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給鄉村振興 帶來五大積極影響

2018年12月28日,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綿陽三臺縣樂安鎮的農貿市場旁熱鬧非凡,蘇寧零售雲全國第2000家店——蘇寧易購樂安鎮精選店在這一天正式開業,聞訊而來的數百名當地居民一擁而進,欣喜地選購各類家電產品。

而在拼多多購物平臺上,2018年消費者總共從四川購買了超過5000萬單的農產品,超過1.2億斤,數據令人咋舌。

管中窺豹,蘇寧易購精選店帶給樂安鎮零售場景的變化,以及拼多多給農產品帶來的巨大銷量,猶如一個個小小的切片,展示出電商給鄉村振興注入的無限能量。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四川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鄉村振興也需要一條商品流通的“主動脈”,打通散佈在廣大鄉村市場的“毛細血管”。電商與鄉村振興之間、電商與返鄉創業之間,從基因上有著天然的深度契合。

賦能創業 電商改變鄉村小老闆

在蘇寧易購樂安鎮精選店,記者看到精選的家電產品在店內有序擺放,跟城市大型家電賣場的陳設如出一轍,精選店現場沒有的產品也可以通過網絡選購,由這家店負責送貨、安裝和服務。

“開業3個小時,就超過了以前家電門店一個月的銷量。”老闆林照雄告訴記者,此前他自己經營著一家傳統家電零售門店,一人身兼採購、銷售和服務,面臨競爭激烈的同時效率也不高。

而現在,他的門店藉助蘇寧零售雲的賦能,迅速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依託整個蘇寧易購的大供應鏈,可以實現二三百平方米的小店面就做到全品類商品的出樣和銷售,而他的身份也成為了蘇寧易購旗下的加盟商和店長。

林照雄頗有見解地告訴記者,收入的提高,讓鄉村居民消費信心比以往有了顯著提高,也讓他們對於商品的品質有了更多的要求,原有的一些消費場景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廣闊的鄉村市場亟待挖掘。因此,像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企業競相下鄉,紛紛尋找他們探索改變原有鄉村商業模式的試驗田。

輸出特產 電商搭建鄉村振興捷徑

把豐富多樣的商品下行輸送到鄉村市場,僅僅是電商功能的一方面。而將鄉村特色產品上行推廣到各大中小城市,甚至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打破以往本縣本鎮的買賣邊界,這是電商賦能的又一大方面。

做生鮮農產品上行起家的拼多多,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聚集了3.855億用戶。

在農產品上行領域,拼多多通過獨特的社交拼單模式,短時間集納海量訂單,通過集納“消費端的多”,來對接供給端“小農戶的多”。

拼多多搜索的模式是——一個人在幾天裡買不一樣的東西,但在“拼模式”下,是N個人同一天買同樣的東西。

對拼多多3.855億消費者需求的這個集納過程,會產生很大的訂單量,這對於時效性強、非標準化的分散農產品的上行推廣銷售非常重要。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使得僅四川一省農產品在拼多多上一年的銷售就超過1.2億斤。

據悉,目前拼多多已帶動了全國5萬多名青年回鄉創業,其中96%的返鄉青年為80後、90後。

截止到2018年11月,3年來拼多多平臺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

曹磊表示,電商帶給鄉村振興的五大積極影響。一是民生新福祉,讓農村群眾享受到了信息化的紅利;二是消費新熱點,讓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開發農村消費市場有望實現;三是創業新載體,讓農村青年返鄉創業有了好的載體;四是增收新渠道,以電商促進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五是轉型新動力,以電商為切入點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