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為何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家決戰,其他割據勢力去哪兒了?

八戒情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他諸侯在互相牽制。

當時全國比較大的諸侯,除了曹操和袁紹以外,主要是遼東公孫家、張繡、劉備、劉表、孫策、馬騰韓遂、張魯、劉璋共8大軍閥。

公孫度

首先是遼東公孫家,當時還是公孫度掌權。他們距離中原很遠,一直自立為王,雄霸一方,不和中原軍閥公然為敵。況且,當時公孫度北方是烏桓和鮮卑騎兵,東面又是高句麗,都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不可能出兵幫助袁紹,更不可能幫助曹操。

直到30多年後,司馬懿親自率領幹掉了公孫家最後的掌門人公孫淵,這才收復遼東。

張繡

張繡的實力過於弱小,僅僅佔據河南一角,以今天的宛城為核心,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一帶。

張繡又沒有什麼才能,主要靠繼承哥哥張濟的地位,還有謀士賈詡的輔佐,這才能夠堅持。期間張繡投降過曹操,因曹操霸佔張濟的小妾,張繡憤然反叛,殺了曹操的大將典韋和兒子曹昂。

隨後張繡又被曹操在穰城(今河南鄧州)擊敗,只能聯絡劉表對抗曹操。可惜劉表不思進取,不敢得罪曹操,張繡就很危險,難逃滅亡的命運了。

正好此時,官渡之戰爆發。謀士賈詡認為此戰袁紹一定會失敗,而曹操又無暇顧及別的軍閥的攻擊,一定會破格進行拉攏,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於是,張繡趁機投靠曹操,果然得到禮遇。曹操不但不計較兒子被殺的前嫌,還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最終張繡也是善終的,算是投機成功。

劉備

當時劉備沒什麼實力。

在官渡之戰之前,劉備趁著擊破袁術的機會,再次回到徐州稱霸,被曹操出兵打垮,幾乎是光著身子逃走的,關羽都被俘虜。

不得已,劉備投靠袁紹,但也不被信任,被派到汝南監視黃巾賊劉闢、黃邵,後者名義上歸順袁紹。

劉備大敗逃亡不久,自己沒什麼實力,收羅殘兵不過二三千人。

黃巾賊有幾千人但不是劉備嫡系,指揮不動。

況且黃巾賊的戰鬥力差,就是一群民兵,不能和精銳的曹軍對抗。

就算劉備有心幫助袁紹攻擊曹操,黃巾賊也願意協助,這點人馬也不夠曹軍打的。


劉表

其實對曹操威脅最大的就是劉表。

劉表當時佔據荊州,有數萬兵力,又和曹操的地盤接壤。

如果劉表協助袁紹作戰,那麼曹操麻煩就大了。

但劉表卻沒有出兵,原因也比較複雜。

一是劉表一直在和有殺父之仇的孫策死掐,官渡之戰期間,孫策大舉進攻江夏黃祖,隨後幾年又連續進攻4次終於殺了黃祖。劉表有眼前的強敵,如果進行兩線作戰可能連自己的地盤也守不住。

二是劉表其實只是荊州的大管家,實際權力掌握在蔡家張家這些地方豪強手中。這些家族不願意隨意出動軍力離開地盤冒險,把軍隊會被劉表藉機控制。

三是劉表這人判斷力差,分析不出袁紹和曹操誰佔優勢。正常來說,應該同弱的一方合作對付強敵,這樣強敵垮了以後自己就沒有危險。相反,如果幫助強敵對付弱者,弱者垮了以後自己也就難保,就像當年南宋幫助蒙古消滅金國一樣。但劉表看不出到底曹操還是袁紹會贏,一直猶猶豫豫,按兵不動,錯失良機。

孫策

官渡之戰爆發的時候,孫策的地盤還不穩定。

當時袁術剛剛死,他的部將投靠各路諸侯。其中廬江太守劉勳投靠劉表,和孫策對抗。

孫策為了奪取這些地盤,花費很大力量才打敗劉勳,又好不容易打敗了劉表派來的援軍。

此時官渡已經殺得熱火朝天,但江東仍然沒有統一,到199年底豫章太守華歆才投降。

孫策見江東局勢穩定了,開始考慮攻擊曹操。

但200年初,性格暴躁的孫策過於輕敵,在打獵時被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刺殺。

孫策的弟弟孫權被迫上臺掌權,當時才19歲。

孫策死的時候,將江東剛剛平定,內部問題非常多。

孫權200年上臺,立即問題百出: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

等到孫權好不容易消滅內部問題,坐穩了東吳江山,官渡之戰已經結束了。

劉璋

劉璋本來就是無能之人,完全是靠著老子劉焉才成為四川諸侯。

他不可能出兵從四川境內遠征出去,能夠守住地盤就不錯了。

況且200年前後,四川實權官僚趙韙反叛,四川豪強家族很多支持他。

劉璋險些被趙韙推翻,好不容易才消滅這股反叛力量,當然不可能去參加官渡之戰。

同時,因漢中的張魯反叛,劉璋在幾年前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雙方接下大仇,一直在互相攻打。

張魯這廝是個神棍,搞政教合一的政權,軍隊戰鬥力強於蜀軍,劉璋應付不了。

內部問題還沒有解決,當然無力出兵。

張魯

張魯雖然能夠把劉璋按在地上蹭,但畢竟佔據的漢中是彈丸之地,只是因為這裡聚集了幾十萬流民可以提供軍隊而已。

張魯明白自己實力不強,大大不如劉璋,自保尚且困難,當然無力向外出兵。

張魯是沒有實力加入官渡之戰的。

馬騰、韓遂

馬騰韓遂都是西涼地區的反叛勢力,糾集羌人力量割據一方。

兩人的力量也不算強,曾經被大草包李傕郭汜出兵擊潰,死亡一萬多人。

本來都是不同的叛軍,只是因共同利益才臨時合作,他們內訌不斷。

馬騰韓遂曾經翻臉火拼多次,韓遂甚至殺掉了馬騰的妻兒。

後來曹操派鍾繇去勸和,兩人才停止內訌,面子上和解。

到了官渡之戰的時候,馬騰韓遂還是在割據一方。

可惜當年陝西、甘肅、青海的割據力量很多,有大量羌族、氐族等少數民族武裝,少說有十多股軍閥實力,只是馬騰韓遂最強而已。

其他軍閥聯合起來,馬騰韓遂根本對付不了的。

後期馬騰派兵入關,也只有馬超1萬多兵力而已,軍力也是有限的。

內部問題重重,外部強敵鄰里,馬騰韓遂暗中敵對,最終他們沒有參加官渡之戰。

直到官渡之戰結束,馬騰韓遂仍然是站在曹操一方。


薩沙


官渡之戰打了一年零五個月。官渡之後,曹操平定河北又花了六年時間。在這七年多的時間裡面,其他軍閥要麼很忙,要麼有心無力,要麼有力無心,要麼壓根就不跟曹操接壤。因此在曹操與袁氏家族開戰的時候,他們都沒有趁機打曹操。

