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达百货易手看王健林买卖

在这次万达和苏宁买卖万达百货的新闻中,更多看到的是标题党,只有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的评论比较中肯,他认为是双赢,是生意。做生意,就是买和卖,是买卖就看赚不赚钱。显然,王健林是买卖高手。

万达百货万达早就想卖

2月12日,苏宁控股集团、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在新春团拜会上宣布,苏宁易购正式收购万达百货37家门店。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健林甩卖资产的传言甚嚣尘上,随后,苏宁方面出面表示,时尚百货子公司升级为零售集团的子集团,成立苏宁时尚百货集团。显然,出售的万达百货成为了苏宁重要的一枚棋子。

从万达百货易手看王健林买卖

2003年-2006年间,中国电商走在高速增长的轨道上,互联网使用者逐步接受了网购的形式,2007年之后,电商的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稳定发展的阶段,电商平台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当蛋糕逐渐被瓜分,电商也逐步“触顶”,曾经,电商想要打死的线下门店成了香饽饽,电商平台逐步完成了资本积累,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牵手“线下门店成为了资本市场中普遍的现象。

万达百货于苏宁来说,是“蜜糖“无疑。2017年,张近东在“中美企业家峰会”上曾公开表示,苏宁在国内的市场地位是线下第一,线上前三。在阿里逐步实现“线上”落地的时候,苏宁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发展至今,万达百货在品牌美誉度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将万达百货收入囊中,苏宁吃下了这颗糖。

而于万达而言,甲之蜜糖,却不一定还是乙之蜜糖,据一份报告显示,电商行业竞争十分残酷,阿里巴巴一骑绝尘,2018年,在零售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京东以1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二位,在三四线城市,拼多多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此时,万达依靠万达百货突破电商领域,并不现实,可以想象,在电商激烈的竞争,利润率逐步降低的现状中,万达在产品价格战中势必会调动大笔资金,会对万达现在的现金流造成一定的冲击,分散万达整体注意力。

而从万达的发展战略来看,万达百货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万达广场刚起步时,百货业态发挥了极强的支撑作用。万达商业2015年的公司业绩会上,曾担任万达商业地产董事兼执行总裁的曲德君表示,“万达百货是在万达商业地产发展初期,为了支持万达广场而衍生的业态”。

据新京报报道,此番交易算是抄底,肯定不超过80亿元。卖掉万达百货是迟早的事,此时卖掉,确是一个好时机。

万达瘦身,聚焦主业

曾几何时,马云也为了找投资四处奔走,互联网、电商距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远,电子支付更是天方夜谭,如今阿里巴巴市值4373.27亿美元,超越腾讯登顶中国市值榜首,腾讯市值为33111.87亿港元。轻资产运营模式,即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利润回报,随之产生的更高的ROE也更为引人关注。

万达的“瘦身”也符合万达的整个发展战略。在万达集团2018年工作总结会上,王健林表示,按照投资协议,万达商业今年内要剥离所有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有,成为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万达百货曾经历过亏损,2015年7月的时候,王健林表示:“要关掉国内一半的百货门店”。随后万达集团关掉了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暂时保留了盈利门店。近两年,经过调整后的万达百货仍在盈利中,转型是万达现有的主题。

伴随着消费升级,中国体验型消费的增速十分可观,万达也看中了这块蛋糕,并逐步布局,早在10年前,王健林预见性的提出要增加体验性消费业态,在万达集团2018年工作总结中,王健林又一次提到体验型消费,指出万达要在2020年完成企业转型,重点放在服务消费、体验消费产业方面。万达百货为万达院线提供助力,也可见一斑。

从万达百货易手看王健林买卖

从财务数据来看,转型后的万达效益十分可观。万达集团官网显示,2017年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集团、富力地产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商业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股权以438.4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房地产集团,两项交易总金额637.5亿元。

2018年,万达30岁生日的年会上,万达公布了2018年业绩,以成本法计算企业资产为6257.3亿元,因为资产转让因素,同比下降11.5%;收入实际实现2512.7亿元,因将其中已签订转让协议、但未完成转让的部分项目所产生的370亿元收入从年度计划及统计中减去,万达集团2018年收入为214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6%。其中服务业收入1609亿元,占总收入的75.1%。另一方面,“瘦身”带来的现金流,也将进一步补充万达的运营资金。王健林还公布了万达的负债情况,2018年,万达有息负债大幅减少,同比2017年减少约30%。特别是万达海外负债基本解决,目前只剩下少部分没有到期的负债。

轻装简行,重新上路的万达,来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