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能真正放下,是孩子康復的前提|渡過

家长能真正放下,是孩子康复的前提|渡过

茜貝兒/文

時常看到有家長對孩子無節制地玩手機和遊戲,有各種擔心與焦慮。我曾經也是如此,也因此走過一段彎路。好在現實教育了我,後來我慢慢學會了放下,孩子也一點點好轉。

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交流。一點個人體會,僅供參考。

(一)

我家孩子休學在家時,晝夜顛倒,除了吃喝拉撒睡覺,剩下的只有手機和遊戲陪伴。我跟所有家長一樣,控制不住的焦慮,止不住的擔心:擔心孩子不規律作息影響健康;擔心孩子天天無所事事,睜眼就開玩遊戲;擔心孩子病沒治好又惹上網癮,前途未卜,從此就荒廢人生......

各種焦慮、困惑圍繞著我,不由得對孩子著急嘮叨、指責、說教。但這時說教和勸阻毫無作用,反而讓我和孩子更處在焦慮和對立中……硝煙瀰漫,越管教越反叛,並未曾想到這一切都是是她的病態。

現在我認識到,家長首先應改變認知,不必視手機遊戲如洪水猛獸。

當今社會,網絡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對患病的孩子來說,手機是他聯繫外界的紐帶,是能夠幫助他克服孤獨的夥伴。因此,對孩子強行管束手機,效果不佳,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回到我們家的情況。為什麼孩子患病後會沉迷手機?經過反思,我認識到,原因是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上了太多的規矩。過於嚴厲的家庭教育讓他們壓抑,沒有安全感,感受不到的愛和被愛;吝於讚美,哪怕她已非常的優秀。曾經的她非常憎恨我、排斥我,並拒絕我觸碰她。

於是,我去上心理學課程,學習並反思自己,學著怎樣面對,無條件接納,做到共情,用心陪伴。

李子勳老師說,一個不服從規則的孩子就是一個創造規則的孩子;外在的規則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規則就越多。

卡內基的《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中說道:“你所擔心的99%的事情,都不會發生的。”

過度的擔憂百害無一利,只會耗費人們過多的心理能量,讓人感覺身心疲憊。孩子有壞習慣時,如果媽媽接納方式得當,壞習慣會自然消失。網絡依賴不是上網太多,而是上網太少;要學會用不解決的方式去解決。

(二)

“心態變,則人生變。”主宰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心。它快樂則你快樂,它悲傷則你悲傷,就看你怎樣調整。

崔仁哲的《可以改變自我的心理學智慧》中說:從心理學中探索人生智慧。智慧就是敢於承認自身的極限,突破我們心靈的侷限性,改變看待世界的“心靈之窗”。

我通過不斷地學習心理學,調整自己認知和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女兒雖然看似沒有丁點變化,依舊晝夜顛倒,依舊玩手機遊戲,但我們的親子關係有所改善。

慢慢地,她對我們不再抗拒了,有時也會回應我們。我和老公可著勁疼她,並用言語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家庭氣氛開始祥和起來。

有一天,女兒說想去四川看演唱會。我說好呀,媽媽給你買機票,讓哥哥帶你去,媽媽有課不能陪你回去。跟她商量後同意了。

從老家回深圳後,發現她的變化更明顯。以前通宵遊戲變成玩到凌晨三、四點,跟我們有說有笑,也不排斥我,可以讓我抱抱,甚至親親。有時我們善意的提醒女兒也會聽進去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復學後她帶藥住校,第一個週末回家就給我了莫大的驚喜:她有自控能自律。週五晚回家吃飯後玩遊戲;週六白天呆在房間寫作業,晚上吃飯後才開始遊戲;週日在房間寫作業,晚上吃完飯後送她回學校。

當你給孩子寬鬆的環境時,孩子大都是向上的、向好的。孩子在家時我們滿心歡喜,濃濃的愛意就差沒溢出了。看她玩遊戲也不會有情緒,任她玩耍,只是我們睡前會叮囑一句。漸漸孩子從凌晨三四點睡覺,慢慢提前到了一二點。不再只有手機遊戲,有時也會跟同學外出遊玩。

我們真的好開心,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三)

國慶節後上學第一天,一大早女兒給我發來短信,說情緒低落想回家。

我和她爸爸趕到學校,中午接她出外吃飯。爸爸溫和、疼愛地對她說: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學習上不要給自己壓力,你是我們的寶貝,爸爸媽媽永遠支持你,是你堅強的後盾。

我也理解地對她說,寶貝想回家嗎?想咱們就回家。

女兒這時情緒有所緩解,說不用了,她要回學校。我也及時跟老師溝通,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當時我們很淡定並穩穩托住了女兒的情緒,她隨後的狀態一直比較平穩。

我又擔心這種美好不能長久,擔心她不能好好服藥。我一天會發很多信息給她,不斷提醒她服藥。過度的關注讓她有些煩燥,不給我回應了。

我及時調整自己,學著放手。不再提醒她服藥,只會給她關心、溫暖的言語及問候。週末她回家,我看帶去的藥盒,僅有兩次未服藥,那一刻真的感到欣慰。

如今,我是真正方方面面都放下了,不管學業還是服藥。學與不學,服與不服,怎樣都是我最愛的孩子,不會因這些而改變。

我始終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什麼時候學都不晚;不服藥後果就是復發,沒什麼大不了,又不是絕症,接著再治就好。

明白“吸引力法則”,給孩子全然的祝福。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並且讓她也明白我們的態度。知道爸媽永遠無條件地愛的是她這個人,無任何附加條件。

今後路還長,任重而道遠。總之,我覺得家長必須真正地放下,孩子才能輕裝上陣。

◀掃描關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本公號圖片除註明外皆由張進所攝。文字、圖片版權均為作者和公號所有,未經同意禁止商業應用。本公號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