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袁崇焕这一生,都是在守。

他以韦编三绝的态度来守自己的书生梦,三次落第,终于在35岁第四次参加科举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他以满腔热血来守华夏的国门,在辽东两败后金,间关百战马犹酣;他以忠心赤胆来守北京,城门外两次血战打退后金军,饮马度秋风似刀;他以丘山之功守护自己的声名,其事迹却在混乱的明末史书、篡改历史的清朝统治者和倏忽而兴的键盘侠手中被任意涂抹,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然后他死在他守护的天子手下,死在了他守护的城民口中,在某些书里成了叛徒汉奸,仿佛他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袁崇焕终于无法可守,也无处可守了。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袁崇焕身上的争议很多,梁启超说他“真千古军人之模范”,金庸说他“不是精明的政治家,不是善于用兵的名将”,有人说他“负君王不负社稷,负袍泽不负本心”,有人说他“好赌弄险,胆大妄为,逞强跋扈,排除异己”,王在晋说他“胆魄称雄,志力并骄”,孙承宗说他“气勃勃欲起,慷慨好书”……好恶不一,见仁见智。

在讲述袁崇焕的事迹之前,先普及一个很明显却不为人细知的事实——八旗军的战斗力。八旗是努尔哈赤为更好的统治被征服的部落,所创立的管理满人社会生活军事的组织。各部丁壮,战时为兵,闲时为民。诸军将士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彼此熟悉,因此在战斗时也非常团结,便于指挥调动。加上女真部落常年以牧猎为生,崇尚勇力,骑战之精罕有其匹。在从明军手中抢来盔甲、兵械后更是如虎添翼,是世界公认的十七世纪强兵。

举两个例子来说,一是后金在屠杀觉华岛时,岛上有明守军七千多,百姓九千余,俱被屠杀殆尽(逢人立碎),而后金在战斗中仅阵亡269人。二是明末清初,后金能带兵十万以上的有努尔哈赤、皇太极、褚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阿巴泰、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岳托、豪格、鳌拜等人,而明朝只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寥寥数人。

写这段话,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吹嘘什么,而是希望大家了解,后金军的战斗力强到了什么程度。明朝精锐在萨尔浒一战后损失惨重,若要与后金军平原野战,只怕至少要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才行。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袁崇焕是两广人,其祖籍有争议(东莞或藤县),生于1564年,长得短小精悍。少有才名,但直到35岁才堪堪考中进士。出任福建邵武知县,县志上说他廉洁奉公,与民同难,曾在一次失火时亲自上房救火,颇得民心。

1622年,袁县长赴京述职,因为个人才华被御史候恂看中,被举荐为兵部给事中(六品)。其时广宁刚破,王化贞、熊廷弼将关外土地尽皆拱手让人,朝廷大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惶急无策。袁崇焕刚刚上任,竟在不请示上级的情况下独自去关外考察,其率性妄为可见一斑。同事们四处寻找他,他回来后将自己看到的山川地势、敌我情形告知众人,并放话“于我兵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这一年,袁崇焕37岁,之前莫说上战场,连土匪都没抓过。科举成绩不佳,为官资历极浅,竟然口出狂言。而当时的明朝病急乱投医,对敢于直面后金鞑子的袁崇焕大为嘉奖,不但没纠察他旷工的行为,而且任命他担任兵备佥事(五品),让他去辽东上任。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在任上,辽东经略王在晋命令袁崇焕去前屯安置难民,袁崇焕接到命令时,天色已经入夜,袁崇焕无视山中可能有虎豹,接令即发,一路披荆斩棘,四更深夜抵达前屯,将士们都称赞他的胆气。官场阅历丰富的王在晋则深深担忧他的轻敌冒进,“吾未尝不壮其气,而深虑其轻进也”。

