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跟項羽相比,誰才是雄霸天下的天才軍事家?

鐵拳書生97579


韓信和項羽都是那個時代,乃至中國歷史上,最為頂尖的軍事天才。他們都是從草根逆襲成軍事大神的。

雖然項羽的身份血統,在當時比韓信要高得多。

但是,項羽也僅僅是在楚國比較有威望,他之所以有威望,是因為人家看在他叔父項梁的面子上。在說白了,他們家的威望是項羽的爺爺,項燕用一生的征戰換來的。

項羽為什麼要反秦滅秦呢,還不是因為要給爺爺項燕報仇,項燕就是被秦國的王翦打敗,然後自殺身亡的。

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項家也沒有昔日的輝煌了。項梁更是淪落成為了大秦要通緝的殺人犯。

幸虧到了秦末亂世,陳勝和吳廣開始起義了。

所以,這時候項梁帶著項羽,也開始在吳地起兵了。他們一路走來,也是順風順水,曾經還一度,還打敗過秦軍最為強悍的將領章邯。

不過,最終項梁被章邯殺死了。

那時候的項羽,因為沒有了項梁的庇護,也輪流成了二三流的角色,還被楚懷王雄心極力的打壓。

後來項羽靠著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爭取來了優秀將領的名聲。

他是通過鉅鹿之戰成名的。而且就是因為這一戰,讓項羽成為了那時候最為耀眼的將星。當時,所有的諸侯王在見項羽的時候,都不敢直視項羽的眼睛,生怕項羽會找他們的事,治他們罪。

因此,項羽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那時候劉邦見了項羽也是大拍項羽的買屁,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項羽的指示來進行。

項羽滅掉秦國之後,統一了天下,然後把劉邦封為了漢王,劉邦在漢中的時候,發現韓信這個軍事天才的。

本來韓信是跟著項梁混的,再早的時候,韓信是到處蹭飯吃。

但是項梁不重用他,項梁死了,他又跟著項羽混,項羽讓他當執戟郎看大門。

韓信覺得再項羽這裡當保安,是沒有出頭之日的,所以,他就離開了項羽,到了劉邦的陣營裡。

在劉邦那裡,韓信也是不被重用,還差點被殺了頭。

要不是劉邦的司機夏侯嬰,看韓信是個人才,救了他一命,說不定韓信就死在了劉邦的軍營裡。

後來蕭何把韓信推薦給了劉邦,劉邦對韓信不看好。蕭何對劉邦發火了,說你若是想當一輩子漢王,那你就放走韓信。但是,你若是想得天下,就必須要重用韓信。

劉邦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來韓信才是關係到他富貴的人。

所以,劉邦把韓信拜為了大將軍,讓他帶領千軍萬馬,殺出漢中和項羽逐鹿中原去。

韓信當了大將軍之後,打的第一仗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

這一戰韓信騙過了項羽,殺死了章邯,拿下來了關中。籍籍無名的韓信,終於有點小小的名聲了。

真正讓韓信名聲大噪的是背水之戰,那一戰韓信是帶領三萬老弱病殘,和趙國陳餘的二十萬大軍進行的戰爭,最終韓信勝出的。

直到此時此刻,韓信終於有了和項羽一比的戰績。

韓信的背水之戰和項羽的鉅鹿之戰,都是中國歷史上,打的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他們兩個也正是因為這一場戰役,而永遠的被載入到了史冊。

後來項羽由強轉為了弱,劉邦因為韓信的存在,爭取了戰場上的主動性。

經過垓下之戰,韓信指揮六十萬大軍,擊敗了項羽十萬大軍,項羽兵敗自刎於烏江。

但是,項羽敗在了韓信的手下,並不是項羽不如韓信。

畢竟雙方帶領的士兵是不一樣的,再說了勝負乃兵家常事。

所以說韓信和項羽都是那個時代雄霸天下的英雄,他們是雙子星座。都是雄霸天下的天才軍事家。


漢史趣聞


我個人認為韓信和項羽單純從軍事角度來說,都算得上是天才般的軍事家,但如果非要加上題主說的雄霸天下,這兩人都算不上,至少做不到雄霸天下。

韓信和項羽都屬於同時代的主要軍事人物,他們不但做過同事(韓信早年間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還是最終定奪天下的對手,從某種意義來說,秦末漢初中國整個朝代更迭,王朝替代的軍事角逐就是這兩個人之間進行的。他們之間的軍事勝負,直接決定了當時是劉邦坐天下,還是項羽坐天下。能憑一己之力決定天下大勢,可想而知,這兩人在軍事上是多麼的牛逼。

