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論》之16;做空

做空是什麼?網上的做空定義是這樣的:做空,又稱空頭、沽空(香港用語)、賣空(新加坡馬來西亞用語)是一種股票、期貨等的投資術語,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與多頭相對,理論上是先借貨賣出,再買進歸還。

其實這些東西說白了就是你通過一些手段在別人“困難時期”,或者別人不理想的時候去“損人利己”。這在傳統的中國文化內涵裡是大大貶義的。

正常情況下,人類的財富應當以“物質”的積累而發展發生,就是說你的東西越多而越富有。相反你財富的代表物越少你越虧損或者是財富減少。如你財富的代表黃金或者貨幣或者別的資產正在減少,那你的財富只能是減少,不可能增加是不是?這些事情的發生在人類物質世界哪裡都是一樣的。

但是,西方人類社會就有一種背道行為與之正好相反,就是說別人的財富越來越少,而另一些人通過一些手段硬是在別人財富減少時他卻財富增加了?就是說某些人的財富增加,是建立在別人財富減少的基礎之上。用中國的古話講就是“損人利己”。

大家想想,如果一個社會都這樣,那人類社會就遭殃了是不是?其實西方這樣的社會現象只發生在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西方的證券市場裡。

根據我的研究,西方人類社會正是證券市場裡有這種“損人利己”行為,那證券市場才發展成為“資本市場”。西方人類社會正是有了這些資本市場的“損人利己”行為,他們才是“資本主義”社會;根據我《交換論》中的“資本主義”的定義:資本主義就是人類大規模行使交換權、財富權。也就是說你的社會人們錢多了財富多了可以通過交易所(資本市場),用大量貨幣互相爭鬥競爭。當然這種爭鬥也好是競爭也好可以使用各種手段,包括“損人利己”的讓競爭對方損失而你卻贏利的手段,這就是做空機制。西方人的這種做空現象只能發生在他們的資本市場裡,換句話說他們的資本市場可以“損人利己”,而他們資本市場之外的社會上是不可以這樣胡來的。

我們現在研究一下他們的社會為什麼允許這樣幹?其實西方社會經濟發展起步比較早,經濟相對的發達,而經濟發達的結果就是社會存在大量的流通貨幣。換句話說,社會上大量存在流通貨幣,那他們社會上的交換量就大。根據我交換定律可以知道,人類社會交換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壟斷現象產生。如果壟斷現象大量產生,那西方的人類社會就一定週期的生產經濟危機與經濟大蕭條。而西方資本市場的做空機制正好是“零和遊戲”,人與人優勢競爭的結果是優秀產生而貨幣量不變。這樣可以避免過度產生壟斷現象,相反做空機制還可以產生大量新的交換,因為做空很多時候會使財富大量轉移。而財富大量轉移就使原有價值體系大量改變,這一改變必然增加新的交換。

現在我們總結得知:做空可以使經濟社會產生競爭,同時交換產生的壟斷現象得以控制,在控制壟斷的同時,新的經濟交換又大量產生。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社會經濟大發展。

那麼我們中國社會的證券市場裡能不能也這樣的大力發展做空機制那?由於時間關係我下次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