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大家好,我是头条作者,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正始八年,247年,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终于达成共识,宣布从今以后,他们不再是魏国的人民,而是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一个光荣的蜀汉人民。 姜维接到消息后,当然高兴得大笑。当然他在大笑时,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带着部队出去接应那些投奔而来的少数民族。 这时,魏国这一带的一把手就是郭淮。 郭淮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很不上档次,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他绝对是牛人一个。而这时他手下也有个猛男夏侯霸。 认真算起来,郭淮的出身也算是世家。 先晒一晒郭淮的家底。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他的爷爷叫郭全,曾经当过大司农,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元老。他的老爸比不过他的爷爷,但也官拜雁门太守,当了一个地方的老大。因此,他是典型的官三代。不过,他并不像现在的官宦子弟,当官场里的啃老族,而是也从基层干起,先是举孝廉——你也知道举孝廉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虽然这个概念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公推",可当时的公推还真的很讲原则,是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举出来的。因此,谁要是举孝廉出身,大家都不敢小看。曹操是举孝廉出来的,而且也一直把这个事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说"孤举廉";后来,孙权都成了当权派,仍然要补办这个举孝廉——当然这个举孝廉就有水分了。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但也说明了举孝廉出来的人就是牛。 郭淮就是这样的牛人。他举了孝廉之后,就成了公务员,先当太原的府丞。后来,曹操去打张鲁,他也跟着过去,从此正式成为曹操的跟班。 之后,就在曹操就发明了那个"得陇望蜀"的成语,离开汉中后,郭淮就成了汉中一把手夏侯渊的手下,是夏侯渊的司马。司马就是主管军事的官员,相当于夏侯渊的得力助手。后来,夏侯渊被刘备搞定,大家都脸无血色,都觉得夏侯渊这么厉害都被人家在战场上砍了脑袋,咱们还能打吗?集体逃跑主义思潮成了当时的主流。 这时,郭淮站了出来。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跟他一起站出来的还有那个杜袭。两人极力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说要是让跑路成为现实,估计大家还没有跑到头,那个人头就已经先被人家砍了。两人力挺张郃出来当带头大哥,还真的稳住了局面。 于是,郭淮又成了张郃的手下,跟张郃打了很多仗,立了不少功,仕途很好。 但还是碰到了一个麻烦。 曹丕当皇帝后,召开了个大会,郭淮也得去参加。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郭淮居然在新皇帝召开的大会上迟到了。 郭淮一迟到,曹丕就很生气。 曹丕是个文化人,生气之后,立马搬出大禹的故事,说:"当年大禹涂山召开大会,讨论治水大计,那个防风氏迟到了。大禹二话不说,立即把防风氏的头砍下来。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我其他地方比不过大禹,但在这方面也得学一学大禹。" 大家一听,这不是要郭淮的脑袋吗?可大家看到新皇帝脸上的怒火很强大,而且也知道曹丕最不怕的就是杀人,因此谁也没有出来帮郭淮讲一两句求情的话——迟到虽然可恨,但还罪不至死吧? 郭淮看到曹丕的脸色,又看到大家的脸色,知道这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还不如自己想办法救自己。他当时长期在西部工作,朝中的人脉很弱,因此谁也不会去帮一个跟自己没什么交情的人。他对曹丕说:"皇上说得太正确了。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只是俺知道,以前三皇五帝时期,由于皇帝水平强悍,天下太平得很,广大百姓个个安居乐业,个个都模范遵纪守法,所以根本不用什么法律,根本不用处分哪个人。到了夏朝的时候,由于皇帝的水平开始走下坡路,于是,违法乱纪的人也多了起来,中央政府不得不立了很多的法律。现在俺知道,您的水平很高,全国人民都很顺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就要到来。您还会运用这个法律来处罚俺这样的人吗?"好了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了,看完这篇文章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敬请留言!

雍州和凉州的少数民族,接受刘禅的英明领导,成为了蜀汉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