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美國工廠給我的幾點啟示

前段時間熱門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個人認為熱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中美處於貿易戰的關鍵節點;製片人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關於中國人在美國辦廠的故事;發行方是流媒體公司奈飛。

紀錄片--美國工廠給我的幾點啟示

《美國工廠》宣傳頁面

認認真真看完此片,我發覺還是有幾個很有意思的點,值得分享一下。

1,美國工會的蛻變。

福耀玻璃和美國工會的對抗是全片的主題。美國工會早期是作為工人保護者的角色,將分散的工人凝聚成一股足夠和資本家們進行各種博弈的力量。然而,隨著工會權力的不斷增強,慢慢蛻變為食利者的角色。所以福耀玻璃老總曹德旺說,如果美國工會進來工廠,他就關門不做了,理由是工會進來的話會降低勞動效率,增加管理成本。為此福耀玻璃花了一百多萬美元給美國勞動關係研究組織LRI對抗工會。

於此相反的是,福耀在中國的母公司,工會搞得有聲有色。因為在中國,工會的力量不強,不會過度干涉公司的運營。

工會作為一個平衡資本家和工人的組織,如果做既能保障公司負擔不會過重,同時又能保障工人權益的最大化,這是一個學問。但是很顯然,美國工會在這方面的探索是失敗了,底特律的破產就是工會,工人,資本家三方博弈失敗的結果。

2,勞動安全問題及勞工基本權益問題

紀錄片裡面提到福耀玻璃許多勞動不規範的行為,這點確實值得中國公司重視,比較安全大過天。有個工人在通用公司工作了15年,都沒有受過一次傷,結果在福耀玻璃就要拄著柺杖走。美國公司對勞動的安全保護細節這點是值得學習的,嚴重的是美國福耀玻璃還有一名工人死亡的案例。

福耀美國工廠的工人是實行三班倒,由此對比的是在中國的福耀母公司實行的是兩班倒。福耀美國工廠的工人每個月休息8天,中國福耀工人每個月最多休息兩天。美國福耀工廠沒有強制加班,中國福耀工廠實行強制加班制度。

這兩種制度你很難說誰好,誰壞。畢竟許多美國底層的人們其實是打兩份工才能生存的,比如在福耀工作8小時之後,下班了馬上繼續第二份工作也大有人在。每天工作時長可能也超過了12小時。

只有處於製造業頂端的德國,工作制度很合理。這個和德國人本身工作效率高有關,主要還是處於行業的上游,行業利潤足夠高,而且許多重複勞動的工作德國人都用自動化代替了。

紀錄片--美國工廠給我的幾點啟示

福耀玻璃在美國的工廠

3,缺乏工作崗位的美國

福耀玻璃美國工廠前期僱傭的工人都是一批中老年人,對比一下福耀母公司,你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一箇中老年人在車間幹活。一方面可能年輕人都不太願意從事製造業,其次,我覺著和福耀玻璃的薪資待遇低也有一定的關係。底層員工提到以前在通用上班的時是29美元,在福耀時薪11.58美元,工作8小時就是92.64美元/天,一個月22天班,月薪就是2038美元,加上其他的補貼等等估計年薪也不到3萬美元。要知道美國人均GDP是6萬多美元,按中國人均GDP 6.5萬/年的比例摺合為中國工資,大概就是2500元的月薪。

但是這批人為什麼還是願意從事這麼低薪水的工作,而且年紀都不小了。從中也可以看出美國工作崗位的稀缺,美國老齡化其實挺嚴重的。

後面曹德旺也說了,慢慢淘汰掉老人,多招年輕人進來。所以,在紀錄片的後面,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福耀工廠也有一定的數量的美國年輕人,相應的福耀的時薪也增加了。最早那批忠誠的老員工被解僱了,如果有工會的存在,肯定是不能解僱的。企業遵循的還是叢林法則,優勝劣汰。

4,自動化來襲,崗位越來越稀缺

《未來簡史》提到:在未來會產生大量的“無用之人“,因為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會取代需要工作崗位。新增的崗位,許多被淘汰的人將無法適應。紀錄片也提到,對於勞工的再培訓,每個國家的費用都在降低。那麼未來這批人能幹嘛呢,要麼沉迷於網絡遊戲,要麼沉迷於其他興趣愛好,前提是政府必須出錢養著這批人。

片尾最有意思,工廠負責人告訴曹德旺,這邊要上自動化可以淘汰掉幾個人,那邊可以上自動化可以淘汰幾個人。站在資本家的角度,當然願意上自動化取代人工,因為機器沒有情緒,不需要請假,而且24小時不停運轉,可以將生產效益最大化。

紀錄片--美國工廠給我的幾點啟示

自動化替換人工

以上就是我從中觀察的幾個有意思的點,期待你們分享一些更有意思的心得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