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袁术,两兄弟要是联手,能扫平当时的各路诸侯吗?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如果袁家两兄弟可以联手,的确是当时最大也是实力最强的一路诸侯,按照硬实力来说,没有哪一方势力可以与之抗衡。

袁绍和袁术如果联手,的确可以拥有大片的领土,但是最后整个天下鹿死谁手仍然不好说!

意思就是说,一对一比实力,袁家两兄弟的势力自然是第一,但是,打仗不可能是单挑,也不会给你机会逐个击破。

为什么两兄弟联手仍然不能统一天下,建立王朝?

  1. 袁绍、袁术性格上的弱点。我们首先做的假设就是两个人联手,就说明了两个人已经联手,那么这支人马肯定就只能有一种声音。毋庸置疑,哥哥袁绍本来的势力就比弟弟袁术的大,而且哥哥袁绍做过十八路诸侯的领导人,一是领导的经验足,二是可以镇服这两路人马。所以要哥哥袁绍来当总的负责人,那第一个问题就是,袁术甘心屈于袁绍之下嘛?特别是当他们的势力做强做大以后?我想肯定是不能的,本来两个人都是自大狂妄之辈,势必要闹翻。

  2. 其他势力必然联合。当袁绍和袁术联手之后,他们的势力范围和真正的实力将超过其他诸侯一大截。你想想,凭借那些人的聪明才智,为了生存,肯定会联合以自保。像曹操说不定就会和刘表、孙策联合,其势力也不可小觑。根本不会给袁家两兄弟个个击破的可能,只能过早促使各种联盟的形成。我觉得此时袁绍联军也未必有能力一口气吃下其它豪强。
  3. 混乱的年代需要英雄的身影。从历史记载,我不认为袁绍、袁术是等同于曹操、刘备、孙权的一代人物。也许我这样的妄断只是没有给袁绍和袁术发展起来的机会,但我认为,就算历史给了袁家两个兄弟一个假设,他们依然无法成长为可以比肩曹操、孙权、刘备一样的三国英雄,更不用提一统天下了。

所以说,袁绍和袁术如果联手,的确可以成为东汉末年最大的一股势力,但说句实话,我并不认为袁家两个兄弟最后可以建立王朝!!!!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很遗憾地告诉你,别说他们不不联手,即使袁绍、袁术两兄弟联手,也很难扫平各路诸侯。虽然他们两个都是四世三公袁氏子弟,无论是是家世,还是人力物力财力,都高出当时天下的各路诸侯,即使是曹操都不例外。可联手,这件事是不可能地。


听说过这句话吗?一山不容二虎。别说袁绍、袁术联手了,就是普通的攻守同盟他们都没做到。自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之时,这两兄弟就已经起了龌龊了。原因很简单,相互看不上呗!当然大部分是袁术不服他这个大哥。都是袁氏子弟,凭什么是他袁本初当上一个盟主,我袁术也不差呀?况且他袁绍还是个庶出,只不过运气好,早早被过继给其他叔伯当继子。

带着这种心理的袁术,自然是对他这个兄长心怀记恨,以致于讨董之时,屡屡给袁盟主拆后台,比如迟迟不出兵,不按时输送粮草,等等。如此下来,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就这样告吹了。


等到董卓将国都迁往长安后,天下开始走向诸侯争霸的时代。这其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袁绍为首,之后下来就是曹操、刘表了,另一派则是以袁术为首,下来就是公孙瓒、孙策。由此可见,这两个姓袁,从始至终就没有走到一起过,各干各的,而且还相互竞争,在各自地盘的后方拉帮结派。袁术的近邻荆州刘表就是袁绍的盟友,而幽州公孙瓒就是袁术的盟友。两兄弟相互较劲着呢?

联手是不可能滴,以他们的为人性格,别说联手,就是不给对方扯后腿就已经万事大吉了,可事实上并没有。袁术妄自称帝时,袁绍就没有帮忙过,反而坐看灭亡,巴不得他这个弟弟倒台呢?

