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在一個真正的中醫眼裡,沒有“病”這個概念,有的只是每個人身體內部存在的各種不和諧或者不平衡,醫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調整這些不和諧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對面坐著的那位老中醫,不是他用的那根針,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們喝下的那碗湯藥,而是我們自己。

各種外治手法也好,中藥湯劑也好,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激發機制,是它激發了人體氣機的運行,讓身體自我完成治癒修復的過程。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

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藥王孫思邈給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開藥,而是看病人這一階段的生命狀態,是意氣風發還是失魂落魄,根據不同的狀態進行處理;然後再問病人的飲食起居,各種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引導他去建立健康的節奏和習慣;如果這兩招還沒搞定,他就給病人一些食療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導引,再不行就扎針,最後才用湯劑。吃藥是最後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單一條件,而是多種條件下產生的。醫生治病,其實就是想辦法增加條件或者減少條件,那個現象就改變了。

希望老百姓都能把學中醫當做一種人生修為,而不是為了做醫生。因為做醫生是醫療模式,更重要的是前兩個模式。

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通過學中醫,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認識事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同時能看到事物對立的兩面,而且看到兩面之間的變化、交流,不拘泥於一個面,這是學中醫的最主要的原則。

遇到好事的時候,知道“福兮禍所伏”,就不會太得意忘形;遇到壞事的時候,知道“禍兮福所倚”,就不會深受打擊。當一個東西的兩面你都掌握到,你就有自由,就能體會到“每逢大事有靜氣”的狀態。

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通過學中醫,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的節拍相應,讓人活得更有質量,讓思維進入一種放鬆和自由的狀態,我們的為人處世也能越來越遊刃有餘,不憋屈。

願民眾對中醫有認知,望國家對中醫有制度。復興之路上,我們一起吶喊與見證!

外國人都開始學中醫了,你還在等什麼?

環境篇

在以往的艱苦時代,中醫薪火靠的是療效得以傳承、延續,絕對不是所謂的“文化認同”。今天,中醫已經成為病人首選的醫療體系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傳統療法之一,同樣靠其療效成長壯大。

身為一箇中醫人,想必踏上這條路之前,也是做過深思熟慮,考量過前途和遠景,很少有衝動為之。但世事多變,可能後來的事情發展並不能如你所願,但不管怎樣,你都不應該質疑中醫,而是相信中醫。

可以肯定地說,中醫這一行業正如初升的太陽,前途一片大好。如果你因一些中醫負面影響而悔恨當初,中途改道,那麼真是遺憾,只能說明你對中醫和中醫的地位還沒有全面的瞭解。以中醫為代表的自然療法正越來越盛行,不是一些負面口水就能輕易熄滅的。

近幾十年,主流的西方醫學在西方已發生了一種悄悄的,但卻是深刻的改變。替代醫學因能夠解決人們的身心疾病而開始廣受歡迎,中醫是這幾十種替代醫學裡發展最快的一個。西方人已經發現西醫的模式很難在身心這一領域有所建樹,現在被抨擊的中醫裡的“不足”與“迷信”的那部分,也許恰恰能夠揭開蒙在科學和西醫身上的那塊簾布。

據不完全統計,全美國採用補充與替代醫學的人,從1990年的4億2千8百萬次激增到1997年的6億2千9百萬次。而看醫生的次數,1990年為3億8千8百萬次,1997年為3億8千6百萬次。說明在西方國家,使用補充與替代醫學的人次逐年上升,並且已經逐漸趕上使用西方醫學的人次。

可以預見,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中醫,將來肯定是世界各國保健事業的新寵。

也許你會說:“西方國家沒有中醫也一樣沒問題”。可你知道他們為本不需手術的病人而錯誤動用手術這一項一年經濟損失有多少嗎?他們為抗生素的濫用付出了多少代價嗎?

