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達百貨易手看王健林買賣

在這次萬達和蘇寧買賣萬達百貨的新聞中,更多看到的是標題黨,只有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的評論比較中肯,他認為是雙贏,是生意。做生意,就是買和賣,是買賣就看賺不賺錢。顯然,王健林是買賣高手。

萬達百貨萬達早就想賣

2月12日,蘇寧控股集團、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在新春團拜會上宣佈,蘇寧易購正式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一石激起千層浪,王健林甩賣資產的傳言甚囂塵上,隨後,蘇寧方面出面表示,時尚百貨子公司升級為零售集團的子集團,成立蘇寧時尚百貨集團。顯然,出售的萬達百貨成為了蘇寧重要的一枚棋子。

從萬達百貨易手看王健林買賣

2003年-2006年間,中國電商走在高速增長的軌道上,互聯網使用者逐步接受了網購的形式,2007年之後,電商的發展逐步進入規範化,穩定發展的階段,電商平臺的競爭也越發的激烈。當蛋糕逐漸被瓜分,電商也逐步“觸頂”,曾經,電商想要打死的線下門店成了香餑餑,電商平臺逐步完成了資本積累,從線上轉移到線下,“牽手“線下門店成為了資本市場中普遍的現象。

萬達百貨於蘇寧來說,是“蜜糖“無疑。2017年,張近東在“中美企業家峰會”上曾公開表示,蘇寧在國內的市場地位是線下第一,線上前三。在阿里逐步實現“線上”落地的時候,蘇寧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發展至今,萬達百貨在品牌美譽度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將萬達百貨收入囊中,蘇寧吃下了這顆糖。

而於萬達而言,甲之蜜糖,卻不一定還是乙之蜜糖,據一份報告顯示,電商行業競爭十分殘酷,阿里巴巴一騎絕塵,2018年,在零售電商領域,阿里巴巴佔據近60%的市場份額,京東以16%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二位,在三四線城市,拼多多也佔據著一席之地。此時,萬達依靠萬達百貨突破電商領域,並不現實,可以想象,在電商激烈的競爭,利潤率逐步降低的現狀中,萬達在產品價格戰中勢必會調動大筆資金,會對萬達現在的現金流造成一定的衝擊,分散萬達整體注意力。

而從萬達的發展戰略來看,萬達百貨也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萬達廣場剛起步時,百貨業態發揮了極強的支撐作用。萬達商業2015年的公司業績會上,曾擔任萬達商業地產董事兼執行總裁的曲德君表示,“萬達百貨是在萬達商業地產發展初期,為了支持萬達廣場而衍生的業態”。

據新京報報道,此番交易算是抄底,肯定不超過80億元。賣掉萬達百貨是遲早的事,此時賣掉,確是一個好時機。

萬達瘦身,聚焦主業

曾幾何時,馬雲也為了找投資四處奔走,互聯網、電商距離我們的生活那麼遠,電子支付更是天方夜譚,如今阿里巴巴市值4373.27億美元,超越騰訊登頂中國市值榜首,騰訊市值為33111.87億港元。輕資產運營模式,即以較少的資金投入,獲得較大的利潤回報,隨之產生的更高的ROE也更為引人關注。

萬達的“瘦身”也符合萬達的整個發展戰略。在萬達集團2018年工作總結會上,王健林表示,按照投資協議,萬達商業今年內要剝離所有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有,成為徹底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萬達百貨曾經歷過虧損,2015年7月的時候,王健林表示:“要關掉國內一半的百貨門店”。隨後萬達集團關掉了全國約90家百貨門店中的46家,暫時保留了盈利門店。近兩年,經過調整後的萬達百貨仍在盈利中,轉型是萬達現有的主題。

伴隨著消費升級,中國體驗型消費的增速十分可觀,萬達也看中了這塊蛋糕,並逐步佈局,早在10年前,王健林預見性的提出要增加體驗性消費業態,在萬達集團2018年工作總結中,王健林又一次提到體驗型消費,指出萬達要在2020年完成企業轉型,重點放在服務消費、體驗消費產業方面。萬達百貨為萬達院線提供助力,也可見一斑。

從萬達百貨易手看王健林買賣

從財務數據來看,轉型後的萬達效益十分可觀。萬達集團官網顯示,2017年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集團、富力地產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商業將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地產,將西雙版納萬達文旅項目、南昌萬達文旅項目等13個文旅項目91%股權以438.4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融創房地產集團,兩項交易總金額637.5億元。

2018年,萬達30歲生日的年會上,萬達公佈了2018年業績,以成本法計算企業資產為6257.3億元,因為資產轉讓因素,同比下降11.5%;收入實際實現2512.7億元,因將其中已簽訂轉讓協議、但未完成轉讓的部分項目所產生的370億元收入從年度計劃及統計中減去,萬達集團2018年收入為2142.8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6%。其中服務業收入1609億元,佔總收入的75.1%。另一方面,“瘦身”帶來的現金流,也將進一步補充萬達的運營資金。王健林還公佈了萬達的負債情況,2018年,萬達有息負債大幅減少,同比2017年減少約30%。特別是萬達海外負債基本解決,目前只剩下少部分沒有到期的負債。

輕裝簡行,重新上路的萬達,來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