后来王在晋打算放弃宁远和锦州,改守八里铺,袁崇焕认为他目光短浅,竟然不与上司王在晋商议,而是直接上奏折给朝廷,其轻率任性、不计后果如此。

朝廷派孙承宗前来考察,孙承宗赶走了王在晋,支持袁崇焕的见解,派袁崇焕去宁远修城。在此期间,孙承宗发现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杜魁吃空饷,于是让袁崇焕去了解情况。袁崇焕到了杜魁军中,杜魁老实交代了问题,袁崇焕竟然立即斩杀了杜魁,险些引起兵变。孙承宗对袁崇焕处理问题时轻率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让袁崇焕做事多思量。

1624年宁远修完,袁崇焕奉命于1625年前去修筑锦州及附近城池,袁崇焕在锦州附近屯田,明朝恢复土地二百余里。

同年十月,孙承宗被阉党排挤,阉党成员高第代替孙承宗守辽东。高第甫一上任,就下令关外军民尽皆迁入关内,放弃关外所有城池。丢弃粮食十万多石,辽民多有死于路上者。

袁崇焕时任宁前道(四品),坚决不从乱命,表态要坚守宁远,高第没法,便放任自流。

努尔哈赤听说明朝内讧,立刻率大军十三万来攻,朝廷闻警,大臣们聚在一起讨论战守之策,都没什么好办法。

而在宁远,袁崇焕孤军两万,独守坚城。袁崇焕下令坚壁清野,盘查奸细,妥善安置粮草,要求山海关守将斩杀所有宁远逃兵,最后跪在全城将士面前,血誓与城共存。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努尔哈赤很快包围了宁远,他对袁崇焕进行了劝降,袁崇焕不仅拒绝了他,而且还写信挑衅他。

努尔哈赤立即下令攻城,后金兵以楯车(车上有包裹着浸水牛皮的后木板)先行,弓箭兵躲在车后仰射,骑兵跟着冲锋,冲到城下爬墙。袁崇焕指挥若定,后金兵伤亡惨重,无力附城。

努尔哈赤改变战法,派步兵顶着城头的炮火和弓箭冲到城下挖城墙,二十米长的大洞挖出来四五个,袁崇焕紧急之下派人用棉被裹了火药,点燃后扔到城下,后金兵被尽数烧死。

努尔哈赤再变战术,三面佯攻,主力攻击祖大寿防守的南城,祖大寿军伤亡惨重,袁崇焕带领所有的预备队冲上南城,将附城的后金军赶下城头,终于稳定了局势。

后金兵狂攻一天,除了留下尸首外什么结果都没拿到,努尔哈赤非常愤怒,于是悍然下令夜战,袁崇焕在城中不停调度,死守一夜,在激战中袁崇焕左手负伤,仍坚持站在城头,士兵们饱受鼓舞,再次击退了后金士兵。据记载,一日一夜的攻城后,后金军阵亡四千余人,袁崇焕也折损了五千多人,全军将士疲惫不堪。

次日,努尔哈赤再次攻城,因士兵胆怯不敢冲锋,于是亲自到第一线督战。疑被城头大炮击伤(清史没有记载,明史记载为“发一炮,中黄龙幕,伤一大头目,奴兵大哭,以红布包裹抬去”),后金在进行了最后一次攻城后撤军。此时城内火器已尽,弓箭几无,两万兵马仅剩一万人,而且多是伤兵疲兵,已不能再抵御一次进攻。而后金军竟然退去,宁远城得以守住。

战后袁崇焕派人到城下捡拾弓箭,竟然收集了十万多支箭。而城墙上的大洞有二三十个,城墙已接近崩塌。

撤退的后金军趁着海面冰冻攻陷了觉华岛,屠杀岛上一万六千人,劫掠、烧毁粮食三十万石。袁崇焕因兵少且疲,不能出援。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高第见袁崇焕获胜,立即上奏说此乃臣的计策,试图邀功脱罪,然而高大人在山海关一卒不出的看完了整场战斗,实在是没什么可掩饰的。于是他的亲亲好干爹魏忠贤都没有保他,高第灰溜溜走人。袁崇焕则连续升官,一路升到兵部右侍郎(三品,副部长)。