一,袁術、公孫瓚、呂布、張繡

這四位在官渡之前就已經被消滅了,覆滅時間都是公元199年。其中袁術是自爆,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呂布被曹操消滅;張繡投降了曹操;公孫瓚被袁紹消滅。

官渡之戰之所以會爆發,就是因為這四位被消滅後,中原已無其他軍閥。因此袁紹才會與曹操在官渡展開“爭奪誰是中原霸主”的大決戰。

二,劉備

為什麼要先提劉皇叔呢?因為他參加過官渡之戰。

公元199年,官渡之戰爆發的前夕,刺殺曹操的衣帶詔事件被人檢舉揭發。由於劉備也是衣帶詔參與人(反曹骨幹分子),於是曹操親自帶兵問候了劉備全家,並將他從徐州給碾到了袁紹那裡。然後,劉備陪袁紹在官渡待了一段時間。

劉備在袁紹那裡待了一個月後,恰逢汝南郡的黃巾軍首領劉闢叛亂,起兵呼應袁紹。於是劉備便向袁紹建議,說自己可以帶兵去汝南與劉闢會合,從後方騷擾曹操。袁紹同意了劉備的建議,便放他帶兵去了汝南。

然而,曹操也得知了這一信息,他讓曹仁在中途堵截劉備。劉備打不過曹仁,被迫又逃回了袁紹那裡。

不久後,官渡之戰爆發。袁紹與曹操對峙於官渡,雙方陷入拉鋸戰。劉備見袁紹乃志大才疏之人,料定他不能成大事,就以南聯荊州劉表為藉口,再次提出請求,讓袁紹派自己到汝南聯合黃巾軍的餘黨龔都等人,在曹操後方搞破壞。


這一次袁紹又同意了,並且由於曹操的主力都被牽制在了官渡,劉備也順利的通過了曹操的地盤,到了汝南郡。

關於汝南郡的地理位置,需要講一下。汝南郡是袁紹的老家,地處豫州南部。汝南的西南面是荊州的南陽郡,西北面是潁川郡,當時漢獻帝就在潁川郡的許都。如果汝南郡有失,就相當於曹操的後庭被捅了。

起先,曹操在官渡前線,無暇操心劉備。就只派了一個叫蔡陽的部將去打劉備。然而蔡陽這種無名鼠輩哪裡是劉備的對手?於是汝南的這一戰,蔡陽鼠輩所率的人馬,被劉備一戰全殲。


劉備在汝南待了一段時間後,曹操親自偷襲烏巢,大破袁紹,北面壓力驟減。他料定袁紹短時間內不會南下報復,便迅速親自南下討伐劉備。劉備見曹操親征,就離開了汝南郡,往西南方向投奔了劉表。

劉表見劉備前來,非常高興,他親自到襄陽郊外迎接劉備,以上賓之禮待之。並且還把荊州的新野劃給劉備當防區,讓他在新野駐守,替自己防禦曹操。

公元 202年,袁紹病死。他病死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曹操和劉表在得知後,紛紛開始調兵遣將。

曹操的計劃是,將自己的主力北調,打算吞併河北四州。

劉表的計劃是,乘曹操的主力北調,派劉備去搞點破壞。

劉備早就想打曹操了,便在受到指示後,帶軍北上攻打葉縣。曹操當時已經北上,不可能調頭回去打劉備,就急令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率軍抵擋。

劉備見曹軍勢大,便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假裝退兵,並在中途設下伏兵。李典在追擊途中覺得有詐,就勸夏侯惇退兵。然而夏侯惇不聽勸誡,結果被劉備打了一個伏擊,死傷慘重。幸好李典及時趕來增援,劉備的兵力又不多,才撿了一條命。


這一戰後,劉備名聲大噪,很多荊州的豪傑都前往新野歸附劉備。這一下就引起劉表的猜疑了。劉表從這之後,就不讓劉備帶兵出征,並且還暗中派兵馬提防劉備,限制他的發展。

在新野又苦熬了三年後,劉備料到曹操必然會吞併河北,然後再來打荊州,於是便向劉表提出建議:趁曹操遠征烏桓時,荊州出兵偷襲許都,對曹操施壓,讓他分兵,減輕袁氏兄弟的壓力。但是由於劉表防著劉備,沒有采納這個意見。

又過了兩年,即公元 207年,劉備在荊州虛度了五年光陰後,經旁人指點,前往隆中拜訪了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向劉備獻上了《隆中對》。

而此時曹操已經吞併了河北四州,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朝向荊州殺來。



三,公孫度和公孫康

公孫度和公孫康是父子,遼西軍閥。官渡大戰之前,袁紹滅了公孫瓚,把割據遼西的公孫度嚇得很緊張,生怕袁紹會來揍他,但袁紹並沒有出兵打他,而是南下與曹操決戰官渡。

袁、曹大戰期間,公孫度嚴防袁紹,就怕袁紹會殺個回馬槍。結果曹操勝利後,袁紹勢力大大受挫,公孫度居然就開始嘚瑟了。他曾經一度派人渡過渤海海峽,攻打山東的東萊郡,並且還在膠東半島私設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兼平州牧,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曹操聽說後,打算以漢獻帝的名義徵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可是公孫度卻在私下裡對旁人說:我已經在遼東稱王,還要永寧幹什麼啊?用行動蔑視了曹操。

公元 204年,公孫度病死,其子公孫康繼承其位。他跟他老爹一樣,囂張的很。

公元 205年,曹操認為應該教訓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孫康了,就派張遼出兵膠東,擊破了公孫度所置的營州刺史柳毅,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公孫康。

