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國內第三方支付將如何改變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國內第三方支付將如何改變

近幾年數字貨幣非常火熱,就連買菜的大媽都在談論,那麼數字貨幣對第三方支付有怎樣的衝擊呢?

我國在電子支付領域領先全球,主要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第三方支付,支付不再是國有銀行的壟斷性業務。主要握在阿里巴巴、騰訊為主的互聯網財團手中,如果無現金社會到來,存款業務也將弱化。消費者長期依賴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支付工具,銀行卡中的活期存款也將只是個人資產的短暫驛站,這些收入可能會長期脫媒並沉澱在第三方支付賬戶。目前出臺的一些政策,餘額寶、掃碼支付限額等一系列動作,防止這些巨頭無邊境擴張,給金融帶來風險。在未來數字貨幣領域拿回主動權,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由於數字貨幣極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背後通道成本、系統管理與優化成本、電費、廣告費等多種成本費用。數字貨幣的交易無需經過第三方金融中心來交易,可以有效避免背後通道支付成本,降低系統管理與優化成本、電費、廣告費等成本。極大提高了安全性。

數字貨幣採用分佈式賬本技術,黑客無法通過對單一中心節點進行攻擊而造成系統崩潰等重大安全問題,能夠實現替代第三方支付虛擬賬戶充當電子支付媒介。區塊鏈技術是製造信任的機器,區塊鏈上的每一筆交易都可以被追溯,這樣既可以實現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又為監管部門完成實時、高效的監管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能夠有效防範洗錢等違法行為。提高了服務品質。分佈式系統比單機系統更可靠。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可用性,即系統在一些異常發生時仍可維持正常服務的能力;二是安全性,即必須保證文件和其它資源不被非法使用的能力;三是容錯性。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國內第三方支付將如何改變

前幾日央行召開了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關於整個2018年政策方向和重要工作的安排;3月份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關於“中國央行如何對待中國數字貨幣的發展”問題也表示了回答,中國應當慎重發展數字貨幣,研發數字貨幣要經過充分測試,局部測試,可靠後再進行推廣。他還表明,我國目前不接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作為零售支付工具,也不認可相關服務。數字貨幣有其發展的必然性,而紙幣、硬幣這種會逐漸縮小,甚至有一天,會不存在。發展數字貨幣要注意整體金融的穩定,要保護消費者。

周小川還表示,這些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也可以在現有的支付基礎上衍變而來。但是,有一些技術應用沒有專注於數字貨幣在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而跑到虛擬資產交易方面。虛擬資產交易這個方向需要更加慎重,不太符合我們金融產品要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不必太著急,要防止變成過度投機產品。特別對於我們這種大國而言,要等技術或產品可靠了之後,再進行推廣。

梳理一下這幾年央行在數字貨幣領域的動作:

2014年,央行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開始論證其可能性。

2015年,央行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的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等進一步深入研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也經過了兩輪修訂。

2016年1月,央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進一步明確了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

2016年11月,央行下設的印製科學研究所計劃招聘專業人員進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開始籌備數字貨幣研究所,而身為央行科技司副司長的姚前,也被任命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悄然掛牌成立。

2018年,央行召開了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關於整個2018年政策方向和重要工作的安排。

從央行這幾年動作來看,數字貨幣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很久,央行不久將發行數字貨幣,紙幣、硬幣實物現金將慢慢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