單純從軍事上講,項羽傾向於勇,西楚霸王那可不是蓋的,力拔山兮氣蓋世,以一己之力獨扛秦軍主力,且均為全勝,無論是打彭越,趕劉邦,殺章邯20萬秦軍主力,都是項羽勇猛的一面,雖然在那些戰無不勝的戰役中不乏如破釜沉舟的良計,但總體說來均是以力勝之的。

而韓信卻比項羽在軍事領域來說更偏向於謀的成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算無遺策等等都是韓信的風格,他領著劉邦的主力從北方逐步收復和統一了其他小諸侯國的時候幾乎也是戰無不勝,甚至到了齊地,劉邦在彭城被圍困的時候,因為沒有絕對的勝算都是按兵不動的。雖然最後還是解了劉邦之困,但也為自己日後被殺留下了伏筆了。從這些例子來看,韓信算是謀將,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統兵之才,真正的統帥級軍事天才。

但從雄霸天下而言,韓信和項羽都算不上。他們兩人都缺乏雄霸天下的政治意識和頭腦,比如項羽在拿下咸陽統一全國後,居然是分封諸侯,一把火燒了咸陽城,打道回府彭城做他的西楚霸王去了,簡直是政治弱智。而韓信在打下齊地的時候就應該著眼天下,拿著自己的軍事和領地本錢和劉邦項羽談條件,做統一全國,自己登基稱王的打算,甚至到了劉邦、呂后要殺他的時候,他都還是有機會的,卻毫無政治遠見和危機意識,最終落得個和項羽一樣身首異處的下場。

不可否認的說,韓信項羽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軍事家,我們可以翻翻成語詞典,有多少金句是他倆帶出來的。可惜,最終得到天下的不是力,而是智。


沉墨I方之城


韓信和項羽都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雖然項羽最後是被韓信給打敗了,但是,項羽之所以會輸是他的運氣不佳,是他失去了民心,要知道這和他的軍事才能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你要是知道項羽打過的仗,你就知道他有多厲害了。

大家都知道項羽的成名之戰是鉅鹿之戰,這一年秦軍王離所帶的二十萬軍隊,把鉅鹿城給圍了起來。

鉅鹿城裡的趙王以及張耳,不得不向其他六國,也就是盟軍發出求救的信號。

結果六國都派軍隊來支援了,六國中只有項羽所帶來的楚軍,來的最晚。

另外,先到的五國軍隊,看到二十萬秦軍把鉅鹿城圍的水洩不通。他們都嚇傻了,本來五國是來救援的,但是看到這種情況,他們竟然不敢上戰場了,不僅不救援鉅鹿城裡的張耳和趙王,反倒是圍觀看起熱鬧來了。

為什麼五國的軍隊這麼怕秦軍呢?

就是因為王離帶的二十萬大軍是秦國的精銳部隊。

這二十萬大軍,可都是跟著秦始皇統一過全國的軍隊,跟著蒙恬驅逐過匈奴的軍隊。

他們是真真正正的有作戰經驗的老兵,可以說每個人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想戰勝這麼一支如狼似虎的秦軍,可想而知有多難。

五個國家來的軍隊,都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項羽就敢。

這就是項羽的偉大之處了,他先是派了英布,斷了鉅鹿城下秦軍的糧食,然後破釜沉舟,只帶夠了士兵三天的口糧,若是三天楚軍滅不了秦軍,那所有的人就只有死在戰場上了。

項羽就是帶著幾萬這樣的人馬,狂奔到鉅鹿城下和秦軍開戰的。

當項羽帶領的楚軍殺向秦軍的時候,五國圍觀的軍隊,都以為項羽瘋了,是拿著雞蛋去碰石頭。

可是,楚軍和秦軍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之後,似乎楚軍越來越佔上風了。不可一世的秦軍好像也沒有那麼強大。

