以完全處理妥當。就這一點來說,P2P理財比銀行理財更加便利,也更加節省時間。

6、項目實在性:P2P網貸通明、銀行理財籠統

許多銀行理財在推銷各種理財商品時,其實大多都不曉得資金用途、收益與何掛鉤、商品危險等等,理財經理賣得稀裡糊塗,客戶買得也稀裡糊塗;而P2P網貸資金需求方實在的告知貸款用途和項目信息,出資者可自主鑑別和挑選網貸項目,做到了心中有數、明明白白。

7、抵押擔保:P2P理財模式有、銀行理財無

銀行理財實際是投資者借給銀行的一種信用貸款,除了銀行信用之外,沒有任何風險抵補措施和手段;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資產或高質量債權作抵(質)押,並履行抵押登記手續,同時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履行逾期代償義務,有一定的保障性。

8、安全性:P2P可控制,銀行理財看似安全實則不透明

如今,銀監會也允許銀行破產,這說明即便是銀行也不是百分之百靠譜的了。而銀行拿著投資人的資金到底用在了什麼地方,我們並不知情,所以銀行看似安全,實則也有一定危險;對於P2P行業現在也受到銀監會的監管,並且法律法規監管已經落地,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