另從經營的角度來說,有些行業可能會有明顯的大起大落,還有一些行業可持續時間極短,但中醫這個行業是比較平穩的。它雖然不能讓你迅速大富大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定能讓你有所收穫,最重要的是身心都富庶。

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醫患篇

1,醫學是一門終生勤勉學習的課程,你落後一小步,差距就是一大步。如名醫姜泗長所說:行醫是個苦行當,想舒坦輕鬆的人,最好不要念醫學。沒有始終如一的堅持,是無法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醫生的。

2,作為一個醫生,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醫德。有德無才,可能不會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但也不會造成危害;相反一個有才無德的人,卻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一個醫生,哪怕有再大的能力,沒有德的話,他都不能稱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但醫德,也並不是要求你完全放棄對利益的追逐,而是要求你能不以誘導、欺騙、恐嚇等手段賺取不義之財。

3,醫生需要盈利才能生存,所以我們可以將行醫也當成是一門生意,只要不違背良心,任何商業經營手段都可以出臺,只要能問心無愧地面對患者,賺多少錢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在治病救人與賺取金錢之間找到平衡,或者說結合點。累計了一定量的功德,財富也自然會源源而至。

4,作為醫生,凡事要多為患者著想,金錢能買到很多東西,但買不到安心。能輕易為患者解決的問題絕不復雜化。財富的增加不是靠不擇手段就能達到的,即使達到也終將不得長久。

5,要把患者放在首位,每個病人都是學習的教材。一個病人一份病歷,就是一個故事。有些特殊病人更是難得的經驗,會讓你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

6,要常常想,你做得對麼?你做得好麼?你為病人做得夠多麼?病人的痊癒是最高的獎勵。只要能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能為他們消除病痛,減輕醫療負擔,這些比什麼都重要。

7,“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醫生的一句話,對患者來說,就是情緒的指揮棒。它可以是煎熬、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溫情,可以是打擊……所以醫生切不可信口胡說,一定要通情達理,親和耐心。

8,有調查顯示,

在病人所反饋的意見中,95%都不是醫療問題,而是由於醫生與病人溝通不夠所造成的。這足以說明溝通的重要性。醫生是個崇高的職業,既然選擇了醫生,同樣你也被患者選擇,在這個相互選擇的過程中,你所能做的就是與病人相擁於禮,相信於誠,堅持、努力做個好醫生。

學習中醫是一種人生修為

防風險篇

1,醫療行業是業務性很強,風險很大的行業,稍不注意就可能要承擔鉅額賠償,搞得你傾家蕩產。導致這些風險的原因有很多種,

但差錯是我們工作中最大的敵人,而導致我們出現差錯最大的原因往往是粗心大意。所以工作中一定要注重細節,細緻檢查,切勿貪便偷懶、弄虛作假。

2,當然,不排除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操縱,令醫生們防不勝防,不管如何處理,醫生都是最大的輸家。一位醫生曾經說過一句話:“身為一個大夫,千萬牢記一隻腳在醫院,一隻腳在法院”。

3,工作中,我們不但要不斷學習各種醫療技術,還要學習高超的交流溝通技巧及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應審慎估計和處理可能發生的醫療問題和糾紛,準備完善並堅決執行必要的、合理的、合法的手續和文件。要嚴格按照診療常規操作,注重留下相關證據。

4,官司上門時,應該從容面對,仔細分析事情始末,找出癥結所在,並向法律專家諮詢,千萬不能有息事寧人的想法,否則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中醫學是未來醫學的希望所在

1、中醫學是最具生機與活力的醫學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面對現代醫學的許多無奈之處,是時候常回首那就在燈火闌珊處的中醫了。

中醫學“道不遠人,以病者之身為宗師”,對象是“天人之際的健病之變”。中醫學從實際出發,通過“究天人之際以明乎物我之相分”,循生生之道發現和發展人的生生之氣,利用人的自我調節、自我健康和自我痊癒能力,實現養生、治病的健康功能和目的,用生生之具謀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為人的生生之氣服務。中醫學以人的生生之氣為依靠和發展的對象,對於人類疾病與健康的掌控能力,足以讓現代醫學望其項背。

不僅如此,現代醫學模式愈演愈烈的“藥害問題”,“對藥的依賴性問題”,“化學藥物對人體的汙染問題”,“以切代治,手術越做越大的問題”,“病越治越多、越治越嚴峻的問題”,“人體防衛能力和人類種群延綿能力下降與減弱的問題”,以及經濟上負擔不起的問題等等,在中醫學中都能夠得到切實的避免或較好的解決。