這時候五國才加入到鬥爭中去,幫助項羽把秦軍給滅掉了。

這樣的項羽,在那個亂世之中,絕對是最耀眼的一個軍事天才。

到了項羽把秦軍滅掉之後,五國中的將領,見到項羽後,都是不敢直視項羽的眼睛,生怕項羽找他們的麻煩。

畢竟項羽連最驍勇善戰的秦軍都不怕,若是打起他們來,就更沒有商量了。

項羽的大名從此就不脛而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還有後來的彭城之戰,劉邦率領六十萬大軍,把項羽的都城彭城給佔了,項羽那時候在齊地和田榮打仗呢,他聽說彭城被佔之後,立馬挑選了兩萬人馬,趕緊去救援,結果項羽的兩萬大軍,把劉邦的六十萬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劉邦更是連老命都差點丟掉。

可見項羽的軍事才能有多高。兩萬對六十萬也能打贏,想想都有點後怕呀。

當然韓信也不差,他的軍事才能和項羽是在伯仲之間,項羽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役,韓信也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韓信的成名之戰,是背水之戰,這一戰也是發生在趙國,當時韓信帶著三萬老弱病殘軍隊,打敗了二十萬趙國精銳部隊。

這就是韓信的厲害之處,這一戰韓信取得的勝利,不比項羽打的鉅鹿之戰輕鬆,因為項羽帶領的軍隊都是正規軍,但是,韓信帶的都是雜牌軍隊,正規軍隊都被劉邦給抽走了。

還有韓信在齊地,率領十幾萬大軍,打敗了以龍且為首的楚齊聯軍共計五十萬餘人,要知道龍且也是一個很猛的大將,韓信若是沒有軍事才能,想把龍且打敗,並且取得如此大的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韓信和項羽的軍事才能,應該是不分上下,幾乎是一致的。

後來垓下之戰,項羽和韓信第一次發生了正面衝突,這一戰項羽是用十萬大軍,和韓信的六十萬大軍來廝殺。

再加上韓信這邊的張良出了一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計策,導致項羽軍心潰散的結果。最終項羽選擇逃出,然後自刎在烏江。

說實話,若是項羽沒有自殺,選擇捲土重來的話,最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史學達人


古代行軍打仗可不是打群架那麼簡單,不是你力氣大、身體強壯就可以打贏的。行軍打仗講究的比較多,牽扯到許多方面。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開篇就講述戰爭要從五個方面分析:政治、天時、地勢、將才和制度,而將才又涉及到智、信、仁、勇、嚴:智,足智多謀,計出萬端。信,賞罰有信,令行禁止。仁,愛撫士卒,關懷百姓。勇,英勇善戰,殺敵致果。嚴,嚴於律己,執法必嚴。這五樣是作為優秀將帥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而韓信“智”比較突出,項羽則是“勇”比較突出。

其實項羽就是一介莽夫,個人非常強壯,力氣比較大,能夠扛鼎,和商紂王一個級別,史載商紂王可以扛起大梁把頂梁的柱子換掉。項羽勇武無二,讓人望而生畏。其打仗也不講究戰法,就是一股蠻勁,雷動風舉,後被班固分門別類為“兵形勢”。

而韓信身體素質就比不上項羽,而且韓信也不會跟別人單打獨鬥(胯下之辱說明這一點),缺乏項羽那種霸氣,但是韓信會用兵,善於用謀,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韓信熟諳兵法,用兵靈活,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經典戰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總體來看,韓信是智勇雙全,而項羽是有勇無謀,所以韓信一方贏了天下,項羽落得烏江自刎。綜合來看,韓信才是天才軍事家!