所以啊,两袁联手,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能被曹操各个击破。


青史回声


不能,别以为名气大、地盘大、兵多将广,就一定能赢,打仗是要靠脑子的,显然袁绍与袁术的脑子不太好使,至少不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

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但袁绍与袁术兄弟俩似乎是个例外。别的先不说,就先说说袁氏兄弟的战略思想,袁绍和袁术其实都有一个皇帝梦,不过两人的皇帝梦是有区别的。



袁绍是想先另外立一个皇帝,与董卓立的汉献帝刘协相对抗,然后袁绍自已先掌握政权,等到时机成熟,袁绍再取而代之。

袁术的想法就更加愚蠢,他连遮羞布都不要,在袁术得到汉朝的传国玉玺之后,就想着自已直接登基称帝,自已一步到位做皇帝。



简单的说,袁绍是另立,袁术是自立,之所以说袁氏兄弟的战略思想愚蠢,就是因为无论是另立还是自立都是滑天下之大稽,完全违背儒家思想和时代潮流的,两汉以孝治国,以儒治家,华夏传统自古以来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再加上大一统的思想就导华夏,另立及自立就是分裂国家的行为,袁绍和袁术做的就是分裂国家,虽然他们很有名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是仍然不得人心,所投靠的大多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



战略错了,就是大方向错了,无论怎么努力都是错的,都会失败的,也就注定了袁绍与袁术的失败,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仍然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事实上,在董卓退入关中,关东群雄争霸中,袁绍联合了曹操、刘表来对抗袁术、公孙瓒与陶谦,诸侯们之间的这种联合是一种松散的政治军事联合,即使是联合,也没有表现出多少的信任,无非就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合作。



即使是联合,也随时会转变为敌对,这是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而变化的,比如袁绍与曹操,曹操早年在势力弱小时,就是依附于袁绍的,但是双方都强大起来后,就产生了直接的冲突,并在官渡进行战略决战。

就算是袁绍与袁术能够联合,也是彼此间缺乏信任,因为袁绍与袁术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就是谁做老大?谁当皇帝的问题?这个矛盾无法调和,因为袁氏兄弟谁也不会放弃当老大当皇帝的机会。



没错,袁绍与袁术的势力,在当时的所有关东诸侯中都是排名第一第二的,袁绍势力最鼎盛时期占据了河北四州,拥兵数十万,人口数百万,在袁绍击败公孙瓒后,于公元198年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

而袁术势力最鼎盛的时候,占据了豫州、扬州、荆州一部分、徐州一部分,在袁术称帝前,在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时,袁术的势力可是天下第一大势力,要知道当时的袁绍还没有占据河北四州,而横跨两州半的袁术实力最强。



所以袁术才有底气敢在197年称帝,但由于称帝的战略错误,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连孙策也乘机脱离了袁术的势力,之后袁术就开始急剧衰弱。

不是你势力大、实力强、兵多将广就一定能打败敌人,统一天下的,否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就不用开打直接比实力了,历史上无数次的经验说明,赢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多是谋略的正确使用。



而袁绍与袁术即使联合,也无法扫平各路诸侯,因为战略错了,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成功,因为袁绍与袁术的头脑也确实不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首先这个问题是假设性的,但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所以我还是要假设一下哈哈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术是正房所生,而袁绍是和丫鬟所生,但是我们这次是要谈他们联手,所以就不能说他们之间的恩怨,之谈当时的局势。

