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觀嶺位於崔莊鄉政府所在地西北部。該嶺呈南北走向,南至崔莊村,北達西嶺沿,西臨後湖,東到寨根、魚池小學一線,長約1.5公里,寬約500米。人們在此先後發現了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獸骨、燒骨、燧石、燒石等等。這些遺存包含了舊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商周文化等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2006年6月,觀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嶺的古人類宜居文化在南召眾多的古人類遺址中,頗具典型和代表性。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以觀嶺為中心,屬黃土質地,稍遠即為沙土質地。

觀嶺西邊的村莊叫後湖,土質黑黃色,田裡面含有觀嶺脫落的黃土和河中淤泥。這裡水位淺,即使是大旱天,一米左右就能挖出水。地表三、四米以下為河沙、卵石。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湖學校先後打井兩眼。第一眼,挖至三米左右時,挖出大量河沙、卵石,並挖古樹一棵,樹烏黑,已不能辨出樹種,因坍塌嚴重,只好截斷取出古樹,然後下了井盤。第二眼,挖至四米左右時,也挖出了大量的河沙、卵石,因怕影響水井周圍教室、廚房安全,也下了井盤。井水雜質大,多水綿,由此可知水來自古時河流淤積層。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可見“後湖”就是遠古時期一個山間大湖泊。地名真實地反映出遠古時代的水文地貌。

觀嶺東邊是古路河,古路河魚池以下河段古稱寨河。寨河也是因觀嶺古寨而得名的。

獅子河、古路河與黃鴨河交匯。三條河在觀嶺的西邊、東邊、南邊融為一體,形成一片沼澤湖泊。其沼澤湖泊東南至慄樹底、沙坪一帶,北至下王莊、程家莊、夾河灘、上王莊、臥溝一帶。今天,後湖、水磨、崔莊、高莊、響山、魚池等地還有部分汪泥湖水地,印證了遠古時期的地理特徵。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觀嶺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水草豐盛,一片澤國,生存著魚鱉蝦蟹、河蚌、青蛙、水鳥以及今天不復存在的古代水生動物,為觀嶺古人類提供了飲水的便利和部分食物之需。然而,由於氣候變化,雨量減少,沼澤乾涸,獅子河河床南移,古路河河床東移,可謂滄海桑田,便有了今天的地貌。

觀嶺上土地寬闊,不僅為觀嶺古人類提供了圈養野生動物的場所,同時為後期種植提供了土地,其細膩的黃土土質,也為古人類燒製陶器提供了原材料。

觀嶺北與遠山相連,山場面積廣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可獵可採,也成為了古人類的天然“糧倉”。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崔莊觀嶺古人類宜居文化探源


張志芳 ,退休教師,南召縣崔莊鄉人,南陽市民俗研究會會員,南召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