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2019年2月21日,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印發通知,經過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2018年第二次“千年古縣”專家認定評審會議鑑定,確認襄城縣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這是繼2014年長葛市被確認為“千年古縣”後,許昌市再添一項國家級榮譽,至此許昌市已有2個縣(市)成為“千年古縣”。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據悉,由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負責的“千年古縣”是“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重點項目之一,是依據“中國地名文化遺產鑑定標準體系”和“地名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對象鑑定標準”,從全國800餘個“千年古縣”中,優選出100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縣,進行“千年古縣”的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千年古縣”的申報,採取自願申報的原則,申報後再層層推薦,由專家考察評估,最後進行審定。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襄城縣歷史悠久,遠古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上古時,黃帝部落活動於此。《史記》載:“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莊子》載,黃帝與方明等七位聖賢,迷途於襄城之野,問道於牧馬小童。現存於乾明寺明代磚雕照壁上鐫刻的“黃帝採銅圖 ”和“七聖迷徑圖”,印證了黃帝在首山活動的歷史記載。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春秋時名“氾”,稱“氾邑”。公元前636年,周襄王避叔帶難居此地。公元前540年,楚靈王在“氾”西北隅築新城,因周襄王曾居此地,故取名“襄城”。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襄城設縣。之後,除王莽新朝時期(9——23年)短暫將“襄城”改為“相城”外,“襄城”歷代名稱不變,沿用至今。從春秋“氾邑”之稱算起,襄城縣有名稱記載歷史距今已近3000年。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曹操曾說:“汝潁固多奇士。”歷史上,襄城湧現出了許多政治、經濟、文學、教育、醫學等方面的傑出人物。有為西周王朝建立和鞏固立下不朽功勳的“周八士”,成就了鄭莊公“掘地見母”千古佳話的鄭國大夫、潁谷封人潁考叔,東漢末葉清流領袖、“天下模楷”李膺,被稱為西晉“二十四友”之一的西晉文學家杜育,北宋著名醫學家初虞世,編成《唐音》十五卷的元代唐詩專家楊士弘,編著脈學名著《診家樞要》的元末明初醫學家滑壽,曾創丘田法繪“丘田圖”、名噪朝野的清代著名文字學家、畫家黃甲雲,世稱“中州八先生”的清代文學家、教育家李來章,入選著名抗日英烈名錄的抗日名將朱毅先,領導發動了震撼日本列島的“花岡暴動”耿諄等。留下了紫雲書院、乾明寺、五嶽廟、古城牆、文廟、明清古街、毛主席視察紀念館等優美地理人文景觀。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許昌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千年古縣”是中國的“馳名商標”,更是走向世界的“響亮名片”。古縣所產生的世人聚焦的平臺效應、遺產保護的自覺效應、旅遊崛起的帶動效應、城市建管的魅力效應、文化發展的創意效應、市民素養的提升效應、對外開放的立體效應、品牌打造的疊加效應,以及經濟發展的跨越效應,將極大提升其文化號召力和形象傳播力。

許昌市襄城縣被確認為“千年古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