如果他们兄弟二人联手,在当时的局势下,公孙瓒被袁绍歼灭,孙策在袁术手下,刘备还在曹营,那他们兄弟两的敌人就只剩曹操了。

然后他们两可以上下齐攻徐州,再集中兵力,直达许昌,接下来就很轻松了,挟天子,诸侯纷纷称臣。

不过这兄弟两肯定最后水火不容,相互火拼,两败俱伤,最后由我们最长寿的司马懿登场,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不可以从来,也不能假设,表面上看历史是由很多的偶然事件演变而来的,比如曹操几次的死里逃生,如果没有逃掉就会改变历史进程,但是每个时期的结局不会改变,就像三国时期,不管魏蜀吴如何斗争,不管谁最终统一全国,但最终都会由一个司马懿或者司羊懿或者司牛懿来夺取政权,而他们所代表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类势力:世家大族,这个时代是属于他们的,三国的斗争史某种程度上是看,谁能更好的处理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刘备孙权曹操所代表的寒门势力最终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策略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策略,所以历史会暂时一条腿走路,三国归晋,但是这样一条腿走路也是又不远的,短暂统一以后,历史的车轮会再次碾压他们,让它们再次重新重组,直到再次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来一统天下,通过五胡乱华的阵痛中找到历史的钥匙,打开隋唐的大门。

我是唐不三不四藏,一个历史爱好者,喜欢可以关注我,一起探讨历史


唐不三不四藏


这个问题的难度在于它存在一种假设,历史好多时候是不能被假设的,不过考虑到近些年来平行宇宙、薛定谔猫甚嚣尘上,星火辰可以以一种玩耍的态度来解答。

首先,且不说二袁能不能联合,至少别互相消耗,拖兄弟的后腿。那二人都必须得改掉性格中气量不够,不能容人的公子哥儿毛病。这个很难,但这是他们能够联合的必要条件,否则一个骂弟弟是不长脑子、凶狠残暴的蠢货,一个骂哥哥是卑贱无耻、搞不清出身的野种,那还合作什么?

其二,二袁能够联合的话,是有非常大的震慑力的,可以说是三国群雄里的第一实力,仅凭这种实力,他们要统一天下便有大半可能。为什么这样说?看看从袁家里面分裂出来的势力吧。与我们想象的不同,曹操在早年的时候,很可能是袁绍集团里面一只相对独立的势力,这点有很多证明,这里我也不想多讲。至于江东孙家,三国演义里都明确描述了,他们本来就是袁术手下的一只军队,结果袁术要称帝,孙策自己强大了,把袁术给抛弃了。倘若他们两联合,就不可能有以后为争夺兖州、豫州的二袁之争,那么曹操就难以打跑袁术在兖州立足,孙家也不可能独立出去,之后的局面又是怎么样呢?

不敢说袁家一定能统一天下,但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只是这样一个袁家,相当了于重建了一个东汉末年一样的政府,只怕一、二世后西晋末年的分裂会提前来到。当然,这都是假设了。

第三、事实的二袁证明,他们不可能在双方都强盛的时候联合,除非一方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袁术死前,终于看清了自己不是“代汉者当涂高”那个人,终于向他哥哥低头了,可事情已经无法扭转,只给后来人更多的镜鉴。


星火辰


称雄一时难成大器的兄弟

袁绍与袁术

读《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在这部书的前半部分,有一对兄弟极其活跃,他们割据一方,势力极为强大,即使是曹操刘备与江东孙氏都无法与之相比,但是这对兄弟志大才疏,不会用人,最终渐渐衰败,无所成就。这对兄弟就是历史有名的袁绍与袁术。