这一场胜利对交战双方意义极大。明朝兵部尚书高兴的说:“八年来贼始一挫,始知我中国有人”,天启皇帝也说“深嘉清野坚壁之伟伐酬报与前,而姑免失粮弃岛之深求策励于后”。

努尔哈赤撤退后,袁崇焕写信给他,“听说你叫做天命汗,你横行天下这么久,今天却败于我手,这就是天命吧!”努尔哈赤回师后,于同年八月死去,临死前还在念叨“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竟然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宁远城,这就是命啊!”。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图为努尔哈赤画像。

宁远大捷之后,满桂因为赵率教不支援自己与赵发生了争吵,袁崇焕赶来和稀泥,因为技术不过关,把稀泥和成了板砖,亲自上阵跟满桂吵了起来,辽东督师王之臣支持满桂,双方吵来吵去,最后朝廷亲自教袁崇焕怎么和稀泥:王之臣与满桂守关内,袁崇焕与赵率教守关外,稀泥和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努尔哈赤死后,飘飘然的袁崇焕又犯了老毛病——轻率,他再次擅自行动,派人吊唁努尔哈赤,之后又擅自以议和为名争取修筑锦州的时间,皇太极借机行事,派兵攻打朝鲜,这期间袁崇焕因兵力不足仅派数千兵马到大凌河游行了一番,没有支援朝鲜或者毛文龙,朝鲜被迫与后金结盟,毛文龙被迫逃往皮岛。由于当时林丹汗已经西逃,关外明军彻底孤立。袁崇焕的这次议和明显是不及格的政治表演。孙承宗对此的评论是“往以吊丧,愚奴而为奴愚”。

1628年五月,皇太极率六万兵马攻打锦州,试图围点打援,锦州守将赵率教凭借议降和大炮死死坚守,袁崇焕以宁远军不能轻动、骑战不如后金军为由,仅派满桂率四千兵袭扰皇太极,满桂与赵率教不睦,几乎没怎么出击。

但是满桂仍然引来了皇太极的注意力,由于锦州未破,因此来攻宁远(这个逻辑充分证明了皇太极不善军事)。为了打退皇太极,袁崇焕拿出了自己精心布置的三板斧——倚坚城,大炮轰,骑兵冲。皇太极虽然不善于指挥,但是后金军队的战斗力很高,双方你来我往,各自都有伤亡,谁也没有占绝对优势。

但是此时,赵率教率领锦州守军出城袭击皇太极的后军,皇太极于是撤回锦州附近继续围点打援。孰料毛文龙趁机出兵四万攻打辽阳,皇太极无心恋战(确实也打不下来),便以“士兵中暑”的理由撤回沈阳。这场战役,后金军阵亡一万多人,辽东寸土未失,明史称此战为宁锦大捷。天启皇帝曰:“十年之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此时阉党势力大盛,袁崇焕为继续推进辽东的恢复之计,忍着恶心上奏说给魏忠贤盖生祠,并称赞魏忠贤有功于社稷。而魏忠贤因为袁崇焕的东林背景(孙承宗,候恂都是东林党),不肯信任袁崇焕,指挥御史弹劾袁崇焕“暮气难鼓”,这位御史肯定和袁崇焕不熟,不然怎么不知道袁崇焕盛气傲心、任性妄为的事迹?

