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在去年,推薦過一些醫療紀錄片。

比如關注醫患矛盾的《人間世》;

比如關注急診室裡的爭端與堅守的《急診室的故事》。

最近,又找到一部非常好的紀錄片。

鏡頭所聚焦的,是一個我們都將經歷、而生活中又常常忌諱的話題。

——死亡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意義是,它透過死亡,讓我們認清生命的意義

《生命裡》(2018)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生命裡》,由雲集將來團隊嘔心瀝血打造而成。

這個團隊製作過一系列口碑不俗的紀錄片。

比如關注現代人睡眠危機的《追眠記》;

比如好看、好吃又好玩的科普紀錄片《水果傳》。

這一次,主創們心態更加嚴肅。

他們嘔心瀝血,花了三年的時間,耗時6000多個小時,記錄了40多人走向死亡的過程。

最終凝聚為三集的紀錄片。

豆瓣評分9.0分,看完後,覺得它值這個分數。

演員萬茜擔任旁白,為這些“生命”發聲。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節目組將拍攝場地定在上海臨汾社區服務中心的舒緩療護區

這裡收治的主要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時間大多不到三個月

也就是說,這裡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站”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舒緩療護是什麼?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來到這裡的人,原因各異。

有的人單純是不想死在家裡,比如這位老人,身患乳腺癌,

預計生存期1個月以上,自願選擇住院。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老人嘴上說得輕巧,實際上是不想為兒女添累贅

有的人,是無人照料,被拋棄在了這家醫院。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按說,這裡是距離地獄最近的地方,有痛苦、有掙扎

不過,它容納的,更多是溫情,是慰藉

他們是靠什麼度過生命中最後這段旅程的呢?

首先是他們以前的回憶

魯勝蘭老人一直記得幼時關於吃的印象。

這種良心紀錄片,真切體會生離死別,願病魔遠離

當想起了在新疆吃瓜的時候,她興奮了起來。

情不自禁地做起了手勢,說那裡的水果最好吃。

吃起來像吹口琴。

患者陳曉軍想起來,一直沒見過的當兵的哥哥,突然出現在家裡。

他猜測那就是哥哥。

推開了門就喊,說到動情處,流淚滿面。

淚水的溫熱,記憶的鮮活,代表著生,沖淡死亡的冰冷

驅散死亡氣息的,還有醫護人員、親人和志願者的關懷。

陳曉軍的女兒,定期看護父親。

跟父親談心,為父親刮鬍須。

在這個紀錄片裡,志願者們有個共同的動作。

握住老人的手,輕輕摩挲

雖然動作細微,但能為老人們帶來心理上的慰藉和溫暖。

更加辛苦的,是那些醫護人員。

她們,要給老人們做身體的清潔,讓老人們在生命的最後階段能儘量舒服些。

她們必得忍受著髒汙。

再體面的人,都會有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

是這些護工,給老人們帶來了生命最後的尊嚴

這些臨死之人,在療護和陪伴下,漸漸開始克服了死亡的恐懼。

他們還有心願,有對這個世界的留戀

有人想再回到家鄉看最後一眼風景,有人想見女兒最後一面。

讓派爺看得最感動的,是沈和敏老人。

因為疾病,她頭髮被剪光了。

他一直與死神做著嚴酷的鬥爭,堅強地活著。

與周遭人開玩笑、打趣。

在她身上,我們絲毫看不出死亡的陰影。

更多的是生的活力

漸漸地,病情不斷惡化,她的笑容沒了,神情逐漸萎縮了。

而她一直有一個心願。

她經歷過疾病的折磨,活在死亡的黑暗裡。

她希望世界有一個人,因為她,能看到光明

她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在另一個人身上延續下去

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沈和敏老人沒有如願,她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她,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可貴。

對這所醫院的醫護人員來說,讓他們最不忍面對的,

就是這些可能昨天還在活動的人,

匆匆地,只留下了空蕩蕩的床位,

從另一個角度看。

這些老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大都是快樂的。

他們被精心照顧,被無微不至地關懷。

重新獲得生命的體面和尊嚴

看這部紀錄片,我想到了日本電影《入殮師》。

入殮師的工作,是整修死者的面容和身體,讓他們恢復到未死時的樣子。

他們讓遺體重新煥發了生機

這部電影為什麼動人?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死亡,這些畫面讓看到,

人即便在死後,也能被善待。

《入殮師》從生命的反面——死亡——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應有的尊嚴

從這個角度看,《生命裡》是異曲同工的。

死亡,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有時,死亡給生者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死者所承受的痛苦。

而這,正是這些醫療人員工作的價值所在——

他們用愛和關懷幫助臨死之人克服了死亡的恐懼,

同時,也給生者帶來了慰藉

他們,讓死亡變得不再那麼可怕。

一個zan=【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