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才是區塊鏈企業接下來所要走的路!

區塊鏈從比特幣發展到現在,按照訪問和管理權限,已然形成了三大成熟體系——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公有鏈是完全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讀取、交易和參與共識。聯盟鏈是指其共識過程受到預選節點控制的區塊鏈,只對特定群體開放,可視為“部分去中心化”。而私有鏈是寫入權限僅在一個組織手裡,讀取權限或者對外開放,或者被任意程度地進行了限制。

表面上看,各種鏈涇渭分明,也走出了多姿多彩的模樣。公有鏈當中,最早的比特幣、以太坊的輝煌不用多說,大家都很清楚;聯盟鏈中,IBM的HyperLedger Fabric想必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項目;私有鏈雖然一直飽受爭議,但不得不承認其對公司、政府內部的審計測試以及銀行機構內的交易結算還是比較有價值的。

融合,才是區塊鏈企業接下來所要走的路!

但隨著日新月異的發展,它們的許多問題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在公有鏈方面,萬眾矚目的EOS,坦白的說,只是脫離了以太坊建立了主網而已,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應用還很少,達到千萬日活標準還很難想象。曾被寄予厚望的聯盟鏈,一度被認為是應用落地最多的,反而並沒有表現突出的應用案例,雖然很多企業看好聯盟鏈的應用落地,但都在實驗階段。私有鏈就不提了,一直在爭議中輾轉反側,不被市場所看好,也許跟它自身的場景屬性太受限有一定的關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跟區塊鏈的技術不成熟有關,還需要時間。目前區塊鏈性能、安全指標、可擴展性、智能合約等等還達不到實際的商業應用,沒法把區塊鏈自身的能力釋放出來。上千的TPS已經是較高的水平了。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生態建設與社區建設。大量的商業場景是多方參與的,但多方上鍊需要利益點一致,需要協商多個參與方解決。怎麼達成共識是很難推進的。

而另一方面,各個鏈之間比較獨立,沒有進行很好的優勢互補,跨鏈技術沒有一個很好的用武之地,展現不出真正的效能。

這,就需要多個鏈的融合,比如公有鏈與聯盟鏈的融合,即把公鏈搭建中聯盟鏈上,或者把在公鏈基礎上架設聯盟鏈,把二者的優勢進行互補。

VNT Chain聯合發起人黃步添認為,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原來被廣泛認可的全網達成共識機制,轉變為只要局部的鏈、局部的見證者去參與共識即可。可提升共識算法效益。第二,在處理方式上,由鏈上處理轉變為鏈上鍊下協同,協同效率提升。第三,多個聯盟鏈和公有鏈將通過跨鏈技術來形成區塊鏈基礎設施。這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才有更大的可能性使區塊鏈技術實現商業落地。第四,所有參與方可以自由自成聯盟鏈,並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而不是都在一條主鏈上發展。通過“聯盟鏈+跨鏈+公有鏈”的模式,來構建分佈式基礎設施,可大大提升區塊鏈的高可用性。

可見,各個鏈的融合也一定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頗有先見之明的OLO基金會可謂是抓住了這一要點。旗下的數金鍊生態在試水電商聯盟鏈的同時,不忘探索運用跨鏈技術和自身領先的DS-PBFT共識技術與公有鏈有機結合,在保證各個接入生態內部的中小企業自由發展的前提下,促進企業業務的發展,終將區塊鏈的效能真正的釋放出。更好地讓用戶與企業實現共同受益、共同發展、共同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