无论如何,袁崇焕被撤了。在宁锦大战的功劳簿上,袁崇焕明列最末,仅加一级俸禄,赏银三十两。而魏忠贤还没满月的侄孙,却因为魏忠贤的“运筹于千里之外”获封伯爵。

在袁崇焕下野期间,皇太极对内巩固了统治,对外征服了内喀尔喀部和察尔汗部,保证了后方的稳定。

1627年底,魏忠贤自杀十三天后,崇祯再次启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和辽东督师。此时宁远士兵因欠饷兵变,巡抚(军区政委)毕自肃自杀。袁崇焕上任后立刻奔赴宁远,捉拿带头闹事的兵痞和故意放纵的将领,又向崇祯索要八十万两兵饷,国库空虚,崇祯竟不肯动用充裕的内库(皇帝的钱库)出钱,而是加征税钱,凑了三十万两给袁崇焕。

次年春,袁崇焕接连上书三次,说辽东防线在我的指挥下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蓟州的防御很弱,希望朝廷注意北京西北面的防御。崇祯命大臣商议,大臣们拖延不决,此事不了了之。

七月,崇祯召袁崇焕入京商议辽东战略,袁崇焕见皇帝面容愁苦,于是安慰皇上莫慌,臣五年就能把建州女真赶回老家去。崇祯大喜,旁边的大臣趁崇祯如厕,问袁崇焕有何妙计,袁崇焕说我说着玩的,哄皇上高兴呢。大臣惊问袁崇焕,若皇帝五年后以此问罪怎么办?

恰巧此时崇祯回来,袁崇焕就狮子大开口,提了一堆他以为皇上不会同意的条件:粮饷不得缺少,兵器要足备,人事权、指挥权要由自己擅专,不得派监军碍事,朝臣中所有对自己不利的言论,皇上您都不能信。出乎他的意料,崇祯对这些要求一一照准,还收回了满桂和王之臣的尚方宝剑,并赐了袁崇焕一把。

其实类似的承诺,毛文龙和孙承宗都给过,毛说“三年内不平辽灭奴,自治欺君诳上之罪”,孙说“五年……倘臣所言不济,请杀臣一身而误天下”,袁崇焕轻率的性子犯了,随口一学。可是毛文龙远在海外,自力更生,谁也管不着,孙承宗有皇帝的绝对信任,袁都督您有什么?这不,自己跳自己的坑里了吧。

袁崇焕出宫后,与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商议夺毛文龙军权的事,钱龙锡劝他谨慎,他说计议已定“入其军,斩其帅”。

1629年九月,袁崇焕下令为了防止奸细,所有前往皮岛的货船都要先去觉华岛检查,毛文龙见财路被断,就以缺少粮饷为名上奏朝廷,袁崇焕趁机带十万两白银赴皮岛,再“请”毛文龙告老还乡未果后,于次日杀死了毛文龙,并用粮饷收买人心,但很多军士仍然散去。

这里粉碎一个谣言,说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讨好皇太极,这也是袁崇焕汉奸论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各位请看地图,袁崇焕要想投降,打开山海关即可,毛岛主的两万兵马还能阻拦不成?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况且《满文老档》里还真记载了一个试图投降的将领,不巧的是,这个将领叫毛文龙。据此书记载,毛文龙多次给皇太极写信,提要求,谈待遇,还说要借兵去打登州(山东烟台,威海一带)。

闲话少说,我们继续说袁崇焕。

毛文龙死了以后,皇太极探知岛上群龙无首,后金后方的威胁已除,于是命令岳托去烧了锦州的粮草,造成攻打锦州的假象。然后带兵绕过关宁防线,从蒙古攻破瓦口关,兵迫北京。

袁崇焕,又一次没请示领导,带领边军星夜兼程赶赴北京城下,根据明律,边军不经请示赴京视同谋反,袁崇焕不管不顾,路上都没派个人送封信给崇祯。于是乎先锋赵率教支援遵化,抵达时因为守将不肯开门,赵率教被迫与后金军野战,全军覆没,赵率教战死。

