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庆幸,我在涨价前买了房……

2014年,90后马佳佳受邀到万科演讲剖析互联网如何影响房地产,鲜明地提出:90后压根不买房。她传统的买房行为对“90后”意味着重资本,无闲钱做其它事;房产折旧和产权无保障;买房会限制自由,不愿意长期呆在同一个地方;想摆脱与婚姻相捆绑的传统观念束缚。

于是,“90后”对于房子,要么继承,要么放弃,要么成为居无定所的城市新贵,睡遍全世界最牛的酒店。

不过,事实上,如今的90后早就加入了买房大军,前段时间还有媒体报道说,90后工作3.43年就买房......

我们采访了3位已经在上海买房的90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各自的买房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

01

人物一:91年安徽男生

基本信息

小东,2016年初在上海市奉贤区万科金域华府买入一套小两房。

小东在老家读完大学后,毕业之后为了他和女朋友的爱情就来到了上海打拼。起初,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他选择住在了浦东,和女朋友一起在浦东外高桥租了房子,虽然位置比较偏,但因为有地铁,上下班倒都还方便。

小东来上海之后,就在某家地产公司从事房地产销售,2015年一整年,小东眼睁睁地看着上海的房价涨了一茬又一茬,于是萌生了买房的念头。他先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女朋友,春节放假又回家和父母商量。

年后,小东带着父母给的40万首付款,开始了自己的买房计划,因为首付款的限制,加上他因主要做奉贤的新盘,因此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奉贤区。“毕竟奉贤规划和目前发展也挺不错的,而且自己最那边也比较熟悉”。

小东主要看了三个楼盘,分别是万科金域华府、朗诗未来街区、天和前滩时代,总价都在150万左右,面积也差不多,都是建面约77平的小两房。

经过反复考虑,小东最终在2016年2月份成功“上车”,选择了万科金域华府。

“万科品牌比天和好多了吧,万科物业数一数二,离南桥近,离BRT快速公交站是三个楼盘最近的,万科自带3万平方米商业,因为是首开,价格也有优惠,所以就选择了万科金域华府。”小东如是说。

“其实我还是非常幸运的,我赶在了涨价和限购之前买的,买了没多久后,3月份就出台了社保五年的限购政策,接下来,房价也步入了一段上涨的阶段,年底的时候,我们小区周边的新房已经到了3万/平”。

如今,小东背上了每个月4千多的房贷。往往是工资没发,银行提醒还款的短信先到了。最窘迫的时候,他的银行卡上只剩300多块钱,但因为到了信用卡还款日期,钱全被银行自动划走.......

虽然压力不小,但小东却觉得非常幸福,因为他在上海这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02

人物二:92年山东男生

基本信息

小晨,2016年6月买了宝山顾村中国铁建青秀城的一套新房。

小晨是山东人,相比于很多沪漂来说,他要幸运得多。至少在大学毕业后,他幸运的拥有了沪籍,再也不用烦恼限购的事情。

2016年年初,小晨谈了一个女朋友,父母便开始替小晨谋划买房事宜,以作为他将来结婚之用,他们准备了150万现金作为首付款。

据小晨回忆,自己在虹口区上班,女朋友则在普陀区上班,因为不想距离两个人上班太远,所以首先考虑的是市区二手房。

小晨看的前两套房子,位于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和彭浦新村附近,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但考虑到房龄较老,小区环境一般等因素,也就没有再继续跟进。

哪知道,3月份限购政策一出,上海的房价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短短一两个月,大宁附近的房价已经上涨至5万-6万/平。原本绰绰有余首付款,瞬间变得紧巴巴的。

这让小晨终于意识到,买房之事已经刻不容缓,市区对于像他这样的刚需而言,已不再友善,他一面懊恼,一面又迅速转战到了宝山。

到2016年8月份,经过四处看房和比对研究后,小晨和女朋友一致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铁建青秀城,毕竟中铁建的品质加上靠近地铁,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在当时,中国铁建青秀城是名副其实的购房者喜爱的楼盘,想买到也并不容易,房源数量不多,但是小晨还是比较幸运,有幸买到了一套106平的三房。

目前每个月需还贷一万多,不过好在有父母帮衬着,小晨表示本人的压力并不大。

03

人物三:90年河南男生

基本信息

小白,2018年7月在松江佘山江秋新苑买了一套二手房。

小白和其女友是在上海上的大学,2016年毕业后顺利在上海落户,便留在了上海工作。

小白他们的计划是,留在哪座城市,就准备把房子买在哪儿。不过上海的房价毕竟太贵,两个人又刚毕业,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今年6月份,小白和其女友领证,便开始了看房之路。因为两个人都在漕河泾工作,加上两个人目前在松江住,习惯了这边的环境,便考虑在松江9号线附近买房。

用小白的话来说是“我们研究生都在松江大学城读的,毕业后也一直在这边生活,这么多年,对这边也有了感情,也习惯了这边的环境,让我去别的地方买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考虑到今后出行的便捷性,小白他们的目标是地铁房,预算在200万以内的小两房。

开始小白他们看了几套新凯家园的几套房子,其中有一套精装修的倒是挺满意的,但是总价超预算40多万,纠结了很久也没有入手。

最后,小白把房子买在了江秋新苑,小区门口有公交招呼站可以去往佘山地铁站,周边生活配套也还完善,建面约75平,总价和预算很接近。

现在房子还没有正式过户,不过小白早就盘算好了,自住的话因为目前还没买车,上下班不太方便,等过完户尽量先租出去,以房养房,减轻点压力。毕竟从此以后,自己也是背了房贷的人了。

尽管在90后的买房故事里,父母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房子的从无到有,对于90后的成长其实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对于沪漂族来说,房子带给他们的,是一份落地生根的归属感,在这座好似无边无际的城市里,可以从此不再彷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