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

雁过留声说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袁绍失败的原因。

袁绍本来是最有可能成为三国霸主的人。

他作为四世三公袁家的掌门人,是全国最强有力的家族领袖。

当时全国的汉朝官员,有接近一半是袁家的朋友、门生。

袁绍依靠家族的力量,轻松消灭了草包公孙瓒,占据了北方的地盘,人口超过百万,兵力有10万之众。

相反,当时曹操地盘虽然不小,但中原因黄巾战乱被破坏严重,十室九空。曹操地盘人口只有几十万,曹军兵力不过4万人。

相比起来,袁绍兵力又一倍以上又是,手下武将很多,谋士也不少,似乎稳操胜券。

但田丰却反对和曹操过早决战,原因很简单,袁绍集团内部不合,军队虽多但是不精,袁绍本人刚愎自用、不听别人建议又心胸狭窄。

袁绍为此大怒,将田丰囚禁,然后在官渡和曹操决战。

表面上袁绍似乎稳操胜券,其实实战对峙100多日,袁绍军队根本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袁绍兵力是多,但战斗力不如曹军,双方大体势均力敌。对峙期间,两军粮草也都几乎耗尽,就看谁能够继续维持了。

其实,袁军正确的打发就应该向田丰和沮授说的那样,进行持久战。

沮授曾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粮少而财少过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缓慢抵抗,拖长战事。

沮授认为只要进行二到三年持久战,就可以将曹军的兵力和粮草消耗殆尽,会获得胜利。

但袁绍急于求成,根本不听沮授的意见,擅自进行战略决战。

这种情况下,果然像田丰说的那样,袁绍内部的严重问题导致悲剧性结果。

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变投靠曹操,讲述了一个天大的军事机密:袁绍的粮草已经不多,现有粮草放在密集基地乌巢。只要将乌巢基地摧毁,袁绍部队就要大败。

于是,曹军立即击中5000精锐,袭击乌巢的淳于琼1万袁军。因袁军战斗力不高,又被突然袭击,其实曹军这5000人几乎是毕生的。

之前,袁绍的谋士就认为乌巢空虚,应该让将领蒋奇率领部队在附近驻扎,随时接应。

但袁绍刚愎自用,根本不听别人的邮件。

更搞笑的是,曹军猛击乌巢时,袁绍不去派主力救援乌巢,反而不顾谋士和将领的意见,做出极大的军事冒险:派主力去攻击曹军大营,反败为胜。

但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主力救援乌巢,尽量抢一些粮食。然后部队主动向北方有序撤退,将大部分主力保住。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毕竟当时袭击乌巢的曹军只有5000人,击溃他们还是不困难的。

但袁绍袭击曹军大营的莫名昏招,导致袁军彻底崩溃。

因为曹军有4万,出兵5000袭击乌巢,军营还有3万多人,哪里怕你偷袭。

结果袁绍大将张郃、高览带兵袭击曹军,发现曹军早有准备,后方乌巢又是漫天大火,知道大势已去,直接率部向曹军投降。

内忧外患下,袁军彻底崩溃。

各部投降的投降,逃走的逃走,全军崩溃,沮授被俘拒绝投降被杀。

袁绍带着800骑兵逃回地盘,10万大军损失殆尽。

这种时候,袁绍理应释放田丰,向他认错,借此恢复军心士气。

但袁绍心胸狭窄,却将田丰处死灭口。

由此,袁绍内部更是一片混乱。

当时袁绍虽然惨败,毕竟还占据中国北方,有着百万人口,仍然可以搜罗至少5万以上兵力,可以和曹军继续作战。

而曹操的敌人很多,如果袁绍好好地经营,未必不能咸鱼翻身。

然而,袁绍还是胡搞一通。他连继承人都没有好好安排,就死了。随后袁绍几个儿子内讧火拼,被曹操趁虚而入,轻松打垮。

说通俗点,袁绍就是一个不适合做大事的人,袁绍几个儿子也是草包。

看看曹操,假仁假义但演戏演的很完美:曹操在袁绍大营发现许县及军中的某些人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他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示安抚反侧。