袁崇焕带兵赶到蓟州布防,皇太极带兵绕过蓟州直扑北京,占领通州。孙承宗急令袁崇焕赴北京周边布防,但袁崇焕没有听从。他可能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倚坚城,大炮轰,骑兵冲。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这个坚城,就是北京,在城头百姓士兵的注目下,袁崇焕和自己的军队追着皇太极跑,但一箭不发,一枪不打,城上的百姓和城下的军队,一起看着后金军队劫掠京郊,北京城内开始出现袁崇焕叛变的谣言。

到了十一月二十号,抢了五天的皇太极决定拿北京试试手,他下令南北对进,莽古尔泰攻南门,自己攻北门。守南门的袁崇焕立即凭自己精研的战术打败了后金军,莽古尔泰负伤,阿济格险些战死。皇太极攻北门被满桂击退,满桂却被城头的炮误伤。又有谣言称这一炮是袁崇焕打的。

二十三日,崇祯召袁崇焕入城,将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到袁崇焕身上,并好言抚慰。袁崇焕大概觉得前几天追着皇太极跑而不打有些不好意思,因此说“城外是后金的全部精锐,战斗力很强,皇太极想要称帝,后金军连继位的日子和主持典礼的喇嘛都准备好了”,崇祯君臣被这些话吓坏了,袁崇焕又说,希望皇上让我的士兵进城休整,养足气力守城。崇祯此时已不信任袁崇焕,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二十七日,九门换防,袁崇焕守左安门。满桂战败后途径左安门,希望袁崇焕支援,袁军不动,但满桂却在混乱中被射伤,而这些箭上刻着袁军的字号,满桂立即赴宫内告状,此时袁崇焕还不知此事。

皇太极集中兵力攻打袁崇焕,袁崇焕亲自上阵,经五小时激战打退了皇太极,袁崇焕身中数箭,幸而甲胄结实,没有受重伤。

十二月一日,急躁多疑的崇祯皇帝决定不再信任袁崇焕,他以发饷为名召袁崇焕入城,见面后就质问袁崇焕三件事:杀毛文龙的原因,后金军为何打到北京城下,为什么打伤满桂。来的时候袁崇焕满脑子都是饷银,被这几个问题弄得措不及防,沉默不语。崇祯立即下令,对袁崇焕免职听堪。

祖大寿见袁崇焕被抓,颤栗不安,出城后立刻带领关宁军队逃回辽东,皇太极趁机攻打北京,崇祯一方面命令袁崇焕写信安抚祖大寿,一方面督促主张守城的满桂出城野战,满桂无奈出战,阵亡。而其他勤王军因为袁崇焕有功却被议罪,不知所措。

崇祯慌了手脚,急忙命令孙承宗担任勤王军队总督,孙承宗极有威望和智慧,三军用命,终于打退了皇太极。

而袁崇焕此时被监禁,崇祯对如何处置袁崇焕没有主意,朝中奸臣周延儒、温体仁却试图利用袁崇焕来攻击东林党,争取大学士的位置。于是在1630年八月一日,御史史范弹劾袁崇焕结交内阁大学士钱龙锡,擅杀毛文龙,意图谋反。崇祯遂下令凌迟袁崇焕,将袁家老少流徙两千里,抄家(无余资)。

袁崇焕尚未抵达刑场,便被不分好歹、被人误导的北京城民咬死,死后一片肉卖一钱银子,被北京城民吃尽。其家仆余某,连夜偷了他的骸骨,葬于广渠门内,几个月之前,袁崇焕还在这里为了吃他的百姓们浴血奋战。余家世代为其守墓,至今。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袁崇焕临死前写了一首诗,表述自己的茫然与失落,以及对朝廷的忠诚。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这个人,有着一腔热忱,满心忠诚,又能于绝处挺身而出,保国护民。但他做事轻率,任性妄为,虽欲回天,却无法得到封建官僚、封建帝王的容忍与信赖,最终惨死于百姓之口。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愚昧忠君的痴心人,侠气纵横的泼胆汉。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袁崇焕,一个轻率的守护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