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本文转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热议,说的是湖南一位热爱养生的阿姨,因为觉得新鲜水果营养丰富,于是将20多种水果混合榨汁之后,经过简单过滤,竟然自己进行了静脉注射。不料注射之后,立即感到皮肤搔痒,体温上升,就医之后发现,全身是严重感染,多脏器损伤,险些命丧。好在经过5天的抢救,才脱离危险。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我们都知道注射果汁的方式肯定是不可行的,但是对于其中的原由,却并不是搞的非常清楚,到底为什么把果汁注射入静脉会有生命危险,而关于静脉注射背后的知识,你到底又知道多少?

为什么果汁进入静脉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从通俗的角度来说,注射类的药物质量标准非常之高。它会比其他的一些药物,比如口服制剂或者一些舌下含化制剂等,要求都要高。比如说,注射类药物必须要求无菌,没有热源。而果汁中肯定是富含糖份,所以它不能达到无菌的地步,并且非常容易滋生细菌。

注射类的药物很关键的一点,要求不得有异物,从专业上的角度说,是澄明度的要求。每一个注射液在出厂之前,都会严格检查它的澄明度,也就是说注射液的溶液当中不能含有任何纤维和颗粒物。果汁富含大量的纤维和颗粒,显然也是达不到对于澄明度的要求的。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PH值的要求,也就是我们说的酸碱度,以及渗透压的要求,果汁是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的要求,所以,将果汁进行榨汁之后,进行静脉注射,会引起很严重的后续反应,比如感染、静脉炎、血栓等。

药物有哪些方式进入体内?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我们的吃、喝都是进入到胃,通过胃肠道吸收。其实对于药物来说,除了通过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比如汤剂、合剂、片剂、糖浆剂、散剂、颗粒剂这些都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的剂型。比如注射剂型药,除了静脉基础的方式,其实还有肌肉注射,还有皮下注射。

还有一些是皮肤给药的,比如膏药剂、软膏剂等,这些是通过皮肤的经皮肤吸收来进行吸收的。还有,我们用的一些气雾剂,是直接用于呼吸道的给药剂型的,一些滴鼻剂。这些都是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的。

新闻案例中,这位患者就是把营养的吸收和在医疗上的给药方式,完全混淆,她认为能够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成分,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可能会更加吸收的好。殊不知,这是极其危险的!

请放下对 “静脉注射”的执念!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静脉输液起效很快,因为它是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地把药物达到全身,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它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争取宝贵的时间。但是不要忘记,静脉输液是侵入性的操作,可能会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而且如果发生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无法及时地清除已经进入到血管随着血液进行循环的这些药物。所以,这是一个有利有弊的这样一个过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选择哪一种的给药方式是最为适宜的。

临床上一般经过总结以后,三种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

第一种:患者吞咽困难,没办法吞药片,同时也没办法做肌肉注射。这个时候可能先要考虑一个静脉输液。

第二种:患者有严重吸收的障碍,比如说他出现了反复的呕吐,严重的腹泻,没法吃药,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和体液,这种很虚弱的情况下,医生往往给予静脉输液。

第三种:这也是最常用一种,患者他的病情非常危重,而且进展是非常迅速,药物在体内必须要达到高的浓度,才能够发挥药效,这个时候,医生才会考虑给静脉输液的方式。而并不是由疾病来临的时候,比如说感冒、发烧,一定要选择静脉输液,这是不对的。

我们的原则是:能口服不肌注,而能肌注就尽量不补液。事实上补液的风险堪比一次小手术!

医生提醒您:放下对静脉注射的执念,更不能“想当然”地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合理用药方面药师任重而道远。

【微健康】注射果汁美容养生差点丢了性命!医生揭开输液的“秘密”

文/根据 《新闻实验室》采访药剂科副主任石浩强的内容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