需要说明的是,袁绍此人并不少见。

著名的慈禧太后也是这种人。

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朝中有主战派和主和派。

其中主和派认为不能以卵击石和洋鬼子开战,尽量消灭义和团,和平解决。

但慈禧太后不听主和派的意见,利用义和团围攻洋人使馆区,杀死德国公使和日本外交官,惹出大祸。

夸张的是,慈禧太后在逃出紫禁城之前,却下毒手处决了主和派大臣袁昶、许景澄、徐用仪。

这就奇怪了。你慈禧既然被八国联军打的连紫禁城都保不住,就说明主和派的意见是正确的,为什么还要杀这几个大臣呢?

说通俗点,就是慈禧和袁绍一样心胸狭窄。我就算犯了大错,也不允许你们看老娘的笑话,先杀了你。


萨沙


公元二百年(建安五年)春,正当曹操准备与袁绍作战之时,刘备乘机占据徐州、下邳(今江苏宿迁西北 )等地。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汉室之胄也,又以仁义著称于世,附近郡、县纷纷望风归附。不久,刘备拥众数万。他和袁绍暗通曲款,打算联手对付曹操。这个突发情况打乱了曹操的进军计划,为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他决定亲自率军先解决掉刘备。曹军很快将刘备击溃,接着又攻克下邳,迫降了刘备麾下大将关羽,收为己用。刘备溃败,不得已率残军到青州去投奔袁绍之子袁谭,后又辗转来到邺城(今河南安阳附近,袁氏老巢)投靠袁绍。

当曹操率大军攻击刘备的消息传到河北之时,袁绍帐下谋士田丰认为曹军倾巢而出,许都必防守空虚,若发兵偷袭许都,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于是建议袁绍出兵袭击曹操的身后。遗憾的是,多谋寡断、见事迟缓的袁绍竟以儿子患病、不忍弃之而去为由拒绝采纳,以致白白失去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田丰气的直跺脚,叹息道:“可惜啊可惜,大事完了” !直到曹操大破刘备回军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后,袁绍才召集众人商议如何进攻许都之事。田丰认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因因敌而变,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刻攻许都非常不利,于是极力劝阻袁绍这样做。

他对袁绍说:“如今曹操已经击败刘备,许都的防守也就不再空虚了;况且曹操这人及善用兵,灵活诡谲,其军人数虽少,但战力很强,不容小觑。与其此时去进攻防范严密的许都,不如聚兵相持,静观其变,以做长久打算”。袁绍再一次拒绝了田丰的忠告,而且认为他在大战来临前故意扰乱军心,下令将他逮捕下狱,等自己得胜回来后再惩治他。

接着,袁绍向各州郡发布讨伐曹操的檄文,调集大军,准备大举攻曹。

彼时袁绍拥兵数十万,其后方不仅地域广阔,而且相对稳固,称得上兵精粮足。而曹操与之对峙之兵不过一、两万人,且所占地盘战乱连绵,局势未稳,物资奇缺,就连军队的后勤供应都很困难。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谋士郭图、猛将颜良率军进驻白马,围攻据守此地的曹操东郡太守刘延,他自己亲率大军开至黎阳,准备渡河直捣曹操老巢许都。曹操果然是军事奇才,他采纳谋士荀彧声东击西之计,利用降将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击溃袁军,一举化解白马之围。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用诱敌深入之策,把城中居民全部迁出,裹挟着他们随军沿河向官渡方向缓缓撤退。

袁绍听说后,立即率大军渡河南进,恨不得将曹操生吞活剥,将曹军一股全歼。谋士沮授劝道:“战争胜负的变化,不能不仔细斟酌。现在大军最好还是留在延津,再分兵一部去进攻官渡,如果能攻克,大军再去也不为迟;如果主力大举南进,万一失利,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是,自恃强大且盲目骄傲的袁绍又一次拒绝了沮授的正确意见,他亲率大军不管不顾地渡河向南追击曹操。

史载,沮授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正在渡河的大军,叹息道:“黄河啊黄河!我们还有机会再渡河回返吗”?袁绍见他斗志不坚,就把他的部队划出一部分归郭图指挥。

