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有一種樹,外觀與香椿特別像,香椿是楝科植物,這個是苦木科植物,它就是臭椿。

臭椿又叫樗,分佈全國各地。苦木科、臭椿屬。臭椿與香椿不同,葉有小毒,一般不食用。藥用主要使用其根皮(椿根皮、或樗白皮)和子(鳳眼草)。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臭椿

一、藥用價值:

(一)樗白皮:

1、樗白皮的功效主治:

【性味】苦;澀;寒

【歸經】胃;大腸;心;肝;脾;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溼;澀腸;止血;止帶;殺蟲。主洩瀉;痢疾;便血;崩漏;痔瘡出血;帶下;蛔蟲症;瘡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熬膏塗。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樗白皮(臭椿根皮)

2、樗白皮炮製方法:

一般使用的樗白皮有三種:

(1).生用:去除栓皮(老皮),清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絲或切成方塊,曬乾。

(2).炒樗白皮:先將麩皮加熱至冒煙,再倒入切好的樗白皮,炒至焦黃。或直接炒至外皮黑色,內呈黑褐色為度,噴灑涼水適量,滅盡火量,取出,悶一夜。

(3).蜜制。一般100克樗白皮20克蜂蜜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臭椿

3、樗白皮現代藥理研究:

1、抗菌作用:在體內對福氏痢疾桿菌、宋氏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腫瘤作用:臭椿酮和苦木素均有抗腫瘤作用。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臭椿子

二)、鳳眼草(臭椿子、樗樹子、樗莢等):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燥溼;止痢;止血。主痢疾;白濁;帶下;便血;尿血;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臭椿子--鳳眼草

一、關於臭椿樹:

臭椿樹適應性強,種子多,發芽率高,很多溝坡都有野生的,經常可以看到溝崖邊,貧瘠的土坡生長。也有栽培的,樹木高大,是不錯的綠化樹種。

臭椿與香椿形態相似,但是我們可以從樹皮、氣味、種子等等不同明確區分。椿白皮、樗白皮在民間常常混淆,怎麼才算正確?我們還是遵循《中華本草》的共識吧。香椿根皮或樹皮叫椿白皮,臭椿根皮叫“樗白皮”。

中藥科普之--臭椿(樗白皮、鳳眼草)

香椿與臭椿子對比

能分清香椿與臭椿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