袁氏兄弟是东汉时期汝南汝阳人,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史书上说在袁绍兄弟出生之前,他们袁家已是“四世三公”,家世极其显赫,在当地在全国都是大有名头的。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曾任大司徒,袁安的二儿子袁敞当过司空;大儿子袁京虽为蜀君太守,但袁京之子袁汤官至太尉,袁汤三子袁逢,也就是袁绍袁术的父亲也当过司空,袁绍袁术的叔父袁隗是司徒。由此可见,袁家是最典型的官宦之家,在专制社会里生在这样家庭里的男孩,只要不是十足的傻瓜,长大后一般都可弄个一官半职干干,别说是官四代官五代,即使是官二代那也不会混到当农夫的地步。袁绍在家里虽是老大,可他的母亲是一个二奶级别的女人,而弟弟袁术却是袁逢正妻所生,这样以来在家庭里,袁绍虽为哥哥,可地位反倒不如弟弟袁术。袁术也恰恰利用他的所谓“正宗”身份,看不起哥哥,这也是后来兄弟俩不和,以至于最终闹翻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绍,字本初,自小就长得很是英俊威武,尽管不是正妻所生,但很得父亲与叔父的喜爱。20岁那年,因为家世的关系,袁绍已当上了濮阳县的县长,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其工作表现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受到人们的称赞。可不久,他母亲去世了,按照老辈子的规矩他要回家奔丧守孝。母亲的丧事办完不久,他父亲也病世了,这样袁绍就一直守在家里,暂不想再出来任事。守在老家的袁绍对天下大事仍十分关注,他还利用家庭的关系与有钱的条件,结交一些著名的人物,对朝廷里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个时候的他,显现出要做大事的雄心来,但一直隐忍了6年。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出山而有所作为的机会。当时东汉的朝廷大权为宦官把持,他们打击以太学生为代表的一批“党人”,对官僚士大夫也进行迫害,政治是一片黑暗的局面。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袁绍加紧活动,联洛党人张邈、何颙、许攸等,还与曹操结为朋友,欲共谋大事,把宦官铲除。袁绍的活动引起宦官的高度警惕,中常寺赵忠就曾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对此袁绍的叔叔袁陴闻知后大是惊恐,他警告侄子:你这样做是想败坏我们的袁家!但当时一腔热血、年轻有为的袁绍不为所动,仍坚持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斗争的手法变得更为隐密一些。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对党人的打压也放松了,袁绍应朝中大臣何进之请到了中央政府,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各掌一定的兵力。但当时的宦官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势力,军事大权掌握在宦官头子蹇硕手中,就连何进也要听其指挥。汉灵帝死前,关于两个儿子刘辩与刘协究竟立哪个为接班人就存有争议,后还是立太子刘辩为帝,袁绍的叔叔袁陴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在此关头,袁绍曾建议何进杀尽所有的宦官,以除后患,可何进征求他妹妹何太后意见时,太皇竟表示不同意,何进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反被宦官设计杀死。袁此时感到时机到来,他率兵攻打皇宫,矛头直指宦官。袁绍与其叔叔假传圣旨,下令斩杀宦官。张让等宦官见大势不妙,挟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外逃。袁绍趁机杀进宫中,处死二千多宦官,一些没有长胡子的假宦官也在这场灾难中未能幸免。 何进死了,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可地方上的军阀董卓却突然兴起,他将少帝与刘协全都控制在手中,不久就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操控着中央政府的大权。董卓的暴行引起人们的愤怒,各地有兵权的大小割据势力又将矛头对准董卓。由于袁绍此前在清除宦官的斗争中有了名声,各地军阀就拥戴他为讨董联军的总司令,他成了十八路大军的盟主,刹那间感到自己不可一世了。可是讨董卓的联军,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参与者各怀鬼胎,并不齐心协力,致使最后不欢而散,也没有对董卓构成真正的威胁,袁绍这个总司令也是有名无实,难以调动各路兵马,他看情势不对,转而退居冀州,成为雄霸那里的真正地头蛇。在冀州时,袁绍打败了另一个重要的军阀公孙瓒,其势力一时为各地诸侯侧目。袁本人也大有“安抚天下,舍我其谁也”之雄心。

