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大夥兒大都認為進口車比國產後的質量要好一點,駕駛感受更好,但是純進口車還是比較貴的,一般也要幾十萬。那麼國產、進口、合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國產車:中國自己的技術 ,在國內生產的 , 比如:比亞迪 、吉利 、中華等

進口車:在國外生產,原裝進口到中國的車。比如:奔馳S級、 寶馬7等

合資車:國外的技術,在中國生產的 。比如:大眾系列、奧迪A6L等.....

要知道,很多進口車都是“硬充胖子”的。除了價格高,實際上並不一定會比國產的強。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作為豪華品牌的寶馬工廠可以說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知道,寶馬國產是和華晨合資的,雙方各持有50%的股權。然而,寶馬一直在號稱其世界最先進的工廠就在中國——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甚至稱之為“東方萊比錫工廠”,新工廠的先進性毫無疑問,因為新的工廠可以用到最先進的生產裝備及工藝。鐵西工廠擁有衝壓、車身、塗裝和總裝汽車製造的完整的汽車四大工藝,擁有多達685臺機器人,車間號稱自動化率達到95%。我們從各大品牌在華工廠的先進程度,基本可以總結出,國產至少在技術裝備及加工或裝配工藝上並不弱於國外工廠。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再一個是國產後,或多或少會出現本土化氣息,根據本地人的喜好及標準,像減掉一些配置或增加一些功能,甚至會出現品牌下的“特供車型”。這方面,大眾朗逸做的可以說最為成功,月銷量幾乎連年冠軍,但這也引來了很多爭議。被許多朋友稱之為“德原朗”,原因就是國外找不到此款車型。朗逸使用的後懸掛為拖臂半獨立式的PQ34平臺,這個較為老舊的緊湊車型平臺其實是原汁原味的德國風味。很多人認為朗逸只是掛標德國車,其實說其為大眾“鄉土氣息濃厚”的車型更恰當一些。這款車使用的是大眾主流的EA211發動機和7擋又離合、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這點和寶來、速騰相近,這也是進口車和合資車現實中存在差異的一個例子。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進口車有更多的額外成本

一輛外國的車進入到國內可不是簡單進入的

一般要交三個稅——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

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三個稅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打個比方,一輛原本50萬的車

僅交完各種稅費,車價可能就會翻一番

這其中還不包括經銷商要拿的利潤

這進口車的“虛高”成分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二、進口車價格高,配置卻不一定高

很多進口車與國產車相比

同一品牌的同一款型的配置

其實並沒有國產的高

但是價格卻貴了不少

進口車的後期護養成本更高

進口車用的部件也是進口

要是個哪零配件需要更換

更換的零配件也是需要交關稅的

另外,進口車的售後是獨立的體系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工時費更高

這也提高了進口車的保養費用

四、進口車的設計有時並不和國人的胃口

中大型的車在國外可能並不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但是,對於我國消費者來說

“夠大”是很多消費者考慮購買的重要因素

另外,像我國消費者喜歡的真皮座椅、全景天窗、鍍鉻式條等等細節方面的處理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進口車都不如國產車

進口車的核心部件與國產車的差距並不大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就目前來說

合資品牌的國產化率在70%左右

像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

一般採取純進口或外資生產的方式進行製造

所以,在核心部件及技術上,

進口車型與國產車型的差距並不大

而用在國產車型中的其他國內生產的零部件

也都得符合合資品牌的全球標準才能用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質量差距可能會有

但是並不會非常大

尤其像核心部件

差距就更不會大了

選車還是要選適合自己的,不買貴只買好!

國產,進口,合資的差距,是技術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