公孫康受次大敗,打算報復曹操,就計劃趁曹操征討高幹之際,用三萬步兵、一萬騎兵,直攻鄴城。但最後不了了之。

公元 207年,曹操親征烏桓。大破烏桓及袁氏兄弟軍。遼東單于速僕丸與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孫康。這一次公孫康很識相,就砍了袁氏兄弟的人頭送給了曹操。

事後,曹操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授任他為左將軍。這一次公孫康乖乖的領封了,並且在之後一直稱臣於曹操。



四,劉表

官渡之戰前,劉表剛剛統一荊州七郡(南陽郡有一半在曹操手裡)。豈不料,就在官渡大戰的時候,劉表的後院起火了。

公元 200年,袁紹與曹操對峙於官渡時,劉表本想派兵北上支持袁紹。但令他沒有預料到的是,當時長沙郡有一個叫桓階的人勸說長沙太守張羨發動叛亂,給劉表搗亂,不讓他北上攻打曹操。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瞬間就淪陷了。

荊州有七個郡(見下圖),其中南陽郡的大部分被曹操佔去了,不在劉表手裡;東面的江夏郡也沒全佔,被孫策佔了一部分;張羨造反時又策動了三郡造反。此時的劉表,幾乎失去了一半的地盤。



為了挽回頹勢,劉表瘋狂反撲進攻張羨,結果每次都被打得大敗。後來是張羨死了,叛軍群龍無首,劉表才平定這場叛亂。

等到張羨被平定後,袁紹也死了。劉表曾經寫信勸過袁譚、袁尚兄弟,希望他們能夠聯手抗擊曹操,自己也會出一份力。結果袁氏兄弟壓根不鳥劉表,繼續相互內訌,最後被曹操逐一擊破。

再後來,劉表也死心了。雖然劉備曾經建議他偷襲許昌,但是劉表不信任劉備,錯失了這個最後的機會。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在平定河北後,興兵南下,劉表病死在曹操南下荊州的前夕。

五,孫權

官渡之戰前,孫策打算偷襲許昌。但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孫策臨死前,傳位給孫權。把江東的爛攤子也一併丟給了孫權。(曹操的狗屎運是真的好,劉表想偷襲他,結果張羨叛亂;孫策想偷襲他,結果被人幹掉了)

為什麼要說孫策留給孫權的江東基業是爛攤子呢?

因為孫策是靠背叛袁術才在江東自立,他的威望並不夠。雖然他拿下了江東五郡,成為江東之主。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服他。

在當時孫氏一族中,充滿了宗族矛盾,孫策無法解決這些矛盾。並且孫策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還殺了不少江東的本土豪強,比如陸遜的叔叔。因此孫氏一族和江東豪強的關係,非常的緊張。

孫權繼位後,江東五郡立時就反了四郡。這些叛亂的人裡面,有廬陵太守孫輔、孫暠等宗族成員,也有廬江太守李術這類江東大士族。另外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也莫名其妙遭人殺害。豫章、會稽等郡的數萬山越人也伺機作亂。

相當於說,孫權把江東五郡之地又重新又打了一遍。

孫權為了平息這些叛亂,整整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於是,孫權就錯過了官渡之戰。

平息叛亂後,孫權與豪強又鬥了一年,等到孫權基本搞定江東時,此時離曹操南下已經只有半年時間了。

當曹操南下後,那些表面上順從孫權的江東豪族全部出來唱反調,勸孫權投降。估計孫權當時的內心都崩潰了。辛辛苦苦奮鬥了七年,本以為江東大定,結果到頭了還是一場虛夢。

幸虧後來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否則孫權真的是欲哭無淚。


六,士燮、張魯、劉璋

由於他們三位和曹操並不接壤,因此也就合在一起說。

士燮是交州的大士族,交趾郡太守(現在的越南河內)。官渡之戰時,士燮的長官,交州刺史張津被部將區景殺死。荊州牧劉表得知此事後,派自己的部將賴恭前往交州接替了張津的位置。

很顯然,賴恭的這個交州刺史是劉表私自任命的,並不是朝廷任命的。因此,士燮對賴恭這個“偽刺史”進行了抵制。

當時遠在官渡的曹操為了避免劉表的勢力過於強大,就以漢獻帝的名義,封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讓他在交州牽制劉表。

後來,曹操又以漢獻帝的名義嘉獎士燮,特意拜其為安遠將軍,封爵龍度亭侯。此後一直到孫權派兵攻佔交州前,士燮與曹操都保持了很好的關係。

再說劉璋和張魯。這兩位就是冤家,官渡之戰前就在相互打,並且自己內部也打,一直打到赤壁之戰爆發後,還在相互打。

其中劉璋本來就是無能之人,完全是靠著老子劉焉才成為益州諸侯。官渡之戰時,益州實權派代表趙韙發動反叛,益州當地豪強紛紛支持他。劉璋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平叛。

同時期的張魯在漢中搞政教合一的政權,軍隊戰鬥力強於劉璋,始終騷擾劉璋。正是因為張魯的存在,導致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劉璋還派人主動向曹操請降。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一件事。

七,馬騰、韓遂、宋健等

關中、西涼軍閥有十幾路人馬,以馬騰名氣最大,但是馬騰的實力並不強。在曹操眼裡根本不夠看,其實就管著幾個縣而已。(比劉備還弱)

這十幾路軍閥的具體分部可以看下圖,基本上都是郡守的水平。

關於關隴軍閥,有兩點值得一提:

一是關隴軍閥混戰,打的一臉狗血,都想罷兵休戰。最後是曹操派鍾繇出面勸架,才算是緩和了這些軍閥的關係。因此在官渡之戰時,這些軍閥都沒有打曹操。

二是官渡之戰後,曹操討伐河北時,馬騰和韓遂等人還曾經派馬超支援過曹操。當時馬超率部支援曹操,腳被射中一箭,也算是為曹操立過功,流血過的人呢。


八,總結

曹操在官渡大戰前後,劉備是最有抗曹積極性的人,但他只是空有抗曹的志向,得不到劉表的支持;

劉表遇到了內部叛亂問題,急於平叛,無暇打曹操。事後也曾經想過聯袁抗曹,但是最後不了了之;

