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罕見強勢“敲打”造謠者 原因:“有人短期做多、長期做空”

央行罕见强势“敲打”造谣者 原因:“有人短期做多、长期做空”

4月2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央行已就“4月1日起降準”的謠言一事正式致函公安機關:請就此次編造發佈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央行用罕見的強勢態度給金融市場的造謠者提醒:造謠重大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將受到嚴懲。

由於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聯動性越來越強,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央行人士處瞭解到,“有人短期做多、長期做空”或許是央行態度如此堅決的原因。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接下來,央行會多加強事前提示提醒,防止老百姓被謠言左右,從而影響市場穩定。“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發言人。長遠看,還得依法治理,形成穩定理性的預期和行為習慣。”

3月29日晚間,央行緊急闢謠,辦公廳官方微博消息稱:“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為不實消息。”

雖然“降準”謠言熱度已過,但由於貨幣政策方向在當下備受市場矚目,這意味著,類似的謠言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甚至會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媒體網絡工具已成為資本市場中信息發佈、傳播的重要渠道,為市場效率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與此同時,也有個別主體利用新媒體的傳播便利製造熱點,博取眼球,甚至不惜突破法律紅線,造謠生事。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此次降準謠言事件也是源起微博微信等自媒體。

類似事件在金融市場上多有發生,例如通過虛假信息編造傳播,引發市場恐慌震盪。近年來,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加大了對編造傳播金融虛假信息行為的打擊力度。

2018年1月,證監會依法對“山石觀市”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曹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其改正,並處以20萬元的頂格罰款。

實際上,編造傳播虛假金融信息,是被我國法律法規嚴格禁止的行為。目前,金融市場上對編造虛假信息的法律規則條款主要有《證券法》及《刑法》。

例如,《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條中,有關“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規定,編造並且傳播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擾亂證券、期貨交易市場,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近年來,中國央行正變得更加善於溝通,在主動傳播以及政策解讀方面更加公開透明、誠意滿滿。有觀點稱,與此前的美聯儲一樣,中國央行正在經歷一場無聲變革。

但由於互聯網輿論環境魚龍混雜,自媒體過於追求熱度和流量,行為不斷越過法律邊界、試探監管底線,也給監管部門帶來了一定的監管難度與挑戰。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央行降準的虛假信息,容易引發金融市場波動,該信息會間接影響證券、期貨市場,但是否會直接被認定為影響證券、期貨交易的虛假信息還有待司法機關依據案情,包括信息傳播主體、信息發佈目的、最後造成的影響等具體情形等進行行政及刑事處罰。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