然而,袁绍不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的谋士沮授劝告他要及早把汉献帝刘协迎来,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并告诉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但是袁绍终于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以致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而曹操却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当汉献帝回到故都洛阳,曹操力排众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他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汉献帝转移到许昌,在许昌建立新都城,从而把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袁绍远不如曹操,最后他败在曹的手中,也就不足为怪了。在占据冀州后不久, 袁绍很快兼并幽、青、并三州,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上贡的次数也渐渐减少,而且还有自己称帝的想法,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他才没有公开行事。也就在袁绍的势力达到顶峰之时,他开始走下坡路,这也完全符合物极必反之规律。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本来综合势力占绝对优势的袁绍,因为自大而不听部下的意见,最终被曹操打败。当时袁的谋士、那个敢于说真话,又有眼光的田丰,在战前给袁提出正确的建议,可袁始终不听。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元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策应袁绍。曹操为消弭后患,领兵攻打刘备。此时,田丰对袁绍说:“曹操东击刘备,一时不容易罢兵,明公如能举兵袭击他的后方,一定可以一往而胜。”但袁绍却充耳不闻,田丰气冲冲地退了出来,边走边用拐杖狠狠敲着地面,说:“完了,没有希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失掉了,可惜啊!”袁绍听说以后,恼羞成怒,从此疏远田丰。待曹操击败刘备,还军官渡之后,袁绍才匆忙决定出兵,忠心耿耿的田丰不接受上次的教训,仍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战机已失,不能现在应战。他再次进谏说:“曹操既然打败了刘备,现在许都不再是空虚的了。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众虽少,也不能等闲视之,所以不如作持久之计。将军据有山河之固,拥有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选拔精锐,分为奇兵,速速打击敌人势力薄弱的地区。他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人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这样,我方还没疲劳,敌方已经困乏,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战胜它。如今放弃必胜的策略,以一战决定成败,倘若不能如愿,悔之晚矣!”袁绍不仅不听田丰的劝告,而且积前后之怨,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田丰拘押起来。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垂头丧气回来,有人曾对田丰说:主公回来肯定会放了你,因为此战证明你的建议是正确的。可对袁绍有深刻了解的田丰却说:如果是打了胜仗,他会放了我,可现在败了,我必死无疑。田丰的判断是正确的,袁绍心胸狭窄,怕田丰笑话他,回来果然就将田丰杀死。一个不能容人的人,一个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怎么可能干出一翻真正轰烈的大事呢?官渡之战败后,袁绍又退回冀州,虽然势力大不如前,可还能收拾周边一些小的割据力量。但是被曹操打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郁闷至极,不久生了一场大病,总是咳嗽不止,经常性吐血,2002年,也就是官渡大战后两年,一代枭雄袁绍终于病死。据说他在河北一带的德政还不错,老百姓对他还很有感情,他死后的消息传出,当地的百姓就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一样难过,不少人都出来为他洒泪送行。袁绍死后,其子袁谭、袁尚争权相攻,被曹操各个击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被杀,袁尚与二兄袁熙逃亡辽西乌丸。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定乌丸,袁尚、袁熙败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至此,袁绍这一支算是彻底完结,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袁绍的弟弟袁术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前面说过,这个袁术因为他的妈妈是袁逢的正妻,而哥哥袁绍是小老婆所生,故自小就表现出他是嫡出而哥哥是庶出的感觉来。哥哥沾了祖上的光,飞黄腾达,他袁术也并非草包一个,他有更大的野心,也有自己的处事本事,也拥有自己的军队与地盘,与他哥哥不相上下。《后汉书·袁术传》说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他曾得到董卓的赏识,提拔他为后将军,可董卓名声太臭,袁术不敢跟从他,就从都城逃了出来避难,后来也参加了反董的联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