孫權也是內部叛亂,孫策死後,孫權把江東五郡又重新打了一遍,七年都在平叛,也是無暇打曹操;

公孫度和公孫康是袁紹死敵,官渡前後,父子兩人曾經一度侵略膠東,但被曹操狠狠地修理了一頓;

劉璋在平叛;張魯在預謀打劉璋,士燮在對付賴恭和吳巨(都是劉表的心腹)。三人與曹操不接壤;

西涼軍閥都是渣渣,自己內部鄉長打架,還要曹操出面才能談和。官渡之戰時,這些軍閥都在觀望。


Mer86


其實官渡之戰,絕不是曹、袁兩家決戰,其他人看熱鬧。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都縱橫捭闔,積極拉攏各方勢力,以孤立對手。因此,這場決定三國曆史走向的大決戰,不僅僅是軍事決戰,也是外交上的較量。下面細述之。

第一,袁紹拉攏張繡,張繡卻投奔曹操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積極拉攏張繡對抗曹操。

張繡曾經投降曹操,後來因曹操霸佔其嬸孃,張繡怒而反,殺曹操之子曹昂。由於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袁紹認為拉攏張繡是沒有問題的。倘若能與張繡聯手,東西夾擊曹操,那麼勝券在握矣。

然而,令袁紹沒有想到的是,張繡竟然投奔曹操去了。張繡的謀士賈詡認為,投靠袁紹不如投靠曹操。一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居於有利地位;二來袁紹強大,曹操弱小,投靠曹操,自然會更受重視;三來曹操有霸王之志,他要收買人心,肯定不計前仇。

果然不出賈詡所料,張繡投奔曹操後,曹操非但沒有秋後算賬,還授予他“揚武將軍”頭銜,並與張繡結為兒女親家。張繡投降,讓袁紹先失一局,曹操則先得一分。

第二,劉表採取觀望的態度

劉表是非常重要的一名軍閥,他的態度對曹、袁決戰至關重要。

袁紹與劉表關係一直不錯,早幾年兩人便組成同盟,共同對付袁術—公孫瓚聯盟。官渡之戰前夕,袁紹遣使到襄陽見劉表,希望得到荊州的相助。劉表表面上答應,可實際上無意捲入袁、曹之間的爭鬥,他並沒有出兵以威脅曹操的側背,仍然只是當自己的草頭王。

劉表的不作為引起了荊州一些官員的不滿。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等人進言說:“如今曹操、袁紹兩雄對峙,天下重心便在將軍您身上了。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就在曹、袁鬥得兩敗俱傷時乘虛而入;如若不然,就要選擇一方歸附。切不可擁有十萬甲兵,卻坐山觀虎鬥,對求援的一方不理會,對賢明的一方不理睬,到時兩頭都要把怨氣發洩到您身上,想要中立恐怕也難了。”

話雖這麼說,可是劉表仍不為所動,他的理想也就是當一個荊州王,保住自家一畝三分地也就知足了。袁紹想拉劉表入夥,只得到一張空頭支票,沒有任何成效。

第三,曹操穩住關西軍閥

對於袁、曹之爭,關西諸將持中立態度,既不倒向袁紹,也不倒向曹操。

涼州牧韋端派從事楊阜前往關東考察,評估時局。楊阜回到涼州後,做出如下判斷:“袁紹寬厚卻不果斷,好謀略卻遲疑不決。不果斷就沒有威信,遲疑不決就會錯失良機。表面上看,他兵力強大,但是難成大事。曹操則有雄才偉略,行事果斷,毫不遲疑,法紀嚴明,軍隊精銳,用人不拘一格,部下能各盡其力,定能成就大業。”

此時關西的軍閥,除了韓遂、馬騰之外,其他實力都不強,原先把持長安的李傕、郭汜等已紛紛敗亡。曹操雖然尚不能完全控制關西,卻能以朝廷的名義不斷把勢力滲透到這裡。他派治書侍御史衛覬宣撫關中,衛覬抵達後,發現這裡完全是無政府狀態。他向朝廷提出兩個建議:其一,朝廷應該恢復鹽專賣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其二,應該把司隸校尉留在關中,以削關中諸將之權。

曹操聽從衛覬的意見,派謁者僕射主管鹽政專賣,把司隸校尉的官署設在弘農郡,以加強管理關中事務。在曹操的一系列努力下,朝廷對關中的控制力大大增強,這樣就避免曹、袁開戰後,關中軍閥被袁紹收買的可能性。

第四,劉備倒向袁紹,卻不甘心寄人籬下

袁紹拉攏張繡、劉表未果,這時,劉備前來投奔,令他喜出望外。

劉備之所以倒向袁紹,實有內情。

在官渡之戰前,劉備捲入一起宮廷政變,政變的目的是要除掉曹操。當時策劃政變的車騎將軍董承希望藉助劉備的力量,然而,劉備的反常舉動引起曹操的注意,這才有“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受到懷疑後的劉備選擇出走,自立門戶。曹操發動東征,劉備三戰三敗,無奈之下,只得落荒逃到青州,投靠青州刺史袁譚。

袁譚當即護送劉備前往鄴城。袁紹聞訊大喜,親自出鄴城二百里,迎接劉備。不過,劉備投靠袁紹,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他心裡也明白,袁紹也是靠不住的,自己便雨綢繆,悄悄拓展自己的力量。

在曹操與袁紹決戰期間,劉備率軍隊在汝、穎之間縱橫出沒,襲擊曹操的大後方,令曹操頗為頭疼。曹軍將領曹仁認為:“劉備指揮的是袁紹的軍隊,還未能磨合,現在攻打他,可一舉擊破。”曹操便把精銳騎兵部隊交給曹仁,曹仁果然馬到成功,一舉擊破劉備,收復叛復諸縣。

劉備被曹仁打敗後,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了。袁紹非真英雄,劉備豈能看不出來,投靠他只是形勢所迫,要是這樣纏鬥下去,自己非拼光血本不行。最好的辦法,是離開袁紹,另謀出路。於是劉備找了個理由,遊說袁紹,表示自己願意前往劉表處,說服劉表共同討伐曹操。袁紹被劉備忽悠了,便把劉備的舊部交還。於是劉備再次南下,又一次挺進汝南,腳底抹油溜了。最後劉備確實是去了劉表的荊州,在那裡找到諸葛亮,於是事業有了新的開端。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官渡之戰,其次並不只是曹、袁之前的決戰,而是牽扯到許多軍閥與地方勢力,有的投奔曹操(如張繡),有的投奔袁紹(如劉備),有的選擇中立(如劉表、關西軍閥)等。


君山話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官渡之戰,曹操袁紹兩家大打出手。別人都在忙什麼呢?為什麼不出來湊熱鬧呢?

