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城融合升級提速,人工智能如何加快“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典型標誌。其中,最關鍵動力源自智能技術產業的突破。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針對發展智能產業,代表委員建言獻策。這一年,政府部門如何積極辦理代表委員建議提案,加快人工智能“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升級提速,人工智能如何加快“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人工智能

聽取各界真知灼見用好產業發展“智慧庫”。據新華社報道,新春剛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的辦公桌上就堆起了一個個牛皮紙袋和文件夾。劉多說,這裡面裝的是她去年以來所提關於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建議,自己進行的調研情況以及政府部門相關回復。梳理這些既是為了跟進相關部委的承諾是否落到實處,也為今年兩會的建議做個準備。

去年,劉多提出的三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建議,得到了工信部等部門的專門回覆。這些建議不僅推動《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其中一些表述更寫進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也在去年開展了人工智能創新揭榜等活動,徵集遴選一批創新主體,讓技術更好應用於產業。”劉多說。工信部部長苗圩說,去年,工信部共承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建議772件,承接全國政協委員提案382件。工信部領導多次帶隊深入走訪交流,推動民主協商,做到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落實。

在此基礎上,工信部將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確定的重點督辦件、代表或委員多次提出事項、人民群眾期盼關注的事項等列為辦理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吸納各界智慧,推動產業發展。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圍繞於此,工信部會同各相關部門研究,積極採納意見建議,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並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深入各地調研確保建議高質量“落地”從建議、提案到政策出臺,並非一紙文件這麼簡單,其中囊括了無數次調研、走訪、座談。這一點,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感觸很深。

產城融合升級提速,人工智能如何加快“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人工智能

去年7月,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與相關部門負責人、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企業代表等走進聯想,就“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和應用,促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行調研和座談。楊元慶在座談時提出“建立行業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等建議。羅文表示,有基礎、有實力的科技企業要牽頭推進行業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的建設,讓技術走出象牙塔。經過多次調研和商議,楊元慶的建議“落到”相關行業政策中。

記者從工信部瞭解到,收到建議和提案後,工信部先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個司局,提出辦理具體要求,建立明確的責任制。通過深入調研、邀請代表委員參加座談會、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等形式,加強提辦對接,並建立臺賬、跟蹤進展,推動承諾事項落實到位。“我們堅持辦前主動聯繫、辦中密切溝通、辦後回訪交流,確保溝通質量。”苗圩說。在一次次調研、走訪、座談、溝通中,首批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與安徽共同推進智能語音領域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等一系列舉措“落地成形”。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圍繞辦理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建議提案,工信部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帶隊赴多地開展調研,與代表和委員面對面交換辦理意見,登門拜訪、邀請座談和調研等當面溝通240人次,電話、短信、書信等溝通1088人次。加強跟蹤問效加快人工智能“落地開花”好的建議要吸納到好的政策中,好的政策也需要好的“土壤”“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升級提速,人工智能如何加快“落地開花”?

產城融合,人工智能

當下,創新的週期、模式和外延時刻發生變化。要抓住機遇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更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苗圩說,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同代表委員的聯繫,不斷拓寬溝通渠道,堅持辦理質量、服務質量同向發力。尤其是要加強跟蹤問效,將每年答覆中已制定解決措施或列入工作計劃的事項,彙總梳理、建立臺賬、跟蹤進展,推動落實到位。

具體到人工智能領域,苗圩提出,今年將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研製推廣國家智能製造標準。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重點培育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製造業“雙創”新模式。推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掛帥”機制。在培育產業市場方面,工信部將持續升級和擴大信息消費,推動消費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要把創新擺在產業發展的核心位置。”苗圩說,工信部將加強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融合作,拓寬技術和應用交流,加快推動產業發展。(信息來自產城網產業規劃http://www.chanchengchina.com/cyg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