在延津以南的山坡上,曹操早已扎好营寨,静待袁绍自投罗网。袁绍部下悍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人马率先追至。曹军将领们感到情况紧急,催促他快下令出击。曹操沉着冷静,对大家说:“时候未到”。又过了片刻,袁军主力大举袭来,看到曹军故意丢弃的军用物资到处都是,就争先恐后的去争抢,秩序大乱。曹操立刻下令出击,众将士一起冲杀出去。文丑措手不及,死于乱军之中。文丑麾下人马全部被俘,曹操并不恋战,而是率军退守官渡。

袁绍初战不利,白马、延津接连受挫,不仅连折两员大将,还损失了不少人马,严重影响了士气。连胜两战,兵力薄弱的曹操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被动的局面,奠定了官渡之战全局胜利的初步基础。

初战告捷后,曹操主动撤兵,退守官渡,高垒深壕,坚守不出,与袁绍十万大军对峙、相持了半年之久。

袁绍外宽内忌,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不能驭下,帐下群士不和,相互攻击,内讧严重。曹军则众志成城,一致对外。

这年十月,袁绍帐下谋士、贪财好利的许攸投奔曹操,并将袁绍新近在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囤积了万余车粮草辎重的情况告诉了曹操,建议曹操派兵偷袭乌巢。曹操纳其言,当机立断出奇兵袭击乌巢,将万余车粮草辎重焚毁一空。火烧乌巢,袁军粮草被烧尽,败局已定,官渡之战的胜负已经有了结果。

曹操乘势出击,势如破竹,大败袁军,歼灭七、八万人,官渡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曹军还缴获了大批珍贵图书、金银财宝、军械器杖等物,袁绍和儿子袁谭只带八百余残兵败将侥幸逃过黄河,狼狈返回邺城。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曹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以弱胜强,一举摧垮了袁绍的主力精锐,为他之后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记载,袁绍输掉官渡之战逃回邺城后,狱吏闻讯去给被其下狱等待治罪的田丰道喜。狱吏:“与别驾贺喜”。丰问:“何喜”?狱吏答:“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被重用)矣”!田丰曰:“我今死矣”,狱吏问何故,田丰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我必死无疑,没有活的希望了)”。狱吏未信。忽使者持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 ,狱吏方惊。

原来,官渡惨败逃回后,袁绍悔愧交加,感觉没脸见田丰,干脆将其诛杀。而这一切,早已被料事如神的田丰预测到了。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方圆论坛观点!

田丰此人从小就聪颖异常而且十分恪守孝道,也被乡邻所器重。成年后因为博学多才被朝廷征召入朝为官,但是田丰为人刚正不阿,看到朝廷宦官当道没有出头之日便辞官回乡了。后来又追随当时的冀州牧韩馥,但也因为他眼里不揉沙子直言进谏的性格导致田丰在韩馥手下并不受重用。后来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之后,袁绍听说了田丰之后便邀请田丰为其效力,对他也很是器重。



之后长安大乱汉献帝遭难。当时天下诸侯除了曹操都不愿意去救驾,但是田丰却是一个例外,他苦劝袁绍去救援汉献帝并且说出了救汉献帝可以获得的好处。但是最终还是晚了一步,汉献帝被曹操接走了,之后田丰又告诉袁绍,既然曹操接走了汉献帝那我们就和他要,曹操要是敢不给的话,我们就起兵攻打曹操。要知道当时的袁绍势力可不是曹操可以媲美的。如果当时袁绍真的狠下心攻打曹操,那曹操能否保住性命确实难说。但是袁绍和曹操要汉献帝无果之后,便再没有任何表示了。



田丰急切的对袁绍说,我们强上汉献帝之后可以号令诸侯,如果让曹操得了汉献帝,那么我们在道义上必将受制于曹操。但是袁绍最终也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虽然田丰对于袁绍在汉献帝的事情上非常失望,但是田丰依旧在为袁绍积极的出谋划策帮助袁绍扩大势力。在田丰的辅佐之下,袁绍平灭了公孙瓒,吞并了河北地区,并且占据四州之地,开始有了气吞天下的架势。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袁绍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而接下来的“官渡之战”就是袁绍和曹操的命运转折点。也是田丰丧命的时期。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背叛了曹操起兵反曹。而曹操也调集大军去征讨刘备。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曹操大后方,一举击败曹操这个大敌。而当时袁绍因为儿子病了不愿意打仗所以就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田丰说到,好不容易碰上了天赐良机,但是却因为一个孩子生病而贻误战机。真是不知道轻重缓急。这句话激怒了袁绍,袁绍也来是疏远田丰。也为田丰的死埋下了伏笔。

