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抽成上漲後,商家終於開始使用這種策略了

春節以及元宵已經過完了,所有人都已經開始上班了,重新開始吃上外賣的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外賣的價格有點不一樣呢?如果你仔細算一下自己的花銷,你就會發現,如果你多走幾步路去店裡吃,有可能還能多省下一點錢呢。過年前後外賣平臺服務費上調了1到3個抽成點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了,不少商家開始使用兩套完全不一樣的價格來應對平臺服務費的上漲。

平臺抽成上漲後,商家終於開始使用這種策略了

根據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春節結束以後,外賣的配送費恢復到了節前的水平,這讓很多消費者覺得平臺還是很給力的,只是有市民卻發現了其中的貓膩。根據北京趙先生的描述:“現在已經沒有2元的菜了,大部分的葷菜都漲了1塊錢”這是趙先生在一家常點的麻辣燙店鋪發現的問題,它在節後跟往常一樣點餐卻發現費用多了7元,對比下才知道菜品漲價了。同時還有市民發現了部分餐廳線上線下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市民劉女士跟記者透露,其在逛街吃過一家餐館後想著好吃回家又重新點了一次外賣卻發現同樣的東西,外賣平臺上卻比店裡貴了3元,她又對比了其他菜品,發現確實如此。對此店家的解釋是春節後確實調整了價格,但是隻是調整了外賣平臺上的價格而已。平臺抽成上漲後,商家終於開始使用這種策略了

北青報記者走訪了多家餐廳發現確實不少餐廳存在以上的現象。但同時也發現漲價的商家“滿減”的力度卻更大了,例如一份米粉的價格在店裡是28元,在平臺上購買兩份使用滿減後一份的價格只要19元就搞定了。對此商家表示是為了讓客戶感到優惠同時又不會讓店裡虧錢,同時還有利於商家在平臺軟件上的排列位置。平臺抽成上漲後,商家終於開始使用這種策略了

但也有細心的顧客發現,就算“滿減”後,價格相較以前還是上漲了,對此商家表示是為了應對平臺不斷上漲的服務費,以及大量上漲的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不得不漲價。由於現在外賣基本上是處於美團以及餓了麼兩家獨大的現象,因此外賣平臺的話語權還是相對較大的,同時為了彌補之前為了搶佔市場而進行的大量補貼活動,在市場逐漸穩定後平臺便慢慢開始了價格的回升以及尋求盈利,對於不斷上漲的商家服務費,某外賣平臺則稱是通過平臺與商家共同協商的結果的。在餐飲競爭激烈的今天,為了增加曝光度以及尋找忠實客戶,商家不得不與平臺捆綁在一起,對於外賣佔比較小的商家來說或許沒啥,但是對以外賣為主要盈利手段的商家來說可就苦不堪言了,只能通過漲價來保障自己利潤,回過頭羊毛最終還是出在了羊身上,最終依舊是由最終端的消費者來承擔雙方上漲的成本罷了,因此消費者也只能根據自身選擇到店亦或是外賣服務了,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方法來降低外賣的服務費用,爭取能夠做到真正的便利群眾。

以上觀點均來自互聯網,如有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