對話歷史


項羽和韓信兩人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只能說各有所長,項羽在於勇,而韓信在於謀。作為秦末時期的兩大軍事家,兩人的戰績都是勝多敗少,但除卻垓下之戰外,史料方面再無兩人正面交手的記載。不過垓下之戰時項羽已經全面陷入戰略被動,以此戰來判斷兩人的軍事才能高低自然不妥。

項羽:作戰貴在勇

項羽作為秦末時期的著名將領,《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足見其勇武。但對於兵法卻是“略知其意,不肯竟學”,只屬於略知兵法。

這在項羽的歷次作戰中也有體現,我們以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為例。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史記·項羽本紀》)。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項羽“破釜沉舟”之後,以一往無前的勇氣發動進攻,從而迅速擊敗了王離軍。但在隨後對章邯的作戰中,卻遲遲未能打開局面,直到章邯由於國內變故投降為止。

在彭城之戰中,“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這次項羽從齊地率領3萬騎兵日夜兼程趕回,繞過漢軍防線,出其不意的由西至東向彭城發動進攻,從而大敗漢軍。

從這兩戰不難看出,項羽雖然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作戰通常都很直接,憑藉其勇武達到了一鼓而下,迅速擊潰敵軍。因而《史記》當中關於項羽作戰的記載通常都很簡短直接。

韓信:作戰貴在謀

韓信則和項羽不同,韓信在個人武力方面是無法與項羽相提並論的,他更多是以謀略見長,這在他的代表作“背水一戰”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關於井陘之戰,《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的則較為詳細,充分體現了他的謀略,韓信先是派遣軍隊前去挑戰,在趙軍出城迎戰後,則佯敗退走誘敵深入。在趙軍追擊的過程中,則率領軍隊背水列陣,憑藉背水一戰的勇氣與趙軍糾纏,另派2000人持漢旗繞過戰場,在井陘關兩邊的山上遍插漢旗。趙軍面對背水一戰的漢軍久戰不下,於是打算返回關隘,卻發現關隘周圍已經盡是漢軍旗幟,以為關隘已經落到了漢軍手中,導致趙軍大亂潰散。韓信此時才率軍發動總攻,迅速擊敗了趙軍。

由此可見,韓信在作戰過程中更加善於使用謀略,這從韓信給劉邦的出謀劃策中也有體現,例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例如“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項羽實行戰略包圍等等。

垓下之戰,謀略與勇武的對決

雖然在垓下之戰時項羽已經全面陷入戰略被動,且手中只有疲兵十萬,而漢軍則最少三十萬,但從這次交手仍然不難看出兩人作戰風格的不同。

關於垓下之戰,《史記·高祖本紀》中如此記載,“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從這段記載看,韓信親率三十萬漢軍主力對項羽的十萬楚軍發動正面攻擊,卻攻擊受挫,這足以說明項羽的勇武和楚軍的戰鬥力,即使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楚軍仍然能做到正面作戰不落下風。這應該與楚軍平日的作戰風格有關,在與敵人正面作戰中,他們是不怵任何人的。

在初戰不利的情況下,韓信迅速調整進攻策略,他命令正面軍隊後撤誘項羽軍追擊,然後令左右兩翼的漢軍迂迴至楚軍兩翼襲擊楚軍,然後再率領正面主力翻身再戰,從而達到三面夾擊的效果,最終擊敗楚軍,將項羽逼回垓下城。

在見識了楚軍的正面作戰能力後,韓信想必也明白,如果項羽想要突圍,他是根本攔不住的,於是才轉而採用計謀,以“四面楚歌”之計擾亂楚軍軍心,從而奪取最終的勝利。


綜上所述,如果兩人正面率軍對決,無疑項羽更加佔有優勢。但如果戰場形勢複雜,則善用謀略的韓信更佔上風。


香茗史館


項羽被稱之為戰神,韓信被稱之為兵仙,如果二人僅以軍事能力謀奪天下,那麼項羽必然勝過韓信。



共同對戰章邯

雖然二人直接交手的機會很少,但是兩個人都和同一個人交過手,那就是章邯。



項羽對決章邯

項羽先在鉅鹿之戰時和章邯交手,當時的章邯以20萬亡命之徒的秦軍,殺得山東五國望風而逃,所有的反秦將士都被章邯領導的秦軍氣焰嚇到了。之後秦二世又增派了司馬欣和王離的20萬大軍,這時章邯名義下領導了40萬大軍,各個裝備精良,且作戰勇猛。

這時的項羽以5萬軍隊渡河,先是九戰九捷,生擒了王離。打的章邯連連後退。最終被迫投降了項羽。最終項羽於新安坑殺了章邯旗下所有裝備精良的秦軍。



韓信對決章邯

劉邦出漢中之時,韓信出兵攻打章邯。此時的章邯已經被項羽封為了雍王,因為項羽坑殺20萬秦國子弟一事,章邯被三秦之地的人們唾棄不恥,可以說此時的章邯人心不附、兵力不足、裝備落後。