本来袁绍这个人就属于志大才疏。凭本事的话,他根本就比不上曹操,袁绍只所以能发展如此只快有这么大的势力全依仗着自己的家世。靠着的就是袁家四世三公的招牌。有名望又有钱,别人也愿意为他效力。但是袁绍稍有优势之后就可是得意忘形了。而且袁绍这个人没什么主见,也就是熟称“耳根子软”。别人说什么他是什么。而且办事也优柔寡断一点都不果断,再加上袁绍虽然身为人主却是一个小心眼。这在太平年间没什么问题。但是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时间节点上袁绍就显得太过于平凡,甚至是昏庸了。陈寿对于袁绍的评价就是“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从这几句话可以充分看出袁绍就是一个心胸狭窄,喜欢听好话而不能直言纳谏之人。


当曹操打败了刘备的叛军之后,袁曹争锋再起,袁绍本想着一鼓作气击败曹操,但是田丰却对袁绍说现在机会已经没了,我们不应该大规模出兵,首先曹操并不是那么容易击败的对象,其次大规模出兵对我们自身影响也很大,我们只需要派出小股精锐部队骚扰曹操,让曹操不能安稳发展,不出三年肯定可以拖夸曹操不战而胜。但袁绍因为之前田丰顶撞他的话开始讨厌田丰了,所以对于田丰的正确意见也忽视不见。甚至还因为田丰据理力争把他关进了大牢。


曹操得知田丰被袁绍关了起来简直大喜过望,说道此战袁绍必败。果然后来“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袁绍战败后开始想念田丰了,他对众人说“我没有听信田丰的意见果然失败了,他要是知道肯定会笑话我”。而一直以来都嫉妒田丰的逢纪趁机诬陷田丰说道,田丰听说您大败,在牢中拍手大笑。袁绍一听大怒就下令杀掉田丰。很明显可以看出袁绍此时已经气急败坏了,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把气撒到了田丰头上。田丰死后曹操也曾感叹,如果袁绍听从了田丰的建议,我和袁绍胜负还真是尚未可知了。而田丰也就成了袁绍失败的“背锅侠”可谓是冤枉的很呐。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袁绍是三国演义中早期的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祖上都曾位居险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部长级吧。可想而知,当时的袁绍拥有多少别人羡慕的稀缺资源。

当初袁绍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得到了各路诸侯的拥护,大家一致推举袁绍做盟主。可惜后来这些临时组成的盟军没有一个首先出兵,都怕自己受到损失,大家互相推诿,互相观望。这个时候袁绍作为联军盟主,也没能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不久之后,这些临时凑起来的联军也就慢慢的散了,讨伐董卓成为空谈。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袁绍作为联军盟主,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雄才大略,大局观不强,也就是我们说的格局不高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田丰。田丰年轻的时候学问高,有见识,最初也在官场混迹,后来由于其刚正不阿,不善于和领导沟通,而被迫辞职。

不久之后由于袁绍邀请,遂投入袁绍营中做了参谋一职。随有多次好的建议,怎奈不善沟通,再碰上袁绍这么一个格局不高的领导,两人多次产生分歧。最终在官渡之战开始前,由于田丰数次阻止袁绍不要和曹操开战而导致两个人矛盾爆发,被袁绍投入监狱。等到袁绍官渡大败之后,恨透了田丰,于是下令处死了田丰。

田丰的死虽然是由于袁绍的小肚鸡肠,没有大将风范所导致,但田丰也为自己不善沟通,顶撞领导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折返888


