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在明末辽东的历史舞台上,袁崇焕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袁崇焕剧照

明朝官方对他的盖棺定论是:

“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一句话概括就是吹牛皮之罪。其实他也有苦衷,从福建邵武知县到蓟辽督师,他“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似乎把自己给埋进去了,如何平辽,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

袁崇焕杀伐果断,是一位能吏,只是辽东的局面不是你有能力就能解决的。这里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不仅要军事过硬,还要政治过硬,稍不留心,可能被后金杀于阵前,稍不留神,也可能卷入党争漩涡,然后被文官弹劾,轻者丢官,重者掉脑袋。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悲情天子崇祯

在辽东任上,袁崇焕提出了“凭坚城用大炮”的战略设想,我们来分析一二。众所周知,守城难,攻城也难,守城难的是人员消耗和物资紧缺,攻城难的是器械。在明朝的军事体系里,火器和大炮的使用是一大特点。“(到了明代)已经创始的各类火器在战争中不断改进,品种增多,质量提高,尤其是金属管形设计火器,获得突出发展,各种形制的枪、炮进步扩大生产和装备部队,形成了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高潮。”明后期三眼铳和各种火炮大量装备部队,“以库贮盔甲并铜铁大小佛郎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项,委官挑选演试,解赴辽左。”在辽东,火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简得军前灭虏应用神器等件钱粮:头号发熕三位,二号九位,九边神炮二百位,虎蹲神炮二百位,头号佛即机一百位,二号佛郎机一百位……”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步兵齐射

可以说辽东就是大明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而且明人的军事理念也不比西洋人落后。既然打不过你,那就从武器上着手,一时间各种新式先进的火器统统出现在了辽东战场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扫战场发现,明军的火器在面对后金重甲骑兵时可能效果不及预期,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妨参考一下北欧强国瑞典人的经验。

瑞典国王(欧洲最后一位骑士国王,死于战场)古斯塔夫认为火器在战争中使用时,士兵必须训练有素,装弹射击一气呵成,纪律严密,且持续射击时必须经得住敌人的冲击,对士兵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辽东士兵的军事素质恐怕很难达到热兵器战争时的要求,所以不难发现,明军在面对后金骑兵的猛烈冲击时很难发挥出火器的优势。饭都吃不饱,工资不发,说给你卖命?枪管炸裂,武器老化,我拿什么抵挡骑兵的砍杀?纪律?不哗变不倒戈就谢天谢地了。若要说武器没用,那也不对,君不见永乐大帝五征漠北,神机营令敌丧胆,时也,命也。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朱棣

在明金战争时期,火炮得到了封疆大吏的重视,袁崇焕便是代表人物:

“……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著。今山海四城鼎新,重关累塞,又修松山等处扼要城池,以四百里金汤为千万年屏翰,所用班军四万,缺一不可。”又因为天启六年宁远之战时明军用大炮对后金给予很大杀伤,所以很多人认为“凭坚城以用大炮”是对付后金的利器。其实只要了解军事常识就会明白火炮对攻城方更为有利,后金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自古攻守,全用火器,如鸟枪、三眼枪、百子铳、佛郎机、二将军、三将军、发炮之类,用之城上防守极好。若攻打城池,必须红衣大炮。”虽然火炮对攻城方有极大杀伤,但是一旦攻城一方拥有了火炮,那将成为守城将士的灾难。以扬州城为例:

“扬州城颇坚,督辅可法在焉。北兵从西北隅以大炮击破,遂入城。”在松锦战争中,火炮对后金的胜利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松锦之战的最后阶段进攻塔山时,清和硕郑亲王济尔哈郎、多罗贝勒多铎,下令清军在塔山城西列红夷炮。四月初八日,用红夷炮猛轰城垣,次日城墙被轰开20余丈,清军步骑兵一拥而入,全歼城内三营明军7000余人。四月二十一日黎明,清军又以红夷炮轰击杏山城,毁城墙25丈,明军开城降。”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洪承畴


在古代战争中,在火炮没有大规模应用到战争之前,守城方往往优势明显,若敌人不进行长期围困,守城方的胜算更大些。但是火炮出现后,守城方的优势尽失,在辽东战争中,城池一旦被攻破,城里的火炮便成了后金的战利品,“被围困在大凌河近百天的重兵祖大寿部明军,因城内粮尽援绝,于崇祯四年十月开城投降,祖大寿败走锦州。据当年闰十一月十九日明军兵部的报告中称,城中红夷炮、灭虏炮、将军炮等各型火炮3500门,以及各种军用枪、杂型火器、大量火药与弹丸,尽为后金军所有”

从长远来看,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的战略对明军更为不利。明末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又逢天灾不断,小小的辽东竟成了帝国的坟场,无数将士殒命关外,这绝不是倡导先进武器就能解决的,况且一旦为敌所用,反而伤及自身。


袁崇焕“凭坚城以用大炮”思想的弊端

辽东

李光弼守太原,张巡守睢阳,朱文正守洪都,皆是守城之典范,他们依靠的不是武器有多先进,而是信念,对国家的忠诚度。读罢晚明史,不禁感叹,北京守不住,潼关守不住,扬州守不住,南京守不住,广州守不住,而且沦陷的很快,尽管将士忠勇,奈何大势已去,北风凛冽,江山终易主。

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言,也要注意他的行,言行一致,实为务实之臣,若非此,则不免有空谈之虞。


参考文献:

朱纯臣.明熹宗实录:卷二十二[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八[M]//李澍田.先清史料.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张惟贤.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七十一[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潘喆,孙方明,李鸿彬.清入关前史料选辑[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李清.南渡录[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王兆春.中国火器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