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山所作的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全詩至今無人超越!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意境奇妙,語言奇妙,立意清晰,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氣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李白一首寫景的詩《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望山所作的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全詩至今無人超越!

“天門中斷楚江開”,天門山好像是被江水劈開而來。這句詩以“天門”起頭,緊扣題意,詩人想象豐富,認為天門山的形成,是因為擋住了楚江的去路,而被楚江洶湧的江水劈開。短短七個字,詩人就為了我們展現了楚江沖斷天門山而去的波濤洶湧的氣勢。在詩人的筆下,楚江變得極有生命裡,衝破了天門山這般的障礙。此句看似寫天門中斷,實則是寫楚江的洶湧。

“碧水東流至此回”,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詞句看似寫江水東流,實則是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江水的約束,江水流到狹窄、兇險的地方便會變得澎湃迴旋。這一句詩人為我們展現了楚江流至天門山出,因天門山的狹窄兇險而回旋的波濤洶湧的奇觀。詞句看似寫波濤洶湧,實則是寫天門山之險。以山勢襯托水之急,以水勢襯托山之險。李白不愧為“謫仙人”,手法高明、想象豐富,令人歎為觀止。

李白望山所作的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全詩至今無人超越!

“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的青山對峙著出現在眼裡。這句與第一句形成呼應,但是又絕沒有那麼簡單。“出”字歷來為人所稱讚,因為他將靜止不動的青山寫活了,賦予了青山動態美。不僅如此,從“出”字,我們還可以看出詩人望山的位置。試想一下,如果站立在某一地點望天門山,那麼天門山怎麼也不會有“出”之態。唯有詩人是運動的,望著靜止的天門山,才會有天門山慢慢出現景象。那麼詩人的立腳點在哪呢?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經猜到了,詩人的立腳點便是第四句的“孤帆”,站在舟上,順江而下,兩岸的青山緩緩映入眼簾,如同在歡迎自己一般。

李白望山所作的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全詩至今無人超越!

“孤帆一片日邊來”,該句點明瞭詩人的立足點,傳神地描繪出了詩人乘船順江而下,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場景。該句是對第三句的回應,青山緩緩出,彷彿是在歡迎詩人,詩人為了回應青山,也緩緩地向青山靠近,表達了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的喜悅心情。

縱觀此詩,詩人手法由遠及近,動靜結合,山水互襯,語言生動、形象,畫面鮮明,意境開闊,氣魄豪邁。僅僅二十八個字,便將波濤洶湧的長江、兇險的天門山如畫卷般展現在我們面前,使人身臨其境,讀完更是讓人心胸開闊。想必沒有去過天門山的朋友,讀完此詩便已是如此如醉,心嚮往之了吧。不過,也只有詩仙李白,才能寫出如此般令人稱讚的詩句!

李白望山所作的詩,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全詩至今無人超越!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