东汉末年经过十年诸侯混战,当时北方就剩下袁绍与曹操两股势力。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大洲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政权曹操的势力西到关中,东至兖州、豫州、徐州,掌握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两股割据势力沿黄河下游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战争一触即发,公元199年,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沛的袁绍亲率十万精兵南下进攻许都,决定北方统治权的官渡之战揭开帷幕。面对兵多粮广的袁绍,曹操选择主动出击,骄傲自满的袁绍措不及防,账下两员大将颜良文丑相继被杀,损兵折将后的袁绍怒不可恕,一路渡河追击曹操,双方在官渡展开相持。

曹操据营死守,袁绍久攻不下,双方的战斗长达三个月也未见胜负。就当曹操想要放弃的时候,战局出现了转机,袁绍账下的谋士许攸叛变投靠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袁绍屯粮之处乌巢,曹操大喜过望抓住战机,一举将袁绍的全部粮草烧毁,袁绍的军队开始动摇,纷纷叛逃,曹操乘胜追击大破袁军,袁绍只得带着八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自此一蹶不振。

在这场举足轻重的战役中,袁绍集团就有两人对这场战役坚决的反对。其中以田丰更为强烈,说到此人他是袁绍账下的重要谋士,袁绍正是才用他的计策才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坐拥四州。他认为:如今曹操已经将刘备打败,兵力不再空虚,再加上此人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不可轻视。如今应该发展壮大自己,派出小股部队从多个方面去骚扰曹操,以逸待劳,不出三年,大事将成,可如今主公你召集十万精锐部队与其决一死战,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袁绍却不以为然,狂妄自大的他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怎么会败在曹操手里。于是否定了田丰的建议,可田丰为人十分刚强,拼命阻扰袁绍,不胜其烦的袁绍勃然大怒,下令将田丰收监入狱。

果然如田丰预料的那样,一年多以后,袁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邺城。田丰的朋友们赶忙来到监狱中向田丰祝贺道:田兄这回你可是料事如神啊,主公回来必然会重用你的。田丰得知袁绍战败,仰天长叹,这回必死无疑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说道:假如主公打了胜仗,说不定一高兴就把我赦免了,因为胜利的时候他是很宽容的,可如果打败了,他一定迁怒于我,所以这回是在劫难逃了。果不其然,袁绍回到邺城第一件事就把田丰杀了。

袁绍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点就能知道了。

他是个自鸣得意,心胸狭隘之人。少年时,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的他,凭借着家族的声威四处招募贤人豪侠,为日后自己的事业积攒人脉。在战国时期很多贵族公子都是用这样的手法来壮大自己,可刚愎自用的袁绍并不是真心诚意的招募人,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结交名人,普通人根本看不上,打心底也瞧不起那些人。他这样做就是为世人面前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此抬高自己的名望,他从不认为天底下有人能超越他。

再者袁绍还是个愚昧之人,入朝为官后的他对宦官专政颇为不满,为了除掉宦官集团,他竟然建议大将军何进召弑杀成魔的董卓进京诛灭宦官,这无疑引火自焚无知举措,还未等董卓进京,何进就被杀了,董卓便无人能制衡,后来宦官确实被铲除了。洛阳城在董卓血腥统治下一座繁华都城成为了生灵涂炭的人间炼狱。

所以正如《三国志》所说,袁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袁绍这个表面看上去是个风度翩翩、性格和蔼之人,但是他内心其实时常猜忌别人,他无法忍受别人比他风光,比他聪明能干,贸然发动官渡之战就是因为他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比他威风多了,而杀田丰就是因为他无法忍受别人比他正确,田丰也为自己的倔强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超级小玛丽耶


田丰,本是袁绍手下著名的参谋,虽然满腹经纶,且对袁绍的作战方针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他忘记了袁绍的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文死谏,武死战,这话固然不假,但分对谁,若是换作曹操,田丰的话可能会听,但那只是假设,田丰是个耿直boy,若是刘备或者贾诩,可能换一种方法劝说袁绍,那也只能是一种假设了。

还有一个原因,袁绍官渡大败后,正在后悔没听田丰的劝说,逢纪却在一旁扇风点火:“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所料。”莫非田丰先生哪里得罪了逢纪,让他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可怜的田丰,最后用袁绍的佩剑自刎于狱中。





杏林帅哥


袁绍是被他手下涨大的气泡,田丰是要刺破气泡的刺。袁绍:我能让你把我刺破吗?我能不杀你吗?