我們看看當時除了曹操袁紹,還有哪些割據勢力。



西北有馬騰韓遂,以及其他小勢力。十多股人馬,貌和神離。自己內部爭鬥不休,特別是最大的兩股勢力馬騰韓遂兩人不和。他們自己內部的事情還搞不定,哪有心情摻和官渡之戰。

漢中張魯,勢力弱小,自保尚且不足,更不敢招惹曹操。

益州劉璋闇弱,整天被張魯欺負,與官渡相隔千山萬水,更不可能去幹涉。


荊州劉表、南陽張繡。距離許都最近,實力又超強,足以與曹操抗衡。他們如果趁機在曹操背後捅一刀子,曹操必敗無疑!沒有任何勝利的可能性。

但是意外發生了,公元199年,原本與曹操仇深似海的張繡,突然投降了曹操。這一下,讓本來就猶疑不定的劉表,更加膽怯。正像郭嘉所說的那樣,劉表只不過是“自守之賊”“座談客耳”,沒有爭雄天下的野心和勇氣。

江東孫策,相傳這位小霸王對中原虎視眈眈,打算偷襲許都,給曹操來個黑虎掏心。曹操對此憂心忡忡。郭嘉分析到,孫策輕而無備,必定被人刺殺,不用擔心。沒過多久,孫策果然被刺殺。

其實就算孫策不被刺殺,他也沒有精力偷襲許都。他剛剛征服江東,統治還不穩固,境內還有山越時時造反。在這種情況下,孫策沒有理由冒險北伐。



最後只剩下徐州劉備了。劉備是一心一意要跟曹操幹到底。因為他參與了“衣帶詔”密謀,事發之後,和參與密謀的董承等人都已經曹操誅殺了。只有劉備有先見之明,逃到了徐州。但是與曹操已經不可能和解,只能死扛到底。

劉備到徐州以後,兵力有數萬人,可能是三萬到五萬。他聯合袁紹,準備夾擊曹操。這是正確的戰略選擇,可惜袁紹反應遲鈍,直到劉備被打敗,他還沒有開始進攻曹操。

劉備之所以會被曹操打敗,從根本上來說是實力不濟。戰術上也有問題,犯了分兵的大忌。



劉備自己在小沛駐紮,讓關羽駐守下邳。這是極其錯誤的。自己的兵力原本就不夠,還把主力分駐兩地。導致力量分散,被曹操各個擊破。

劉備被打敗以後,官渡之戰的主角袁紹和曹操,正式開打。


上將噯福斯


我一個人吃飯旅行旅行到處走走停停……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有時呼之即來;有時不請自來;一直堅持原創和厚著臉皮求贊求關注的小小三國迷——暮雨夜行歸何處,大家也可以叫我歸何處!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中原地區,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曠日持久,那麼其他的諸侯都在幹啥呢?

劉備

劉備在配合曹操殺死呂布之後,又藉口打袁術再次佔據徐州,之後又被曹操大敗,打散了劉關張三兄弟,劉備自己去投靠了袁紹,打了幾仗之後覺得袁紹成不了大器,便去荊州投靠了劉表,歸附劉表之後,曾經帶著一小股的軍隊去偷襲曹操,但是無奈兵寡勢微,沒佔到啥便宜。

劉璋

劉璋佔據西川,但是正和南蠻和漢中張魯打的開心,沒空管中原的事兒。

劉表


易中天在《品三國》裡面評價為“漂亮的草包”。

劉表是很有能力的,年輕的時候“單騎平荊州”,為人風流倜儻,身為漢室宗親,為當時名流,很受當時的人尊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但是可惜只是個守成之主,沒有進取心,根本不想摻和中原戰事。

公孫度

地處遼東,素來不參與中原戰事。

馬騰、韓遂

地處西北,素來兇悍,但是比較喜歡和西北羌族作戰,平常也很少摻和中原戰事。

孫策


小霸王孫策,這是個人人物,年紀輕輕橫掃江東,文韜武略。

他可真的是計劃過要趁著曹操和袁紹打仗的時候,偷襲許昌,迎回漢獻帝,並且做了很多的準備。

可惜啊,他殺了告密的許貢,卻在打獵的時候,被許貢手下的三個門客刺殺,一代梟雄,無奈天命如此,英年早逝……

說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正,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希望大家點一下關注,多多點贊,我會不定期的推送關於三國的小文章,謝謝!


暮雨夜行歸何處


官渡之戰的時候,除了曹操和袁紹,還有幾個比較主要的地方割據勢力。馬騰、韓遂在關中,劉璋在益州,劉表在荊州,孫策在江東,公孫度在遼東向來不參與中原的鬥爭,可以存而不論。

馬騰和韓遂在關中,但名義上關中的最高軍事長官是鍾繇。而且,關中的局勢此時仍然處在混亂之中,並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從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廝殺。鍾繇是漢朝的司隸校尉,一直是服從漢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官渡之戰時,鍾繇給曹操送了兩千匹戰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馬騰此時也是服從朝廷的,並且,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派馬超率領一小支部隊,跟隨曹操參加了官渡之戰。

劉璋此時和張魯已經鬧僵,和劉表也關係很糟糕。早在劉焉時期,劉表就向朝廷揭發劉焉在益州私造車輦之類御用物品,有不臣之心。之後,益州發生了甘寧等人的叛亂,劉表表示支持。甘寧被劉璋擊敗後,逃入荊州。劉璋繼位後,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趙韙率軍進攻劉表,只是趙韙在前線突然回師成都,進攻劉璋,才就此作罷了。官渡之戰時,劉璋曾派了三百老弱殘兵從徵,以示對朝廷恭順。