公元前206年8月,韓信隨劉邦戰敗了章邯之後,劉邦出函谷關攻項羽,此時是公元前205年10月(此時以10月為歲首,實際上過了兩個月),劉邦留下了韓信攻打章邯。

此時的章邯更是面臨絕境,但就算是如此,韓信也等到了在6月才在廢丘之戰中以水灌城才戰敗了章邯。也就是說韓信和章邯前前後後打了8個月的仗,才戰勝了章邯。



由此可以看出來,項羽完全勝過了韓信。

垓下之戰

整個楚漢戰爭中,兩個人的正面對決只有一次,那就是垓下之戰,但是這一次的對決是一次極為不公平的對決。韓信在兵力和補給上佔據了極強的優勢。所以最終的結局是韓信勝出。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比較一下。

垓下之戰發生在10月下旬,韓信指揮60萬大軍圍困項羽10萬人馬,此時的項羽兵少食盡,熬到了十二月,楚軍依然身著夏裝對陣身著冬裝的漢軍。可謂是不利到了極點。



即便如此,圍困的過程中,韓信發動了兩次攻勢,意圖彰顯一下自己強行項羽,結果進攻受挫,漏出破綻,使項羽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反擊。如果不是兵力優勢圍困,估計項羽早已突圍。



所以綜合來說,雙方僅以軍事攻伐天下,韓信絕不是項羽的對手。


我是越關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韓信跟項羽相比,誰才是雄霸天下的天才軍事家?

如果單單說韓信跟項羽相比,誰的軍事能力更強,那答案毫無疑問,當然是韓信的軍事能力強過項羽,因為項羽就是在戰場上敗給韓信的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

但是題主在這個問題上加上了“雄霸天下”四個字和“天才”兩個字。

這下問題就不一樣了。

因為到了最後韓信和項羽都沒有雄霸天下。

雄霸天下的是劉邦。

韓信軍事能力很強,號稱軍神,但劉邦拿下韓信,並沒有動干戈,只是謀士陳平的一條計謀,韓信就束手就擒了,就這麼簡單,不費一兵一卒。

最後,韓信死在呂后指派的一群宮女手裡,是不是覺得有點好笑?

而劉邦、韓信、項羽,三個都是天才。

劉邦是天才的統治者,韓信是天才的軍事家,項羽則是天才的猛將。

可惜這三個天才註定不能和諧相處,最後勝出的是雄霸天下的劉邦。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韓信與項羽相比,韓信擅長謀略,項羽擅長與戰術,二者唯一的一次對決是亥下之戰,韓信勝了,項羽敗了,那是否得出韓信就比項羽強呢?

這個結論是得不出來的,項羽前期也是百戰百勝,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秦朝暴政失民心,項羽起兵佔天時;二是項羽作戰非常勇猛,一般人根本無法敵擋,由於這兩個原因足夠讓項羽百戰百勝,基本上一統天下了。韓信能夠幫助劉邦一統天下,原因有三個原因:一是對手都是匹夫之勇,沒有一個對手的帶兵能力是人們認可的,除了項羽;二是項羽實行封王制,暴政,使得天時轉化為劉邦,所以劉邦一出,很多諸侯直接歸附劉邦;三是劉邦有張良控制整個局勢,蕭何負責整個戰局的後勤,所以韓信在前方只顧打仗,不擔心後方問題。

韓信和項羽前期能百戰百勝,主要是對手不給力,項羽對付章邯,章邯雖會領兵,軍事力量也強大,但實際上是散兵,秦朝已經無力迴天了,韓信面對項羽是以絕對的優勢兵力,面對項羽已經被劉邦消弱到精疲力盡的地步,韓信對付項羽時,項羽雖猛,但是他的士兵已經無心再戰,但是項羽依然能衝出韓信的幾十萬大軍的圍堵,可憐項羽本身還是非常強的。

