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才5%都搶不到標,P2P網貸投資尷尬何時破?

“連續3天,XX貸(某頭部平臺)5%-6%年化收益的標我都搶不住,氣人,哼……”

“多長期?”

“1個月、3個月、6個月,全試了,沒戲”

“沒天理了,這麼低的收益還買不到?”

“嗯,快給我說說你每天在支付寶搶的那隻基金叫啥,幾點開售?”

“工作日上午8點整,提前2分鐘做好開搶準備。順便提醒一下,限額1萬哈。”

“得嘞,明兒試試。”

收益率才5%都搶不到標,P2P網貸投資尷尬何時破?

自2018年P2P網貸行業全面爆雷以來,網貸投資人的投資日常對話就從原本探討的哪個平臺不錯,收益高、活動多、還經常加息,變成如今的哪個平臺安全、靠譜,怎麼才能搶得到。即便是躲過了密集的雷潮期,有些投資人還是瑟瑟發抖,寧願放棄高收益,選擇銀行和基金類理財產品。比如上面對話裡的倆人,其中一個每天蹲點搶支付寶裡螞蟻財富提供的萬份收益1.2元左右的30天定期理財產品;另外一個還少量持有3個網貸平臺的標的,到期的網貸投資份額無處安放,收益5%左右的短期網貸產品一概搶不到,只能轉向風險低、收益低的其他類理財產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和投友探討出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普通投資者手裡錢少;二是可供普通投資者選擇的投資渠道少。

  • 普通投資者手裡可供長期投資的資金不多,能有50-100萬已然是大額,多數選擇P2P網貸的投友手裡可用於投資的資金基本在50萬以內,可用於P2P投資的資金就更少,基本在30萬以內,雖說對大戶而言,這些錢算少的,但對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而言,哪怕是10萬、5萬、1萬都是大額,畢竟是辛苦付出或省吃儉用攢下的,來之不易。而對於多金的投資者來說,不會選擇P2P投資,他們更青睞海外置業。
  • 普通投資者是厭惡風險的,他們一方面希望通過投資理財跑贏通脹,獲得財富增值,另一方面又極其厭惡風險,不希望本金有丁點損失,即便損失也希望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10%?20%?30%?還是……究竟多少,因人而異。所以,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可供選擇的投資理財渠道和產品的確少之又少,銀行穩定收益低,信託收益可觀門檻高,股票起伏不定外行不敢進,剩下的只有基金和P2P網貸了。
  • 但是,基金想要博得高收益,須堅持長期定投,至少以3年起步,否則難得理想收益。而P2P則一言難盡,作為金融創新的典範,它曾給急需資金週轉的企業、個體經營戶,甚至個人解決了燃眉之急,同時也為有閒置資金理財需求的出借人提供了可觀的收益。然而,這種金融信息中介撮合借貸兩端的模式被不斷複製,直到變異,成為不法分子非法謀利的手段,上虛假標的、設資金池、玩跑路,不僅置投資人於恐慌中,也將真正致力金融創新的同行置於漩渦之中。為了加強監管,肅清整個網貸行業,金融監管部門推出一些列整改舉措,從早期的備案整改通知到近期的網貸分類處置175號文和推進合規檢查1號文,明確了退出平臺標準,加速整個行業洗牌,正本清源,去偽存真。

春天來了,但P2P網貸行業仍過著寒冬。經過洗禮的P2P行業留給投資人的平臺可能不足100家,甚至只有50家;年化收益率將降至8%,甚至更低;對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要求也會愈發嚴格,再也不是零門檻投資了。毋庸置疑的是,病樹前頭萬木春,未來呈現給投資人的將是更規範的平臺,更健康的行業,更安心的投資理財環境,期待打破眼下尷尬投資局面的那一天快快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