孫策此時已經平定江東,曹操在消滅呂布和袁術之後,也已經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區,兩家是正面接觸的。但孫策此時的計劃並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著溯江而上,與劉表爭奪荊州,給他父親孫堅報仇。更重要的是,此時江東新定,人心不穩,江東地方豪強並未完全接受孫氏,中原流寓人士此時對孫氏也持觀望態度,孫氏能不能站穩腳跟還很難說。所以,孫策臨死前曾叮囑張昭,如果在江東站不住腳,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術稱帝之後,孫策就與曹操結盟,要一起討伐袁術,曹操也以朝廷的名義,拜孫策為破虜將軍。袁術滅亡後,孫策想讓曹操表薦他為大司馬,曹操不同意,雙方關係轉而惡化,但還沒有完全破裂,依然維持著表面上的同盟關係。官渡之戰時,曹操以朝廷名義徵召此時被孫策囚禁的王朗,以及已經頭像了孫策的華歆,孫策也都送給了曹操。

長江以南地區,從表面上看,劉表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紹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脅曹操的勢力。而且,當時劉表還佔據著襄樊,最前線的新野已經在南陽盆地之中,離宛城不遠。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就一直很擔心劉表會突襲許都。但荀彧等人認為,劉表沒什麼進取心,不會這麼做,讓曹操放心大膽的與袁紹進行戰略決戰,不要過分擔心劉表會和袁紹夾攻曹操。

因為劉表當時和曹操的地盤直接接觸,加之劉表左右的劉璋和孫策都與劉表為敵,所以劉表此時與袁紹是同盟關係,共同對抗曹操。同時,劉表還要隨時準備應付孫策和劉璋的進攻,尤其是孫策一直試圖進攻黃祖,劉表也要隨時準備支援黃祖。此外,這段時期還發生了長沙的張羨叛亂,一直在和劉表打仗,還沒有完全平定。所以,劉備投奔劉表後,曾建議偷襲許昌,但劉表並未採納這個意見。

這樣,從全國範圍內來看,當時的局面就是,袁紹與劉表結盟,把曹操夾在中間,但曹操與劉璋和孫策結盟,保持著對劉表的包圍態勢,而且是三面包圍,迫使劉表不敢輕舉妄動,曹操才能夠專心致志的與袁紹進行戰略決戰。而且,官渡之戰時袁紹傾國而出,對曹操來說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大戰,是輸不起的戰爭。相對而言,只有袁紹除了要面對曹操之外,周邊沒有其它比較強大的能夠威脅到他的勢力,處於比較有利的位置。

如果當時劉表按照劉備的建議,偷襲許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劉備此時實際上並沒有這個能力。荊州當時在南方算是比較強大的,但開發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較多、經濟比較繁榮的實際上都在長江以北,尤其是南陽郡,但南陽早就被曹操佔領了。劉表此時既要防禦劉璋和孫策,還要在南線與張羨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進攻曹操,實際上也並不可能抽調出太多兵力來。


蕭武


既然是說割據勢力,那自然是指從董卓入長安以來,倒行逆施,又黃巾軍頻起,漢室垂危,於是出現了割據地盤的各個勢力了。這些割據勢力,自討董聯盟以後,就是進入了二袁爭霸,互相吞併的時期,即便遠離中原,相對安定的諸侯,也完成了地盤的交接,所以到了官渡之戰,形勢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弄清楚從二袁爭霸到官渡之戰前消亡的諸侯,以及沿革。這樣就好理解為什麼官渡之戰時,這些擁有實力的諸侯存在感突然變得這麼低。



先說說董卓放出三個東漢宗室的封疆大吏,首先就是幽州牧劉虞,這是個最忠於漢室的宗室。由於劉虞威望高,人品正,袁紹幾度想要擁護他為帝,理由是漢獻帝是董卓所立,但是遇到袁術,曹操等人的反對,就連劉虞本人也反對。因為這件事,成了兩袁,袁紹和曹操最重要的矛盾之一。劉虞後來因為和殘暴的公孫瓚不和而被殺,袁紹便和劉虞的老部下,支持劉虞的鮮卑雜胡首領,一起攻滅公孫瓚,給劉虞報了仇。所以,曹操和袁紹最終從同陣營到鬧翻成為死敵,最直接的導火索之一就是袁紹“擁帝計劃”不順利,曹操又控制了漢獻帝,這讓袁紹怨恨,引發官渡之戰,這和其他諸侯關係不大。

益州牧劉焉,是個野心勃勃的宗室諸侯,先是把益州整成半獨立狀態,後來和馬騰,韓遂準備插手李榷等控制的朝廷,失敗後不久去世。如果,劉焉活久一點,估計會和張魯插手關中,官渡之戰,可能還會連結馬,韓,攻打洛,許,給曹操帶來麻煩。劉璋繼位後,益州幾乎是失控的,元老派要打壓東州派被反殺,南中幾乎是獨立的。更要命的是張魯獨立了出來,勢力深入巴西郡,所以益州這邊對曹操沒有任何威脅。順便說下張魯,他對曹操有好感的,著名的降曹不降劉,而且也算尊重曹操控制的朝廷,沒有自稱漢寧王。所以,張魯就在漢中施行他心中的五斗米道的政體,不找麻煩,但也不幫忙,因為萬一龐羲收復巴西,打入漢中呢?



曹操打官渡之戰,最怕兩個諸侯端他的老窩,一個是孫策,另一個就是荊州牧劉表,參考《三國志.郭嘉傳》。劉表有治理才幹,荊州富甲一方,但是缺乏類似《隆中對》一樣的戰略指導。官渡之戰時,陷入張羨父子的叛亂,平叛後卻和張津,士燮爭奪交州,結果還用人不當,劉表任命的蒼梧太守趕走了同陣營的交州刺史賴恭,後又被孫權撿漏了。當然,劉表沒有偷襲曹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官渡之戰不久前,孫策把劉表軍打得很慘。孫策平定六郡,打敗了劉繇,嚴白虎,王朗等,又收拾了江夏黃祖和廬江劉勳,無論實力還是能力,對曹操的威脅最大。可惜,孫策遭遇埋伏,傷重而亡,陰欲襲許的計劃流產了。



再說曹操的腹心地帶,中原地區本來是諸侯最林立的地方。比如,徐州就先後易主,陶謙讓給劉備,劉備被呂布襲擊,曹操平滅呂布,劉備殺車胄復得徐州,曹操又擊破劉備,徐州最終還是曹操的。豫州南陽的袁術,多次被曹操擊敗,後來稱帝作死,被劉備追擊而亡,袁術死後,淮南出現真空,最後還是落入曹操手裡。曹操迎來漢獻帝后,洛陽也成了曹操的地盤。河內郡張揚,被部將殺死,餘部被曹操收了。南陽的張繡官渡之戰時,也乾脆投降了曹操所以,中原地區已經沒有可威脅曹操的勢力了。