中醫學的魅力所在,中醫中藥的療效,是任何人都無力否定和抹殺的。

因此、繼承、創新和發展中醫學,乃是有效實現醫學模式及其目的轉變既現實又可行的重要選擇。

2、中醫學的最精彩篇章

中醫學提供的服務由“治已病”和“治未病”兩大基本部分所組成。

“治未病”作為傳統中醫學的最高理念和法則,是中醫學中最具意義、最為精彩的篇章,也是中醫學最為重要、最具優勢的部分。

早在二千多年前即已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黃帝內經》)和“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孫思邈:《千金要方.診候》)之說,並一直為民間的傳統中醫所沿用。

中醫“治未病”,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的理念和方法論為指導,通過相應的健康養生、體質調理方法及措施,能夠防止人體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惡性變化,

從而既經濟又有效地維護和保障人體身心健康是不爭的事實。這既可以從大量的史料中,也能夠從目前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得到印證。

3、中醫引領醫學發展的新潮流

1996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GOM(醫學目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其報告中呼籲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並強調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可見,預防保健概念及其服務,中西醫皆有之。然而,中醫和西醫對於預防保健概念及其服務內涵的範圍界定和其方法措施的確立與匹配卻有著很大的不相同。同西醫相比較,以“治未病”為其核心理唸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有其獨特的優勢之處。

(1)以食療、食養為特色的預防保健。

以“治未病”為其核心理唸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根據“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藥(藥品)食(食品)同源,食藥同補”,“氣味和而服之”和“體質可分、狀態可調、體病相關”說,運用天然之物,通過粗茶淡飯的合理調劑、搭配和藥膳的辨證進補,調攝、改善和提升人體體質的整體功能狀態,以實現不生病、少生病、遲生病、已病早康復、不惡化的固本強本、祛病健人、延年益壽目的。

由於中醫預防保健所使用的食療之物,與西醫使用的這“素”那“素”保健品截然不同,都是未經精深加工提煉的天然之物,不但價廉,而且營養成分齊全,不會形成與目的相悖的副作用,因此,以食療、食養為特色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是既經濟又效果顯著的健康保健方法。

(2)以整體觀點進行健康養生的預防保健。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以整體觀點按照“天人相應、形神合一、辯證施養、平衡陰陽、精神內守、正氣為本”的“治未病”準則,用聯繫的方法與思維,進行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全方位、廣泛圍、寬領域、多角度的保健養生。

在方法論上,強調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的”“矢”,全面推進,講求實效,宏觀、中觀、微觀“三觀”統一;在時間上,重視四時、十二時辰養生,不同季節、不同時辰運用不同的養生保健方法及措施;在領域上,強調生理與心態調攝一體,實現形神共養;在範圍上,涉及未病、已病、病癒後的養生保健;在方法措施上,包括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勞作、休閒活動行為方面的各種措施同時並用,併成為一個整體。這一點也與西醫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事論事的非整體性預防保健思維及方法形成鮮明對照。

(3)簡、便、廉、效,優勢突出的預防保健。

中醫預防保健具有簡、便、廉、效的突出優勢。簡,就是中醫預防保健方法簡單易學、易開展,所謂“大道至簡”。便,即方便,中醫預防保健所涉及的相關條件,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解決和滿足。廉,即費用少,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所涉費用低廉,在經濟上不會造成個人及社會的巨大負擔。效,即效果好,中醫預防保健的經濟、技術效果無論從個人、家庭或是社會角度看,都極其明顯和突出。

發展以中醫“治未病”為其核心理唸的預防保健服務,符合醫學模式及其目的轉變的方向與要求,加上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所具有的內在獨特優勢,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有條件和能力成為引領並主導未來醫學及社會衛生事業發展的最重要力量。未來中國醫學與社會衛生事業的基本模式,必然是以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為基石,中醫“治未病”與中西醫“治已病”有機結合、同時推進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