刚刚在头条看到一篇文章《袁绍是草包?那沮授、田丰算什么呢?》,所以,我就提了这个问题,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自问自答。

袁绍是被他手下涨大的气泡,志大才疏,可是,手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拥兵百万,雄霸一方。从表面上看,袁绍是一个很大的蛋糕。其实不然,太脆弱,只是花架子,是袁绍手下的那些人才、猛将、雄兵把他涨大了,把他涨得就像随时都要破的气泡。为什么这么说呢?袁绍志大才疏,他没有能力去管理这些人才、猛将、雄兵。就好像一个很大的公司,它的带头人只有管1000个人的能力,你偏偏让他去管10000个人,他管得了吗?没有能力去拓展这个公司,公司能很好地发展下去吗?总有一天这个公司会破产。所以,袁绍是被他手下涨大的气泡。

田丰,是袁绍手下很有远见、很有谋略的谋士,是一个特别出彩的谋士。在谋略、眼光方面远胜袁绍。官渡之战,田丰看到袁绍的鼠目寸光,硬是要站出来,阻止袁绍。一:袁绍没有田丰的远见,田丰看到了十步,袁绍只看到了五步,田丰来阻止,袁绍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二:袁绍出兵,田丰阻扰,袁绍认为田丰打了自己的彩头;三:对于具体的战术,田丰指手画脚,袁绍认为,这个是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是对自己的侮辱,自己是老大,你一个做小的你怎么敢怀疑我呢?

袁绍是被他手下涨大的气泡,那么,田丰就是要刺破这个气泡的刺。所以,袁绍怎么能不杀田丰呢?


雁过留声说历史


额,袁绍为啥要杀田丰?

其实书上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首先我们来看袁绍是个怎么样的人。郭嘉和荀彧等人都有评价了,说他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好财,有的人好权,而袁绍这个人好名。他爱惜自己的名声就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其实这在东汉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东汉做官是靠举荐制的。具体的情况就不展开了。

而田丰这个人是怎么样的?荀彧说他是刚而犯上。就是说他的性格非常刚烈,对的就是对的。管你是不是什么狗屁领导!

所以这两人的矛盾可能是一早就存在了的。

而袁绍在官渡之战以后可能心灰意冷,或者对他来说面子大过天。我们不用奇怪,就算是现在的很多领导也是这样的,就算明知道自己是错的,明明别人说的是对的。但是就是必须按照他说的来。就算出了问题,就算完成了严重的亏损,他也不管。

而袁绍就是这种为盛名所累的人。那么这么一个极度虚荣的人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什么无智的愚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繁花若雪202


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其实很多人只听过一个原因就是袁绍因为经历了官渡之战的惨败,回到自己老家,觉得田丰在这之前很不给自己面子,而且他说的话竟然中了,袁绍更加觉得没面子,所以就把田丰给杀了,但我觉得这个理由很扯淡!我个人觉得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在这其中。

我们都知道袁绍手底下分成两大派系和三个儿子,袁绍一开始是渤海太少,他只不过是一个太守,后来冀州刺史邀请他一起去对抗公孙瓒,然后它就直接越俎代庖,拿下了冀州,成为了冀州刺史,并且在这之后拿下的冀并青幽,可以说,这个时候袁绍势力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这个时候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袁绍手底下的人才体系是呈现一种问题的。

首先袁绍原先是渤海太守,她手里已经有一套班子了,比如说许攸,颜良文丑,文武都有,在这之后,袁绍又接受了冀州,冀州的整套班底又到他的手底下,田丰沮授,张郃,高览,袁绍本身就是开国之主,所以他不需要担心手底下的人因为自己无能而选择大规模的纠纷,但是等到他经历了官渡惨败以后,事实上张郃高览已经在阵前投敌,已经让袁少对冀州这一批人感觉十分警惕,在这之后,沮授又直接被曹操给抓了。

此时整个冀州的阵营可以说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这是一种削弱吗?不,这是一种增强,原先冀州的有很多人大家不知道把豆子都投给谁,所以势力比较平均,现在只剩下田丰一个人一家独大,你如果把它从大牢里面捞出来,那田丰就是整个冀州的代表人物!