至於西北的關中,董卓一干部將李榷,郭汜等人發生內亂,實力大減,最終被曹操聯合關西諸將平定了。由於曹操代表著朝廷,關中關西諸將勢力眾多,又互不統屬,在鍾繇等人的運作下,不但沒有威脅曹操,馬騰父子後來幫忙平定了河東。另外,遼東公孫度和西南的士燮一樣,離得遠,一般不參與中原的紛爭,免得引火燒身。



綜上所述,第一,二袁爭霸以來,許多和曹操同時代的諸侯去世或被曹操吞併了,所以曹操才有實力和袁紹打官渡之戰。第二,剩下的諸侯要麼自保為主,或者忙著和其他諸侯紛爭,無暇參與官渡之戰,這也是亂世的特性。第三,也不是沒有其他諸侯參與,例如張繡歸降,增加了曹操的實力。又如開陽一帶的臧霸等歸降曹操,官渡之戰專門對付袁譚。而劉備歸附袁紹,和文丑進攻曹操等等。


大飛熊騎士


其實官渡之戰,微觀上說就是曹操和袁紹在官渡這個地方打了一仗。

但是官渡之戰從宏觀上看其實是整個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一部分。整個戰爭局勢分為戰爭籌備期、戰前、戰中、戰後幾個階段。

下面請各位讀者跟以史為鑑回顧一下這場規模宏大的著名著名戰役中都有哪些諸侯牽扯其中。

一、戰爭籌備期

在官渡之戰前,天下群雄都在擴展自己的地盤。其中袁紹和曹操最為成功。

袁紹擊敗公孫瓚,基本上統一了冀州和幽州,還和匈奴人稱兄道弟。不論是地盤、人口、軍隊、糧草都是數一數二的大軍閥。

而曹操這個時候也是擊敗了袁術、呂布,迎立漢獻帝到許,積極準備攻打南部地區的張繡、劉表聯盟。對北方的袁紹也是積極備戰。


劉備這個時候剛剛從陶謙手裡接過徐州還沒坐穩就被呂布佔了。然後被逼投靠曹操,青梅煮酒後劉備故意請示曹操帶兵討伐袁術,終於脫離虎口,但是隨後被曹操擊敗,只能投靠了袁紹。

孫策也是剛剛脫離袁術,準備佔據江東這片根據地。


二、戰前

袁紹佔據北方後,只有南部的曹操不聽命令,還拿著漢獻帝給自己使壞,於是袁紹勢力和曹操勢力的對抗迫在眉睫。

曹操在劉備跑掉後,準備親征劉備。有人勸曹操:曹操你親子領兵出擊,要是這個時候袁紹打來咋辦?

曹操說:劉備是梟雄,現在不打以後就難了,袁紹沒有戰略眼光,肯定不會出兵。

果然,田豐聽見曹操領兵出擊後趕緊勸袁紹乘此良機,一舉抄了曹操大本營。

袁紹說:我最愛的小兒子兩天病的要死,我都快擔心死了,哪有心情出兵啊。

果然,曹操擊敗劉備,俘虜了關羽,袁紹始終沒有出兵。



曹操在決戰袁紹之前,另外一個後顧之憂就是劉表和張繡。張繡本來投降了曹操,但是因為曹操好人妻,導致張繡復叛,曹操死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才跑了出來。

但是張繡後來在官渡之戰前的關鍵時刻,在賈詡的幫助下雪中送炭,拒絕了袁紹而選擇曹操。這讓曹操大喜過望,不但平白得了一份軍力,更重要的是免除了後顧之憂。

至於劉表,他只會好好鎮守荊州,根本不會出兵搗亂。

曹唯一擔心可能會搗亂的恐怕就是江東小霸王孫策了,但是郭嘉說:孫策這人年輕好勝,自以為武力值很高,再加上最近為了平定江東殺了好幾個大族首領,他必定被刺客所傷。

果然,孫策雖然想乘虛偷襲許都,但是在他帶著幾個人打獵的時候,被刺客所傷,沒幾天就死了。

而西北長安等地還是西涼兵混戰狀態,漢中和益州山高路遠,進不去也出不去,加上張魯、劉璋等人昏庸更不用擔心了。

三、官渡之戰

可以說,官渡之戰前,袁紹更多的是亂搞內部勢力,包括把自己兩個兒子都任命為主官,讓麾下謀士分別輔佐。開啟了內部爭權奪利的不穩定狀態。

而曹操則是先後剪除周邊威脅勢力和內部叛變,牢牢擰成一股繩。我們看看官渡之戰前後發生的大事件:



建安四年,張繡投降。同年六月袁術病死。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除掉董承叛亂。

二月,曹操東征劉備,擒拿關羽。劉備投奔袁紹,袁紹於是派顏良文丑去攻擊白馬。

四月,曹操派兵救援白馬,關羽斬顏良文丑,逃歸劉備。同月,孫策被刺客刺殺。

袁紹和曹操這一戰從四月白馬雙方正式交戰算起,一直到八月還只是對峙,而沒有大規模交戰。這四個月人吃馬嚼消耗掉了無數糧草。

劉備這個時候藉口去汝南聯絡劉闢去後方騷擾曹操,乘機從袁紹陣營跑掉。劉闢也被曹仁擊敗,劉備於是投奔劉表去了。

到了冬天十月份的時候,袁紹麾下謀士許攸的家人因為貪汙腐敗被留守的審配關押。許攸一氣之下叛逃曹操,這才引發了後續的火燒烏巢。


可以說官渡一戰僅僅戰場上就打了快一年,別說其他準備工作了。

官渡大敗袁紹後,袁紹勢力只是受損,並沒有消亡。整個建安六年曹操都在河北清理戰局,建安七年夏天袁紹才病死。後來曹操打敗袁紹兩個兒子,打敗袁紹盟軍匈奴、烏桓又花了好幾年時間,這就是後話了。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官渡之戰是曹操統一北方的最後一次決戰。

北方的軍閥勢力主要有張繡、劉表、袁術、呂布、袁紹。

具體一點,從建安三年(189)是一個重要的一年,夏四月,曹操徵張繡,張繡失敗後只能逃奔穰縣,依附劉表。夏五月,曹操步騎聯動大敗張繡、劉表。

九月征討呂布,曹操採用荀攸、郭嘉之計,掘泗水、沂水淹城,曹操活捉呂布、陳宮,全部處死,東面之憂解除。

建安四年(199)春,曹軍與歸附袁紹的眭固交戰於射犬城,部下投誠於曹,以魏種處理黃河以北事務,自己回到許都,準備與袁紹的最後一搏!