但是對於二者的比較,我更傾向與項羽比韓信強,但是項羽打仗歷史,用人和謀略比較欠缺,韓信雖沒有項羽勇猛,但是謀略還是比較強,在謀略方面比項羽強。


汐水柔情


項羽作戰以“勇猛”著稱,翻閱史料項羽運用謀略最著名的戰役只有鉅鹿之戰,這次戰役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成就了項羽無敵威名,征服了抗秦諸侯們崇尚強者的心理,一舉成為抗秦領袖。韓信善於隱忍謀劃,作戰靈動多變,知己知彼,往往能以小代價換取大勝利,因此韓信在楚漢相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題主說的“雄霸天下的天才軍事家”這句話很不恰當,所謂雄霸天下的不一定就是軍事家,天才的軍事家也不一定能夠雄霸天下。


我認為項羽有雄霸天下的氣勢,但他不是天才軍事家,他的軍事策略水平並沒有多麼的高超。但他身平除了垓下一戰之外從未有過敗績,這其中有幾個因素:項羽的無敵氣勢是挾全天下人都在反抗秦政的浪潮中逐漸形成的,這也叫借勢,他就是這種“勢”的突破口,一往無前,有我無敵,代表了天下人的意願,天時地利人基本全佔,所以在楚漢相爭之前項羽未有一敗;還有就是他自身勇猛,在當時看來無人可以擋其鋒芒,既然有這樣的主帥那麼部下也會有這種氣勢,就像是刺裂空氣的利箭般勇不可擋,我們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歷史,項羽主要靠的是他快速機動的騎兵部隊出其不意速戰速決的打法,這時候他還佔有地利人和,所以在垓下之戰前他依然戰無不勝;而且貴族出生的項羽一生自傲,不屑於運用陰謀詭計,一切的威脅都可以一拳擊碎,所以說項羽是雄霸天下的梟雄。


韓信確實可以稱為天才軍事家,但他不具備雄霸天下的氣質。韓信的用兵自不必多說,貧苦出生的他既然能夠忍受胯下之辱,足見其城府極深,這樣的人不管做事還是用兵都會謀定才會後動,有十足的把握才會傾其全力一戰定勝負。韓信用兵不會急於求成,畢其功於一役這種事他絕不會做。你說韓信的這種性格能和雄霸天下這四個字扯上關係嗎?反過來說也只有韓信這種形式的作戰方法才能戰敗項羽,項羽確實是被韓信的牽制、彭越黥布的聲東擊西打法給拖垮的。


歷史沉澱中的新奇


我覺得還是項羽更勝一籌吧。

項羽和韓信,是楚漢爭霸之際最為耀眼的兩位軍事天才,一位是後人眼裡難以逾越的西楚霸王,一位被後世譽為“兵仙”。項羽的個性比較“剛”,英雄蓋世,寧折不彎,最終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邊,死的壯烈。而韓信的性格比較“柔”,能忍胯下之辱,最終卻死於婦人之手,令人唏噓。



項羽擅長對陣衝鋒,而對陣衝鋒最需膽氣與勇猛,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從三年破秦,平定天下,數次以少勝多的戰例來看,絕不是匹夫之勇。鉅鹿之戰,項羽率領楚軍猶如天神下凡,以少勝多,擊垮了秦軍最精銳的長城軍團,可以說是勇冠三軍,成為了抗秦義軍的盟主。其手下的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也都是驍勇善戰的猛將,此時韓信也是項羽手下一員,但因為不屬於項羽所欣賞的勇猛風格而未得到重用,最終導致韓信投靠了劉邦,成為他一生最大的對手。



韓信善於狙擊,包圍,拼的不是勇,而是巧。帶著散兵遊勇就可以消滅地方的精銳部隊。世人評價韓信:“扶漢則興漢,佐楚則楚霸,自立為王可得三分天下”。



項羽軍事能力無人能敵,但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就是不珍惜人才,導致手下紛紛投向劉邦,假如少一點婦人之仁,絕對可以得天下。成王敗寇,戰爭沒有人會在乎手段,只問結果,項羽再怎麼英雄蓋世還是敗了,剛愎自用不僅害死了自己和虞姬,也讓項姓變為劉。項羽兵敗,是整個劉邦集團的功勞,尤其是張良的四面楚歌使楚軍四散,兵無戰心,霸王最後兵敗自盡,生為人傑,死亦鬼雄,韓信最終卻死於婦人之手,一代名將慘淡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