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穩中有升 亟需提升有效處置手段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各類金融機構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都將面臨較大壓力。在近日舉行的2019中國特殊資產推介大會上,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特殊資產的體量及其特殊性,盤活與處置相對複雜,難度也隨之加大,常規手段已很難批量去化。

不良資產穩中有升 亟需提升有效處置手段

特殊資產是指由於特殊原因而被持有或需處置變現的資產,根據其產生來源,被分為金融機構(金融服務企業)不良資產、涉訴資產、企業改制或破產清算過程中的變現資產、商業抵款(以實物充抵賬款)資產等。

其中,不良資產的出現和累積,不僅導致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上升,利潤水平下降,而且影響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以及中國金融系統穩定性。隨著銀行信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不良資產的產生和存在是銀行正常經營中難以迴避的也是困擾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專注特殊資產交易服務的資芽網創始人張洛夫表示,資產處置的意義在於盤活,目的是紓困企業、解決問題,其核心是合理匹配,產生價值。從趨勢來看,未來中國特殊資產市場這個逆週期屬性的行業將迎來空前繁榮的高速發展窗口期。

根據銀保監會近日披露的資產質量數據顯示,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萬億元,不良率為1.89%,環比三季度末上升0.02個百分點;2018年下半年不良生成率約1.2%,相比上半年上升0.2個百分點。我國銀行業不良率穩中有升,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我國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主要依靠銀行內部單一部門進行清收處置,亟需提升不良資產經營的理念。此外,在處置手段上,市場化手段運用得比較少,即使進行公開拍賣,也存在不良資產推介、信息發佈、廣告宣傳等渠道狹窄現象,導致競買人少,流拍現象時有發生,主要還是靠銀行傳統的現金清收、以資抵債、呆賬核銷等。歷年來直接現金清收對存量不良資產風險化解的平均貢獻率達80%以上,由此可見我國銀行業對不良資產處置手段比較單一。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產生背景、銀行經營環境以及政府債務負擔發生了巨大變化,不良資產處置難以重複歷史老路,而如何有效處置不良資產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資產經營部總經理張豔如表示,經濟增速的放緩和市場資金的緊張,都給不良資產處置帶來不小的挑戰。但不良資產市場也正發生著變革,市場的容量在擴大,參與方也更加多元,金融科技給不良資產市場帶來了很大便利。

宏觀經濟形勢對不良資產的經營處置提出更高要求。必須通過系統性創新型的經營模式,形成以風險客戶為中心的多種救助形式,才能在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社會環境穩定的同時保障銀行權益。有效處置不良資產問題,無論是對中國金融業的穩定,還是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張洛夫認為,必須要組織更加多元化的參與主體,開放傳統資源,引入新的資源,整合各類資源,彙集各類專業,並且要採取更加多樣化手段,以期實現階段性處置和終極處置。

此外,綜合使用資產推介、資產置換、轉讓出售、資產證券化、第三方風險代理、債轉股、結構化交易等不良資產處置方法與途徑,使銀行資產得以保值增值,仍需我國金融行業積極探索。

2019中國特殊資產推介大會由資芽網主辦,安徽國厚資產和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協辦。信達資產、東方資產、長城資產、交通銀行、平安銀行、東方證券、中信證券、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遼寧農村信用社以及部分地區AMC機構等攜千億左右資產到現場進行推薦。

更多資訊請下載資芽網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