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在中國撫順市順城區寧遠街高爾山下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曾被稱為“死亡地獄”。在這裡,日本侵略者修建了一些極端變態反人類的場所,瘋狂的虐待國人。其中,有一座高達數十米的熔爐,被稱為“煉人爐”,是將活人生生推入爐中任其被熊熊烈火吞噬,在外的日本魔鬼就聽著爐內無辜百姓撕心裂肺的叫喊聲,說著戲謔的語言哈哈大笑。

這就是1936年,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為囚禁中國抗日誌士和愛國同胞於修建的一所舊監獄——“撫順典獄”。1948年11月,撫順解放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改稱為“遼東第三監獄”。1950年6月,根據中央指示,將該監獄改建為撫順戰犯管理所。

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抗日戰爭末期,蘇聯對日軍出兵,在整個遠東對日作戰中,擊斃了日軍八萬餘人,傀儡政權“滿州國”解散,皇帝溥儀被蘇軍所俘,“滿州國”的警察、憲兵,以及滿洲和朝鮮境內的日軍,共計大約60萬人,向蘇軍繳械投降後被悉數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

1950年7月, 蘇聯和中國簽署協議,將部分戰犯引渡至中國。隨著一列蘇聯悶貨車,從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緩緩駛來,在綏芬河由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送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8月1日,溥儀與其他滿洲國263名也從綏芬河下了車,被收入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了為期十年的改造。剛到戰犯管理所時總是端著“皇帝”的架子,經常在這個被稱為“獄中小朝廷”的58號監室裡對他當年的“臣子”發號施令,不許“臣子”以下犯上,揭發他的罪行,“臣子”們也依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對他百般服侍、細心照顧。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改造,溥儀進步很大,基本能和其他戰犯一樣生活和勞動了。出獄之後,還得到了新中國的特赦,成為了一名新中國的勞動人民,改變了以往的模樣。

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而從蘇聯引渡來的日本戰犯,被收押進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之中,正有當年曾任偽滿撫順典獄典獄長的大村忍、偽撫順市警察署長柏葉勇一等人。由撫順監獄的管理者變成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的階下囚,面對這曾經自己建築的“死亡地獄”,剛到這裡的一行人被嚇得屁滾尿流都不敢走近。

但是,當時的我國人民政府並沒有像這些畜生一樣,虐待他們,而是實行了人道主義的寬大政策,希望通過艱苦細緻的教育和改造,最終使昔日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戰犯,在我國特別軍事法庭的正義審判面前低頭認罪,使偽滿戰犯和國民黨集團戰犯改造成為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人。

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面對這些十惡不赦的歷史罪人,儘管這些戰犯無論職位高低,均在日本侵略中國期間,公然違反國際法準則和人道主義原則,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他們由於害怕解放軍像他們當時對待中國人一樣對待他們,絞盡腦汁的跟監獄的管理人員作對。

可是,我們的管理人員始終用中國人骨子裡的寬容和仁和,以“恨其罪,不恨其人,懲其罪,救其人”的方針,善待著戰犯們。中央的懷柔政策,最終贏得了戰犯的信服和尊重,也鑄就了永世難忘的“恩師”形象。最終,900多名戰犯在法庭上全部認罪,他們被釋放回國後,專門成立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為反戰工作作出貢獻。

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新中國改造戰犯的勝利,是對世界文化史、文明史創造性的貢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個偉大的奇蹟。撫順高爾山下這座高牆,將為歷史作證:千餘名日本、偽滿、蔣介石集團文武官宦,失魂落魄地走進來,卻又一個個心悅誠服、熱淚盈眶地走出去。

這個“死亡監獄”,確實是個死亡之地,但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個恐怖的殺戮場,而是人性天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些以國家利益至上的英雄戰士,用人性的光輝照亮了這些戰犯陰暗的內心,讓這些嗜血的禽獸變了樣,獸性恢復了人性,“鬼”最終變成了人!

它被稱死亡地獄,門口豎著“煉人爐”,住過的皇帝將軍出來都變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