袁绍这个时候感觉有一些大事不妙,田丰和她是有矛盾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她还把人家扔到大脑里面去,人家还站出来严厉指责袁绍这个人的无能,田丰这个时候出来,如果她手握大权,站出来,第一个反对的就是袁绍。

但是此时田丰如果放出来的话,此一时彼一时,田丰已经成为整个冀州派的代表人物,袁绍还拿他没办法。

而且这个时候袁绍经过了官渡惨败,元气大伤,手里面没有多少加点儿了此时如果田峰出来跟他闹矛盾,这还算是好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万一他直接去投靠曹操,那才是真正的出了大事儿,袁绍手底下去投靠曹操的人还少吗?

当然还有一点比较关键,估计袁绍逃到济州首府邺城的时候就已经感觉身体不行了,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压的住田丰?万一田锋这个人选择将自己的儿子绑了,直接去投靠曹操,那自己就算是从坟里爬出来都制止不了!

所以田丰必须死!


漩涡鸣人yy


历史发烧友,某985高校本科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交流历史知识,看清历史真相。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曹操评袁绍

建安四年,袁绍平定公孙瓒,安定后方后意欲讨伐曹操,逐鹿中原。袁绍谋臣讨论出战的问题,田丰主张持久战,拖垮实力不够的曹操,而谋士郭图、许攸等人却认为应该趁曹操立足未稳,速战速决,袁绍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官渡之战拉开序幕。 袁绍军本来数量更多,但是初次对阵曹操方的关羽阵前斩杀颜良、文丑,使得袁绍军队士气大挫;随后许攸因为儿子贪污惧怕袁绍问责而夜走曹营,献计火烧乌巢,袁绍军军心涣散并迅速瓦解,袁绍勉强逃会河北。此前田丰因为极力劝阻袁绍持久战被下狱,袁绍兵败后羞怒不已再加上逢纪污蔑,袁绍赐死田丰。我个人认为,田丰之死和袁绍政治集团的环境以及袁绍、田丰两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一、袁绍政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为什么说袁绍集团内部斗争影响了田丰的生死呢,袁绍集团当时争权夺利,逢纪之所以想借刀杀人无非是为了往上爬,逢纪的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袁绍的决定,《决策与判断》上有一个理论叫认知理论,其中影响人们判断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别人的影响,我们所说的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逢纪的话很大程度上点起了袁绍的怒火,袁绍头脑发热下令杀田丰,历史上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一念生死说的就是这个,君主都是人,但不一定都是圣人。

二、袁绍性格矜傲,无容人之量

袁绍是个运气很好的人,靠着家族背景以及天下乱世成为一方霸主,但是自身性格却不能让他走的更远,有雄才而无伟略只能当枭雄却不能当帝王(如蒋介石就不能统以中国)。官渡之战兵败如山倒,实力大幅度折损,袁绍此时更应该从善如流,放了田丰,树立标杆以积聚实力,可是他却为了一时之快杀了田丰,正所谓杀人一时爽,结局火葬场,袁绍死后其子混战被曹操各个击破,儿媳妇都被别人抢了,当皇帝要冒很大的风险,只有成功和失败两个方向,没有中间道路。

三、田丰过于刚直,性格缺陷明显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田丰宁折不弯,做个正人君子其实没多大问题,前提是少说话就行了,偏偏田丰身居高位还直言进谏,还说话很难听,这一般领导哪受得了,肯定要找你麻烦,在现在最多停职反省,古代严重了可不得杀头谢罪。田丰之死本质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一个缩影,君主从善如流,臣子直言进谏如李世民魏征等百年难得一见,袁绍并非英主,可田丰却认不清现实,非要做诤臣,最终结果肯定是两伤。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不过是现实的重现罢了,想想现在的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不就是这个道理。

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交流讨论!说不定我们能够互相启发,打开思维。

喜欢的朋友们动动手指点个赞呀,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