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据说当年孙坚打到皇宫里,趁机把玉玺得到。而谁拥有这玩意儿,谁似乎就有了当皇帝的资本。袁术的野心比他哥哥还大,早就想自己当皇帝,为了得到玉玺,他极力拉拢孙策,并提出用兵马交换的条件。后来孙策感到守着个玉玺也不能使他的势力增强,于是就用玉玺换来了袁术的兵马,用这些兵马,孙策一举平定江东,奠定了后来东吴的基础。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这就引起天下众多军阀的不满。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他的空头皇帝。后来,在汝南郡坐吃山空,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哥哥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他的死法与其兄基本一样,可能这兄弟二人都患相同的病,不是肝上的病就是肺上的病,或者是心脏病?说不准。袁绍与袁术兄弟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小时的相互不信任、瞧不起对方是个根子,及至各自拥兵自重后,虽也有过联系与合作的时候,然那样的时候很暂短,而且即使是在合作时,如讨董卓的过程中,也是彼此不融洽。在袁绍占据冀州后,在围绕着立哪位刘姓皇族成员为帝这个问题上,兄弟两人观点完全不同。袁绍开始想立刘虞为帝,可袁术始终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想自己取刘氏而代之,故不同意其兄的意见;后来,袁绍与公孙瓒相对,袁术却与公孙瓒结盟,这样兄弟之间又打了起来。当时跟随袁绍的人多,而追从袁术的人少,袁术大怒道:那些人宁可跟着家奴,也不跟随我袁术。这的“家奴”就是指他哥哥袁绍。之后袁术又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兄弟俩的矛盾也就自然加深,到了袁术临死前的199年,在走投无路时才想起了他哥哥或许还可以帮助自己,可没想到还未见到其兄就又被打得大败,吐血而死。他比其兄早死了三年。

从总体上看,袁绍虽也是一个无能之辈,可比袁术要稍好一点,他至少一度占据的地盘比袁术大,在河北一带统治时期对百姓也还不错,而袁术除了野心比他哥哥大外,再什么也不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道:“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同样是陈寿对袁绍的评价也不高:“袁绍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曾是袁绍的部下与朋友的一代雄杰曹操的评价更为准确:“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曹操甚至这样评论道: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可见,在曹孟德眼中他袁绍真是无足为道也!从袁氏兄弟的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家世条件好,固然可以让你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最终能否做出一番成功的大事,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有没有远见卓识,有没有政治与军事谋略,会不会用人,这是开创事业的最最重要的因素,而家庭的影响不会管你一辈子。记住陈胜的话是重要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尚老大秘制大骨


我认为他们俩兄弟齐心的话一般就能扫平各路诸侯。就怕他们二人不齐心,互相猜忌。那样只会中了别人的离间计最后会被逐个击破。

在三国那些割据势力里面袁术和袁绍两兄弟还是很有实力的两只队伍。而且他们还是兄弟两个。如果他们齐心协力一起打天下的话,那天下多半是在他们兄弟两个手中。

如果他们二人联手首先收拾的就应该是曹操。曹操其志不小,能力也不弱。应该趁他羽翼未满他们尽早联手消灭他。对于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方曹操都是很忌怠的。尤其是袁绍更是曹操所不能轻视的。他们二人可以打着曹操是汉贼,他们要迎回天子的旗号出兵讨伐曹操。而曹操一定会假借天子的名义发布诏书让各路诸侯前来消灭袁氏兄弟。但是各路诸侯一定不会遵从曹操的号令,他们只会坐山观虎斗。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只有在对诸侯有利的时候才会有用。当他对诸侯不利了只会变成废话一句没人会听。

在没人听曹操号令之后曹操就会在他们兄弟二人中间使用离间计来离间他们的关系。这个时候就要看他们是否齐心和看他们二人的智谋了。如果他们能过得了这关那曹操多半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哪怕曹操手下有不少大将和谋士但奈何实力相差太多。恐怕曹操会很难打赢他们二人的联军。

在消灭了曹操之后接回天子,他们二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天子的威望和自身的实力消灭别的割据势力。第二个他们要消灭的可以是江东的孙策,也可以是荆州的刘表或四川的刘璋。到时候他们统一天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障碍了。他们觉得哪个将来会是威胁到时候就消灭哪个。此时刘备还未成气候根本就不必多虑,甚至可以将刘备拉拢过来为他们所用。

齐心才是他们能否扫平诸侯的绊脚石。正所谓兄弟齐心齐力断金。只要他们十分的齐心恐怕曹操在他们面前也只有失败的份儿了!!到时候打下天下之后再来决定谁来做皇帝也不迟。


南宫雁门说史


袁绍与袁术是异母兄弟,出身于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袁家在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袁绍与袁术的高祖父袁安因孝廉出仕,先后担任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敞也任过司空;袁绍与袁术的父亲袁逢,因家世累官,也官拜司空。叔父袁隗,曾任司徒、太尉、太傅。袁家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门望族。

