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能真正放下,是孩子康复的前提|渡过

家长能真正放下,是孩子康复的前提|渡过

茜贝儿/文

时常看到有家长对孩子无节制地玩手机和游戏,有各种担心与焦虑。我曾经也是如此,也因此走过一段弯路。好在现实教育了我,后来我慢慢学会了放下,孩子也一点点好转。

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一点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一)

我家孩子休学在家时,昼夜颠倒,除了吃喝拉撒睡觉,剩下的只有手机和游戏陪伴。我跟所有家长一样,控制不住的焦虑,止不住的担心:担心孩子不规律作息影响健康;担心孩子天天无所事事,睁眼就开玩游戏;担心孩子病没治好又惹上网瘾,前途未卜,从此就荒废人生......

各种焦虑、困惑围绕着我,不由得对孩子着急唠叨、指责、说教。但这时说教和劝阻毫无作用,反而让我和孩子更处在焦虑和对立中……硝烟弥漫,越管教越反叛,并未曾想到这一切都是是她的病态。

现在我认识到,家长首先应改变认知,不必视手机游戏如洪水猛兽。

当今社会,网络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尤其对患病的孩子来说,手机是他联系外界的纽带,是能够帮助他克服孤独的伙伴。因此,对孩子强行管束手机,效果不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回到我们家的情况。为什么孩子患病后会沉迷手机?经过反思,我认识到,原因是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上了太多的规矩。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让他们压抑,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的爱和被爱;吝于赞美,哪怕她已非常的优秀。曾经的她非常憎恨我、排斥我,并拒绝我触碰她。

于是,我去上心理学课程,学习并反思自己,学着怎样面对,无条件接纳,做到共情,用心陪伴。

李子勋老师说,一个不服从规则的孩子就是一个创造规则的孩子;外在的规则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规则就越多。

卡内基的《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中说道:“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过度的担忧百害无一利,只会耗费人们过多的心理能量,让人感觉身心疲惫。孩子有坏习惯时,如果妈妈接纳方式得当,坏习惯会自然消失。网络依赖不是上网太多,而是上网太少;要学会用不解决的方式去解决。

(二)

“心态变,则人生变。”主宰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心。它快乐则你快乐,它悲伤则你悲伤,就看你怎样调整。

崔仁哲的《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中说:从心理学中探索人生智慧。智慧就是敢于承认自身的极限,突破我们心灵的局限性,改变看待世界的“心灵之窗”。

我通过不断地学习心理学,调整自己认知和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虽然看似没有丁点变化,依旧昼夜颠倒,依旧玩手机游戏,但我们的亲子关系有所改善。

慢慢地,她对我们不再抗拒了,有时也会回应我们。我和老公可着劲疼她,并用言语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家庭气氛开始祥和起来。

有一天,女儿说想去四川看演唱会。我说好呀,妈妈给你买机票,让哥哥带你去,妈妈有课不能陪你回去。跟她商量后同意了。

从老家回深圳后,发现她的变化更明显。以前通宵游戏变成玩到凌晨三、四点,跟我们有说有笑,也不排斥我,可以让我抱抱,甚至亲亲。有时我们善意的提醒女儿也会听进去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复学后她带药住校,第一个周末回家就给我了莫大的惊喜:她有自控能自律。周五晚回家吃饭后玩游戏;周六白天呆在房间写作业,晚上吃饭后才开始游戏;周日在房间写作业,晚上吃完饭后送她回学校。

当你给孩子宽松的环境时,孩子大都是向上的、向好的。孩子在家时我们满心欢喜,浓浓的爱意就差没溢出了。看她玩游戏也不会有情绪,任她玩耍,只是我们睡前会叮嘱一句。渐渐孩子从凌晨三四点睡觉,慢慢提前到了一二点。不再只有手机游戏,有时也会跟同学外出游玩。

我们真的好开心,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三)

国庆节后上学第一天,一大早女儿给我发来短信,说情绪低落想回家。

我和她爸爸赶到学校,中午接她出外吃饭。爸爸温和、疼爱地对她说: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学习上不要给自己压力,你是我们的宝贝,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也理解地对她说,宝贝想回家吗?想咱们就回家。

女儿这时情绪有所缓解,说不用了,她要回学校。我也及时跟老师沟通,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当时我们很淡定并稳稳托住了女儿的情绪,她随后的状态一直比较平稳。

我又担心这种美好不能长久,担心她不能好好服药。我一天会发很多信息给她,不断提醒她服药。过度的关注让她有些烦燥,不给我回应了。

我及时调整自己,学着放手。不再提醒她服药,只会给她关心、温暖的言语及问候。周末她回家,我看带去的药盒,仅有两次未服药,那一刻真的感到欣慰。

如今,我是真正方方面面都放下了,不管学业还是服药。学与不学,服与不服,怎样都是我最爱的孩子,不会因这些而改变。

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不服药后果就是复发,没什么大不了,又不是绝症,接着再治就好。

明白“吸引力法则”,给孩子全然的祝福。把担心丢掉,让祝福常在,并且让她也明白我们的态度。知道爸妈永远无条件地爱的是她这个人,无任何附加条件。

今后路还长,任重而道远。总之,我觉得家长必须真正地放下,孩子才能轻装上阵。

◀扫描关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