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安禄山的造反并不是因为自大,也不是自己想不开,而是因为被逼而反!

导致安禄山造反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将入相”和“节度使”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种体制的逼迫下安禄山不得不反,这就是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后来唐朝未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取消了这种模式。

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出将入相有两层意思

一、能文能武的人才,并不是单纯的说谁武学方面厉害,文学方面厉害,而是既有着统帅大军的能力,又有着治国安邦的计谋。

二、在唐朝以前很多有着卓越军功的人被提升为宰相,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等。

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历史上开元二十二年在唐朝最为强势的时期出现了一个大臣,但是这个宰相并不是很光彩的,在我们的史书中记载的是李林甫是一个奸臣,口蜜腹剑就是在说他,但是其实李林甫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

因为出将入相影响到了李林甫的地位,于是他便怂恿玄宗说胡人会打仗,但是计谋太少,与自己竞争宰相是不够格的,所以玄宗就重用了很多的胡人,其中就包含了安禄山。但是他们都没有办法与李林甫争夺宰相的位置。

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李林甫虽然为人狡猾,但是能力是确实强的,安禄山是一个看得懂局势的人,他明白李林甫就是自己的保护伞,而安禄山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着李林甫,还有一位杨国忠他们三人形成了三角关系。

我们都知道杨国忠是因为杨贵妃才得势,但是这也是玄宗的安排,他给杨国忠权势,就是为了让他去抗衡李林甫,因为这样使得安禄山与杨国忠两人合作起来一步步将李林甫拉下了水。后来没有李林甫以后,这个三角关系就被打破了,安禄山与杨国忠的同盟也就解散了。

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杨国忠在玄宗面前屡屡进奏安禄山意欲谋反,但玄宗选择相信安禄山,至于玄宗为何纵容安禄山,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总之玄宗选择相信,甚至在设宴时体谅安禄山肥胖,为其单独设置座位。

为什么仅仅只有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敢在大唐最繁盛的时候造反?

后来在杨国忠的不停诬陷下,安禄山不得不反。总而言之,他的谋反并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对局势判断不清,而是唐朝帝国的政治制度造成的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当时他不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可能他也活不了多久,只能说是封建历史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