袁绍是袁逢小妾所生,属于庶出,因此过继给袁成一房。袁术则是袁逢正妻所生,袁术自认为是嫡出,所以处处跟袁绍过不去,兄弟俩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袁术和袁绍虽为兄弟却成为对手,如果两人联手可能三国局面会有很大的改变,而让他们反目成仇的是血统和地位,这也是每个家族里最为看重的东西。


袁术为嫡出,他始终认为袁绍只配给他当部将,

可袁绍生得英俊威武,年少便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术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 。骄奢淫逸奢,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按题主所言,袁术与袁绍联合的话在东汉末年,他们就将是势力最大的地方军阀。


不管是所辖区域人口,财富,还是手下的文臣武将,二袁几乎可以横扫全部地方军阀。但此时我们需要忽略他们二人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假定二人可以联合,那二袁必须如他们年轻时一样,开明纳谏,体恤百姓,皆是明主方可以做到横扫诸侯,在袁绍与原术势力范围中间有:曹操,张绣,张扬,陶谦等地方军阀。若两人联合南北夹击。那曹操等不到官渡之战就会被袁绍、袁术剿灭,余下的张绣、陶谦之流更不可能是二袁的对手,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的技巧谋略都是无用功。况且当时二袁手下武将如云:颜良、文丑、高览、张颌、鞠义、纪灵等等,谋士也如江流:田丰,审配,沮受等等。不需要二袁多做什么进步,只要两人不犯一些低级错误,少杀几个忠臣,多听一些忠言。

那袁绍官渡之战就可击败曹操,进而黄河以北,整个中原,包括汉献帝都将是袁绍掌中之物,而袁术只需要比孙策快一步,孙策打江东也是靠着一场场仗打下来的,若是袁术机灵些,不被传国玉玺蒙蔽双眼,那江东之主就不会是孙家,而是他袁术,继而袁绍北兵剑指荆襄,袁术江东南阳之兵往西包围刘表,荆湘之地尽将归于二袁。



再西进西川,汉中,凉州,一统华夏指日可待。

可惜,二袁在性格上都有很大的缺陷,出身高贵,也不是愚笨之人,但是却在征伐的过程中连连犯错,以至于浪费了大好局面。

故而题主所问单论实力势力,无疑二袁联手足可以横扫整个汉末群雄。但是像曹操,孙坚(孙策),甚至刘备之流都是雄主英才,善于纳谏,经常于必败之处找到反败为胜的办法。二袁最终败给曹操,实在是败的无可奈何。


若有不足,请指出。


通读历史


袁绍与袁术联手,那不是轻松加自在?虽说这两兄弟脑子都不太好,但是毕竟兵力在那里放着呢。当时曹操也是收编了袁绍的实力之后才逐渐成为汉朝末期第一大诸侯的。只可惜古人太注重身份,对于正室所生和侧室所生的孩子区分很大。

或者说袁术有一点瞧不起袁绍,“虽然你年纪比我大,但是毕竟我是家中的合法地位继承人。你不得好好巴结巴结我”

而袁绍心里想的和袁术却不一样“合法继承人又怎么样?现在不是还是我混着硬吗?”

于是明明是兄弟的,最后却搞成了仇人。如果两人能联手,一定是横扫三国的。


近代历史与影视作品


这恐怕不能!

毕竟在当时汉朝影响力还很大,还有很多汉朝老人是心向大汉的!

三国时期曹魏何其强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疆域一度占领全国二分之一,最后还不是统一不了全国!

而且曹操脑子多好用,手下文武双全,那点不必袁绍袁术强,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行。

当然,这也是咱们自己的看法,毕竟行军打仗,天时地利人和,影响因素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