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被廣泛認可的原因是什麼?

海大盜


先擺明立場,我是一個支持中醫藥發展的人,衷心希望中醫藥事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

我認為中藥不被廣泛認可的原因,既有社會對中藥的認識不夠客觀全面的原因,也有中藥生產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

我把這兩點分開說一說。

首先,社會對中藥認識不夠客觀全面,導致人們對中藥有疑慮。

其一,是所謂中藥有毒論。

中藥有毒論,我認為是典型的偏見。試問,什麼藥物沒有毒性?西方人說許多中藥中含有馬兜鈴酸,把一大批中藥列入了黑名單,說這些中藥可能致癌。

認為自己科學的人喜歡說證據,那就說證據吧。

認為自己科學的人喜歡說數據,那就說數據吧。

因為服用中藥導致癌症的,全世界有幾例?因為服用中藥而被毒死的,全世界有幾例?

我給你另外一組數據?

美國2007的數據,因為藥物過敏,死亡10萬6千人;因為藥物中毒,死亡3.7萬人。

因為藥物因素死亡是僅次於交通事故之外,美國人的第二大死因。美國人吃的藥,因該大多數是西藥吧。

被中藥毒死的數據,有一個算一個,全世界有多少?

中藥的確有毒性,但是中醫通過專門的炮製手段或者藥物配伍,可以抑制住毒性,發揮它的藥性。比如毒性很強的附子,同時又是扶陽第一聖藥。炮製的時候要用滷水浸泡和一系列處理方法。

會用藥的醫生,哪裡會讓病人中毒呢。

其二是藥物成分不明論。有人寫文章嘲笑說中藥成分複雜,治病有效果屬於瞎貓撞上死老鼠,是屬於安慰劑。認為還是西藥最科學,原理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多麼的科學。西藥是寫的明白清楚,但是它把複雜的人體看作一個試驗燒杯,酸多了加鹼,你們熟悉的治療胃酸過多的西藥,原料就是弱鹼性的氫氧化鋁;如果胃酸過少呢,當然是直接加酸啦,比如加鹽酸。魯迅先生胃疼,就是喝的稀鹽酸糖漿,喝了幾次之後效果不穩定,魯迅懷疑藥房偷工減料鹽酸放少了,特地上藥房試喝。

你們真覺得人體就是特麼一個簡單的反應容器嗎?除了酸鹼平衡之外,還有那麼多的益生菌,化學酶,已經更加複雜的人體激素。這些都不需要考慮嗎?

中藥的化學成分確實複雜,這個中藥嗎?中醫使用中藥從來不會考慮裡面那些這個酸那個鹼的化學分子式,中醫利用的是中藥的藥性。溫涼寒熱輕重發散收斂。這是中醫考慮的東西。

我給大家看一段百度上面介紹柴胡化學成分的話。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揮發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還含黃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

您覺得這樣的研究有意思嗎?更復雜的還有人參的化學成分。據說人參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但是你治病的時候,獨參湯的功效,和一杯人參皂苷溶液的功效,能一樣嗎?

中醫西醫治病的思路不一樣,何必削足適履呢?

第二點,中藥生產現狀不容樂觀的原因。

這是鐵錘非常痛心的問題。

如果說外界的誤解並不能改變中藥的本質,但是現在生產流通緩解的亂象,絕對可以把中醫置於死地,為什麼啊,因為它能讓你開出的最好的藥方都無效!

中醫中藥不但講究用藥得當,還要講究道地藥材、還要講究科學炮製。

可是現在這些環節都出了問題。

中醫有句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茵陳隨著時間 的推移,藥物成分藥物效果都會發生巨大變化。如果採藥的時間不按照規矩來,藥物效果哪裡會好?

再打個比方,麻黃是經方里面發散的重要藥材,可是有時候用了麻黃卻不見效,根本發不了汗。

為什麼呢?因為賣藥的藥農把麻黃莖和麻黃節一塊兒收割了。麻黃是發汗的,可是麻黃節是收斂汗的,這樣混到一起,還有個屁的發汗作用啊?

再說一個重要,冬桑葉,也叫霜桑葉。必須要入冬之後,霜打過的桑樹葉,才叫霜桑葉,那是止咳去熱斂汗的好藥材。可是現在還不到立秋,就有人為了高產把桑葉採摘下來曬乾出售,那不是扯淡嗎?

要是古代的醫生、藥工,能幹這種缺德事兒嗎?

其他還有中藥造假,為了賣相好看使用化學加工的新聞更是不絕於耳。

這個,才是中藥的致命癌症。

總結一下吧,中藥受懷疑,既有社會的偏見,也有黑心商人的作惡。社會的偏見可以宣傳消除,對中藥質量的損害,是刻不容緩的大問題。
天佑中藥,讓中藥回到中藥原本的樣子吧。



鐵錘文史


中醫應用太少,中醫人才太少,中成藥普及太少。


黃成軍


其實中藥還是被廣泛認可。為什麼很多地方感覺到不被認可呢?主要的根源在於種植方式。舉個例子,日本很多中藥材,效果很好,也是按照我們的古籍炮製的。最主要的是他的中藥材很多就是在我們大陸種植生產的。主要是幾個方面,首先是土地,土地的各種營養元素要全面。其次,種植過程中對農藥化肥的使用嚴格控制。最後,對中藥材的產量和生長時間要嚴格控制。這幾樣掌握了,才能產出地道的藥材。現實中,很多人種植藥材要產量高,能賣上好價錢,至於藥效是否好,那是次要的。

現在很多中藥材生產商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現在國內很多知名的中藥材品質都很過得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