此時袁紹兵多將廣,呑並了公孫瓚,佔據了冀、青、幽、並四州。有十多萬兵馬,準備南下許都。

曹操根本沒有被袁紹聲勢嚇到,反而認為袁紹:"志向大而才智弱小,外表厲害而內心怯弱,嫉妒好勝而缺少威信,兵雖多卻任務分派不明白,將領驕傲而政令不統一"⋯。

冬十月,張繡投降。十二月,曹軍進駐官渡。

袁術病故。劉備叛逃。

建安五年(200)曹操在郭嘉等人支持下,全力掃蕩勁敵劉備,曹操掛帥,活捉劉的部將夏侯博,劉備投奔袁紹,其妻被曹捉到,曹攻下邳,關羽降曹。關羽和張遼在黃河岸邊的白馬迎戰袁紹大軍,關羽於千軍萬馬中力斬顏良,引刀成一快,顏良人頭被擲於帳下,其酒尙溫。

冬十月,曹操聽荀攸計,斷敵糧草,袁紹謀臣許攸嫌餉銀太少,故投奔曹操,並獻上投名狀:"攻擊主管糧食的淳于瓊"。瓊敗,張郃、高覽投誠。

建安七年(202),曹操再度進軍官渡,夏五月,袁紹病發,嘔血死亡。

北方大局統一。



良人執戟2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前,星火辰先與朋友說說,當時除了袁、曹,還有哪些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其實整體過程比較長,從公元199年8月,到公元200年10月,大概一年多時間,都可算入袁曹交鋒時期,最後袁軍崩潰(注意是崩潰,而不是說曹軍就斬殺了那麼多袁軍)。

一、官渡對壘前後,除開袁、曹外的主要勢力

(一)被幹掉的勢力。

1、李傕、郭汜,董卓餘部的覆滅。公元198年,在關中稱王稱霸的李傕、郭汜,都在涼州軍自身的內亂中被幹掉,據說郭汜死於其部下之手,而李傕被同為涼州軍的段煨乾掉。曹操勢力深入關中,但你要說曹操像歷史地圖顯示的那樣,此時就完全控制了關中,也不是實情,這時候的關中依舊很亂,各派小勢力在此地角逐才是實情。

2、呂布。198年10月,在徐州的呂布被曹操幹掉,呂布還想活,但劉備不幹啊,曹操也不敢,於是呂布被殺。

3、公孫瓚。199年初春,袁紹也幹掉了他在北方最大的對手公孫瓚,白馬將軍在易京自焚而死,公孫瓚可是劉備的大哥呵,勢力最大時,幹掉了幽州牧劉虞,還差點幹掉袁紹,此時,白馬將軍走到了末路。

4、在南方的一些勢力。這一階段,大概是南方一些小勢力被孫策吞併的時候,199年12月,豫章太守華歆向孫策投降,後來這傢伙和王朗一樣,回到了中原,成為了曹魏的高官。

(二)還存在的勢力

1、西北,馬騰、韓遂。不過在197年時,他們已經表面上向曹操控制的漢朝廷表示臣服。

2、東北,公孫度。公孫勢力僻處遼東,防守有優勢,出擊可不是他的長處。

3、江東,孫策、孫權兄弟。據說佔據江東的孫策預謀襲擊許都,劫持漢獻帝,卻在公元200年4月突然遇刺而死,年輕的孫權繼位後,忙於應對內部危機。

4、荊州,劉表。按照通常認為,劉表毫無野心,只想守住荊州。

5、漢中,張魯。張魯其實是在劉璋老爹劉焉的扶植下混起來的,此時他在漢中實行宗教統治,五斗米道此時忙於和西川的劉璋爭鬥。

6、西川,劉璋。此時的劉璋,顯然和張魯幹得不亦樂乎,為了爭奪巴郡,雙方大打出手。

7、青州一帶還有臧霸等人的勢力,荊州北部有張繡的勢力。

二、再說說這些勢力都在忙什麼,為什麼對袁曹官渡大戰視而不見

已經被幹掉的,就不用多提了。

1、馬騰、韓遂,畢竟表面上曹操控制的朝廷表示服從了,而且因為李傕、郭汜的死,關中陷入真空期,估計他們對此也是虎視眈眈。黃河兩岸的官渡大戰,畢竟離他們還太遠。

2、公孫度,一個地處偏僻,二個與袁紹相處還算融洽,三個也沒有出兵的實力。

3、孫策、孫權兄弟。孫策倒是有偷雞的打算,正趕上被刺殺,由此可見此時的江東各種勢力交錯,內部還很不穩定。孫權初繼位,首要的是安定內部。

4、劉表,其實這個劉表,在袁紹袁術相爭時,是曹操和袁紹共同的盟友,此時他顯然觀望更好。劉表並非什麼事沒幹,趁這個機會,他拿下了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等郡,基本上統一的荊州。

5、張魯和劉璋。張魯從劉家勢力中分裂出來,因此可劉璋幹得不可開交,自然沒機會理中原的事兒。

6、臧霸、張繡等人,顯然都比較聰明,居然都認為曹操能成事。臧霸為曹操大大減輕了袁軍來自東方的壓力,而張繡也立下很大功勞。

三、並非所有勢力都有成就霸業的機會和雄心,這是必然的

以中國的地理來看,過於偏僻的勢力,幾乎都不可能去爭霸,只能稱雄一方。當時有條件爭霸的區域,不過河北(袁紹)、河南(曹操)、江東(孫家兄弟)、荊州(劉表)以及關中(暫時空白)而已。結果了,江東孫策突然被刺、荊州劉表忙著統一荊州、關中又恰恰是空白的,這就很明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